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學生出事時,人們總會討論到教育的議題,我覺得教育這個命題是對的。除了學校教育外,家庭教育也會被提及,這2個面向都是能著手改善的,尤其後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我覺得有另外一個面向很重要,應該被廣泛納入學校教育之中,就是沉浸的「環境教育」。

還記得多年以前,我曾在一個亂成一團的企業環境中。他們缺乏基本制度,很多時候做事都沒章法,同仁之間的溝通也不懂得互相尊重。產品管理是想怎麼做就怎麼做、軟體工程連基礎的版控都做不好。

我剛赴任的第一週就看見這些狀況,當時我找了團隊成員討論這些事,他們第一時間的回饋都是:「這些問題改不了,因為⋯⋯。」我跟同仁們說,「如果大家想在一個更好的環境下做事,那『改不了』這種話以後就少說了,公司會走到現在的狀況,有它的歷史背景,但若身在其中的我們都不作為,它只會繼續沈淪,而這沈淪,你我都推了一把。」

組織向下沈淪,你我都推了一把。有這麼嚴重嗎?

當有人在會議中說出「公司的RD還不是都靠業務養的」這種邏輯謬誤的話時,你會制止對方,並更正他的觀念嗎?

當有人在對話中跟你說「這件事可以跳過流程,用另一種偷吃步的方法」,目的只是為了讓他獲得利益時。你會制止他,告訴他這樣做不對嗎?

當有人在與你或同事的交談中涉及人身攻擊,你會站出來糾正對方的言行嗎?

如果你覺得不對,但你選擇忍氣吞聲、選擇不作為,那環境就會一直往壞的方向去。

有人擔心這麼做,會讓自己變成一個不受歡迎的人物。但若你希望環境更好,那就起身行動改變環境;有些方法不好,就改變方法,有些溝通方式無效,就換個策略。

你可能會想:「不過就是個工作,幹嘛這麼累?」

這說的也沒錯。相比之下,你換個工作,到另一個環境就好,也是很多人會做的選擇,畢竟到一個已經是那樣的環境,比動手打造一個更快。

但是當場景來到公司外,轉換到社會上時又怎麼樣呢?你聽到朋友有些歧視性言論時,你覺得不妥,但你會試著跟他溝通,告訴他這樣說不好嗎?

當你看到身旁的朋友發表明顯侮辱他人的幽默言論時,你會開心的轉發,還是會給這位朋友記上一筆,並且讓他知道這些話讓人感到不舒服呢?

所謂的環境教育,是指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的所有人、所有事。當歧視性言論發生時,如果人們笑著回應,漸漸的人們就會習以為常,覺得那些受歧視的人就是異類。有問題的是那些人,不是我們這些「正常人」。

如果我們身邊的每個人,不只知道這樣不對,還會仗義執言更正大家的觀念,糾正錯誤行為、讓對方明白他說的話對他人的影響,並期待他能做出改變。那我們所處的環境才會越來越好。

剛開始做,會有人說你太認真,認真就輸了。他們不是在批評你,他們只是覺得你做了他們不會做的事。

當每個人都願意這麼做,歧視就無所遁形,歧視的人知道自己不受歡迎,才會漸漸減少。

打造好的環境,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

*本文獲「游舒帆Gipi」授權轉載,原文連結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