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感到困惑嗎?想到自己接下來的人生,不知該往哪去,與其說是期待,更是說不上來的恐慌感。

身邊總會有混得風生水起的友人。

在學校我們羨慕「斐陶斐」,剛就職,羨慕的是拿出外商名片的朋友;再後來,羨慕酒席辦在艾美酒店、嫁娶得好的那些。

三十多歲的現在,看著別人、想著自己,念頭總是「我不如人」。

我是主管了嗎?公司年終講出來丟人嗎?除了自己不夠好的自責感,更害怕在這個「關鍵年紀」,是不是有哪個決定,一旦做錯了,再往後就翻不了身。害怕到40歲、50歲、60歲時,回顧幾10年前的這一天,會是滿心的懊悔。

為什麼我這麼清楚呢?因為十年前,我就是這樣一路害怕過來的。在那幾年失眠的夜裡,凌晨3點多,我總無法壓抑對自己的失望與恐慌。

我會反覆想著,二十多歲時,我辭職離開外商公司的衝動行為,想著自己繳回識別證、推門走出辦公室的那一天。

我是不是做錯了?我的人生,是不是就這樣,沒了?

我們都害怕有一天,變成自己不喜歡的樣子

上週凌晨一點多,我與十餘年沒見過面的年輕朋友D,通了1小時的電話。

「我今天太鬱卒,所以睡不著。」這通電話始於D的這句話。

她年紀三十來歲,養著幼兒園的女兒,是企業裡的中堅份子;目前職位不上不下,這意味著有無限未來、同時也或許是不再長進的未來。

三十多歲,是卡在家庭與職涯間,自我實踐與擔起群體責任的年紀。不像是二十幾歲,nothing to lose。大家都說,你三十幾了,要更成熟、更會想了,已經成家了、是媽媽了、不能衝動了,凡事要多替家人考量。

三十多歲的同儕裡,有人是國際業務,繞著地球、意氣風發的飛行,IG上是滿滿的香檳與國外美照。有人繼承家業,抱怨上一代留下一堆爛帳的同時,出門開的,卻是賓士AMG跑車。

好像不管如何,三十多歲,人生就該有點成績;不管是職位也好,或是收入也好。三十多歲,是眼看著未來就要老去的、最後一個人生峰值。

「我其實看得到接下來的機會,就在那裡⋯⋯我該爭取升遷嗎?還是為了顧全家庭跟生活品質,把現在的工作顧好就好。」

「我不喜歡權力鬥爭,我不希望將來工作充滿算計。但我也怕我現在不去爭會後悔,因為機會過了就不會重來⋯⋯」

「我也在想,我要這樣繼續上班嗎?還是有一天我要創業?創業的話我能做什麼呢?想著想著就會睡不著⋯⋯」

D說了很多不會有解答的困惑,在老公與孩子熟睡、隔天還要上班的週四凌晨。

我們都害怕有一天,變成自己不喜歡的樣子。更害怕的是,到了那天,再不喜歡,也已無力改變。

沒人能預測未來,以為誤了我的其實成全最多

沒有人能預測未來。沒人知道NFT會爆紅,接著又墜落得那樣快;不知道一場瘟疫會摧毀世界既有的平衡,餘震震盪至今。也就是說,你此刻的決定,極可能會讓未來的自己後悔。

39歲那年,我成為求職無門的中年婦女。半夜焦慮到無法入眠時,譴責的就是當年自己離開外商的決定。

但3年後的此刻,我還後悔嗎?42歲的這一年,我過得挺好的。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享受時間的彈性,兼顧養育孩子的品質,擁有金錢方面的餘裕。這是我3年前無法想像的生活。

過去的事情無法改變,但時間軸繼續向前拉伸,你的後悔,就有機會逆轉成鑲著金邊的美麗歷程。重點在於,做決定的當下,你夠不夠冷靜的盤算權衡各種得失。做決定後,又有多努力去為自己的決定埋單。

同時,有足夠的毅力面對所有打擊,並且不被自我否定的情緒滅頂。

今年很糟,明年不一定會更好。後年?誰知道,但你不往前走,真的什麼都無法預料。平心靜氣,讓自己能完整的走向新階段,不管那將是一場風暴、或是歲月靜好。

此時你該做的事是,穩住自己。就像39歲的我,處處碰壁時,多麼恨自己那年衝動、離開穩妥的職涯發展。

40歲的我,在老闆的看輕中忍辱,只為了一份能讓我養活女兒的薪水。我不認命,開始在臉書上寫文,同時把握所有與潛在合作對象的互動機會,讓人對我的能耐有初步信任,爭取受託的機會。

41歲,離開任職的公司,開始獨立接顧問案與講課邀約。每天瞪著自製的Excel營收表焦慮,擔心今年收入能不能超越受僱時的薪資。

42歲,走過案子被斷頭、房租付不出的窘境,收入重回數百萬的水準,信箱裡是滿滿的合作邀約,行事曆的排程已安到2024年7月。

當年離開外商的決定,成為我演講時的談資。是年少氣盛的不夠周全,卻也開啟我跨產業的資歷。

我以為誤了我的,其實,成全我最多。

冷靜考慮每個抉擇的得與失,想好了就向前

所以,接受內心這份恐慌與不安吧。面對未來,誰能不忐忑呢?但要去設想,做了這個選擇之後,你的日常將會變成什麼模樣。

你的時間會花在哪裡?面對什麼樣的人、處理什麼樣的事情?你會快樂嗎?如果不快樂,那麼值得嗎?

還有最重要的是,不要管「人家」。這裡的人家,包含你爸、你媽,你親戚、你同學,甚至是你的配偶,以及孩子。

如果你都權衡清楚你需要付出的代價,以及你可能會有的獲得,那麼別人的意見終歸是別人的看法,你只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就好。

我相信你是個負責任的爸爸或媽媽,也是個愛另一半的先生或太太。但愛不是讓自己在關係中消失,把全部奉獻給孩子或伴侶。愛是把自己養得富足,讓自己有充沛的能力去愛人,在正向的付出循環裡,讓愛流動。

所以,不要想討好誰、或過度譴責自己,「我這樣是不是很自私」。沒有兼顧,只有取捨。但這份取捨,可以相對周全。

為了讓我有過動症的女兒有更好的生活環境,我帶著她遷回台南;但為了保有從北部業主處獲得的收入,我每週有2、3天得回台北工作。不在台南的這幾天,女兒就會住在她的老師家,與哥哥姊姊一起生活。

我沒有天天陪我女兒,所以我是壞媽媽?但我提供女兒安全寬裕的成長環境,那我是好媽媽囉?好或壞是別人貼的標籤,我們都不必管。

冷靜考慮每一個抉擇意味的得與失,想好了,就向前吧。你總會有感到遺憾的時候。人啊就是這樣,得了這個、念想那個,不會有完美的,「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人生」。

最重要的是,一直向前、再向前,遇到問題就解決,不讓自己止步於哪一個「錯誤」的決定。那樣,就會是越來越好的人生。

▌本專欄與「陳珮甄」合作轉載,原文:寫給三十代的、偶爾感到恐慌的你:以後的人生,本來就會有遺憾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