學者、職場專家時常倡議人們應該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或是追逐想要從事的夢想工作。但事實上真是如此嗎?從我的經驗來看,這是錯誤的說法,「適性」只是一種似是而非的藉口。
「這個工作不適合我,我做不下去了。」
「這個工作不適合我,我想要離職。」
聽起來不太合理吧?明明是自己的責任,卻說得好像不是自己的錯。身為人類,我們天生有自我防禦的機制,因此會以責怪外界的方式來保護自己。
問題便來自這點。如果每件事都怪天賦不足,每份工作都怪個性不合,那你究竟能做什麼?總該做點什麼,才會得到結果吧?然而,你卻完全不動手,光站在柿子樹下張著嘴,期待柿子掉下來。
「我沒有爬樹的才能。」
「摘柿子的工作不適合我。」
一邊說著這種話,一邊站在柿子樹下張嘴等待,最終只能眼睜睜看著小鳥飛來吃掉柿子。到時候,你會繼續怪天賦不足、性格不合嗎?還是歸咎於新的理由呢?
年少時,我對性格與天賦很感興趣,因為每件事都令人疲累、難過。總覺得別人都是順風順水,唯獨自己受苦受難。即使我從小就喜歡做生意,偶爾也會懷疑自己不適合這行,所以才會做得這麼辛苦。
為了解決這個疑問,每當有認識富者的機會時,我都會詢問他們一個問題:「讓你賺大錢的工作適合你嗎?」你認為10個富者,至少有1個人認為從事的工作適合自己嗎?大錯特錯。
沒有人曾以適性的工作取得成功。很驚訝吧?很多人汲汲於適性工作,然而,真正賺到錢的人從未仰賴適性工作,甚至從沒思考過從事的工作是否適合自己。
例如,有個缺乏口才、討厭與人相處的人,卻從業務員開始做起,最後自行創業。或是偏好室外工作的人,卻願意忍受長時間坐在辦公室的文書工作。
你或許會這麼問:「有名的投資家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不是藉由適性的投資賺大錢嗎?據說他從小就喜歡存錢投資。」事實上,巴菲特從未說過投資工作適合自己。他不過是在2015年第二季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的例行採訪中提及,自己「似乎」最適合經營保險公司。而他會說這句話,極有可能是因為正好在經營保險事業。巴菲特多數的軼事都是從結果拼湊而成的美化故事。
巴菲特年輕時曾被老師班傑明.葛拉(Benjamin Graham)拒聘;向鄰居籌資進行投資,結果失利;開設加油站,最後倒閉收場。看到這一連串的過程,你還認為他適合投資嗎?就連他也不曾這麼說過。他只是默默耕耘,不屈不撓、鍥而不捨的種下根基。
以成功者作為適性的例子,無非是從既有結果拼湊故事。我們應該根據現實做判斷,而不是以結果拼湊過去或過程,這完全不符合邏輯。
倘若有所謂的適性與天賦,騎腳踏車為什麼不計較這些呢?有人會在騎腳踏車時講究適性與天賦嗎?如果願意練習,誰都能騎腳踏車。工作也一樣。只要練習,誰都可以做到。
只因為練習時間因人而異,其中關鍵在於,你可以支撐多久。擁有鋼琴演奏的天賦,卻因為無法消化練習,選擇放棄的人何其多。有個例子得以印證:前南韓足球國家隊隊長朴智星選手,先天患有扁平足,依然憑藉不懈的努力與練習,得到現在的成績。
撇除部分必須仰賴先天身體條件的工作,沒有所謂的適性工作。標榜適性不過是替自己找藉口。講求適性的人,就算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不到一年仍會說自己不合適,吵著辭職。
不要再思考工作是否適合自己,做就對了。
說到底,工作只是致富的墊腳石。講求根本不存在的適性,東挑西揀自己的墊腳石,只會在抵達目的地前失足落水。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曾說:
「我很早之前就決定無條件的接受人生,我從不期待它特別為我做些什麼。但是,我的成就好像超越了我的期待。多數時候,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我都沒有刻意追尋。」
《富者的態度:關於工作、投資、關係、金錢的正確心態》
作者: J won(제이원)
譯者: Loui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23/06/01
作者簡介
J won(제이원)
平凡的大韓民國家長。
2008年金融危機時,身為老闆的他,經歷了一段比誰都痛苦的時期。為了挽救危在旦夕的公司,不分晝夜苦學奮鬥,終於在不動產競標中找到轉機。
他的投資策略簡單得令人訝異,捨去所有不必要的作為,鑽研實踐與獲益的關鍵。因此,他的執行率和報酬率非常高。
近來,他透過個人部落格、社團與各界讀者交流。不只分享競標不動產的方法,也討論活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必要的態度等等,主題相當多元。
期望眾多的平凡家長們,可以藉由自己的故事找到新的機會。《富者的態度:關於工作、投資、關係、金錢的正確心態》是他最為知名的著作。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