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把人生中的許多成就,化為黃金3步驟:

  • 第一步,找專家。
  • 第二步,請教怎麼做。
  • 第三步,照做。

這方法聽起來相當簡單,很多人卻做不到。有些人找蠢蛋提供意見然後照做,或是找專家卻反倒指導起對方;有些人甚至都找到了專家並詢問怎麼做,但實際上卻做了相反的事情。這些常見的行為,都會對成果造成危害。

我們當然要去質疑教條、對獲得的建議施以批判性思考,或是交互參照不同方的意見。但向可靠的專家學習,能讓我們扎下根基,了解在眾多領域成功所需的知識、讓人有良好的基礎可以加以發展。

學習新技能、探究某個主題,或是發起新的投資案時,先尋找能引導你的可靠專家,能讓你省去犯錯的慘痛代價。

不過,要怎麼判斷一個人是不是真正的專家?我用3個標準來篩選:

  • 第一:他們是否擁有經得起檢驗的專業表現紀錄?
  • 第二:他們能否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來解說他們那行的各種概念和原理?
  • 第三:他們是否願意回答到你滿意為止?

如果一個專家沒有成功實例,並且靠高級的技術用語展現水準,又或是無法回答你的問題,就是該注意的警訊。

不過,實際找到值得聽信和學習的對象時,我們通常會遇到進一步的挑戰,讓人無法遵守他的建議,那就是自尊心暗中作祟。

如何管好自尊心,聽進專家建議?

通常小事情就會讓人發作,像是買東西時被前面的陌生人推了一把、同事在上司前批評你的工作表現,或是給你意見回饋的朋友,在你的商業構想找到漏洞。

自尊心一現身,就會迅速、猛烈的湧上來。因為覺得遭受攻擊了,所以要自我防衛:我們沒有錯,是對方不懂,再說了,他們以為自己是誰啊?

想要自我合理化時,我們說話語氣會變衝,或是直接破口大罵。大家都有過那種經歷。不過,醜陋的事實是,讓自尊心來主導你時,一切寶貴的事物都會被摧毀。

我們必須要主動培養出一種罕見的強韌技巧:能好好應對建設性批評的能力。關鍵是:明白「你不等於工作成果」,在心中把這兩項劃分清楚。

別人是說不喜歡你寫的商業案例,還是覺得你是沒用的人?他們拒絕了你的稿件,還是抹煞你的人格?

往往,我們的反應好似前後是同一回事,但並非如此。有人批評我們的工作成果,跟他們直接批評我們有天大的差別。一旦懂得這一點,就能更輕鬆的接受批評。

因此,與其順從自己的衝動,該做的是深呼吸後問問自己:「這能不能幫助我進步或是讓成果變更好?」答案多半都是「確實可以」。

接受他人的評論,好過於自己埋頭苦幹

提醒自己,如果有人願意花時間思考意見回饋來提供給你,他們可能是想要幫助你更加進步。他們是不是說得有道理?有沒有可能其他人也有同樣想法?多關注能加強成果的事項,長期來看,你會有更多感到自豪的成就,無論當下的經歷令人感到多不順心。

如果其他都不管用,記住這一點:私下接受朋友、同事和前輩出於好意的評論,還可以輕鬆的做出改變,好過於直接硬著頭皮上場。

經過磨練後,就能讓臉皮厚一點,一旦知道他人的回饋能幫助你進步,你就會開始找最犀利的評論者。還有另一個更大好處是,大家知道你願意虛心受教,他們就越願意提出建議,這樣就是雙贏。

然而,還有一個挑戰存在,接受意見回饋和提起力氣去採取行動,不見得很容易。因為聽完評論後,你或許得重新來過、轉換方向或改動先前的進度,這件事可能讓人受盡打擊,但如果你想要最大的發揮潛能,就只能努力不懈。

書籍簡介

《隨機思維:不死守目標、拉高容錯率,打破企業經營追求完美的傳統慣性》

作者:馬特.沃特金森(Matt Watkinson)、薩巴.孔科利(Csaba Konkoly)
譯者: 陳依萍、林敬蓉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3/07/27

作者簡介

馬特.沃特金森(Matt Watkinson)

國際知名的商管作家、演講者和企業顧問。他的見解被全球領先的研究公司引用和採訪,並被邀請與世界各地的產業領導者談話。他的第一本書《出色的客戶體驗背後的十項原則》(The Ten Principles Behind Great Customer Experiences),在2014年獲得了CMI(英國特許管理公會)的年度管理書籍獎。

薩巴.孔科利(Csaba Konkoly)

在匈牙利共產政黨中出生和成長,十幾歲時開始了他的第一筆生意,他在柏林圍牆倒塌時從義大利進口汽車。他在大學學習經濟學時,便自學了股票交易。在接下來的十七年中,他在全球建立和管理對沖基金,最終創立了一支規模為25億美元的全球宏觀基金,客戶包括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和艾倫‧霍華德(Alan Howard)等投資界傳奇。迄今為止,在他的24筆早期投資中,有5筆成為獨角獸公司,每家公司市值都超過10億美元,另外7家獨角獸公司的總估值達到10億美元。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