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開始創業的第一個月,我們除了把題目想清楚,最重要的是趕快找到團隊成員。我和同事Wei(PopChill產品長)決定要用最短的時間召募4位工程師。我們給自己1個月的時間,要找到這些人加入我們。

那段時間,我們空出了每天下午安排面試。1個月後,我們如願找到4位優秀的工程師加入團隊,回頭算了一下,剛好歷經50場面試。

面試是很微妙的場景,我們和面試者第一次見面,但他卻會告訴我們很多他不會跟主管或同儕說的話(例如對公司的抱怨),即使那些人跟他朝夕相處。

我們看了50位求職者,會發現每個人看待面試的態度大不相同。有的人毫無準備,有的人一開口就停不下來。如果要談面試策略,我的建議是把它當成一場演出,但要求絕對真實。也像演出要有好的開場,面試前5分鐘就要展現出最好的自己,因為多數求才者在很短的時間內心裡就有了定論。

不是你有多優秀,而是適不適合

很多求職者會誤把面試當成參加比賽,用盡心力說服別人自己很棒。其實,多數求才者尋找的不是最優秀的人,而是能和團隊契合的人。

以我們這樣一個「從0到1」開發產品的團隊來說,我們找尋的是能把產品實做出來的人,想聽的是大家「從無到有」的實戰經驗。這時候,強調自己過去帶過多少人、參與多人合作的大型專案,對我們來說未必加分。這些優勢可能適合其他團隊,但和我們團隊並不契合。如果面試是場演出,你該先去了解你的觀眾,為觀眾客製一場表演。

前5分鐘的重點,你要讓對方精準抓到對你的「第一感覺」。你是誰?你有什麼能力?你做了什麼事,證明你有這樣的能力?很多人陷入了工作細節流水帳,這很可惜,因為你講的這些都不是求才者想聽的。要抓住他們的心,你必須講出那些能證明你和團隊契合的「關鍵字」。

團隊面試你,你也在面試團隊

面試後半段,我們會介紹公司,也會回答求職者的每個問題。從他的提問,我們可以更了解他在工作中重視的要點。

這段時間,是求職者認識團隊的好機會。一個好的團隊,不會害怕回答你對於他們的疑問和挑戰。任何面試,你都該先做功課,了解公司的背景,問出合適精準的問題。你不該問任何Google上可以找到答案的問題,那會讓對方覺得你缺乏準備,而是應該基於網路上找得到的資訊,提出更進階的問題。舉例來說,你可以去了解這家公司的故事和理念,然後基於這些想法,提出你的看法或問題。

有個大家都該避免的NG題,是在第一次面試就一連串地問:「公司福利?」「三節獎金?」「要不要加班?」「附近有沒有捷運站?」這些都是你該了解的問題,但強烈建議大家可以在拿到offer後,再去細細研究這些問題的答案。求才者只有很短的時間認識你,用掉幾分鐘回答這些問題,他心裡對你的印象就只剩下這些瑣碎的事。相較於能力同等的另一位求職者,若對方問的都是「我能有什麼樣的舞台?」「我適不適合這個團隊?」那前面那位求職者明顯吃虧很多。

面試可以準備,也是一個可訓練的技能

人生很多事不能準備,但面試絕對可以。

我蠻驚訝從小到大,學校並沒有開任何課程教我們如何面試,如何有條理地介紹自己。面試1小時的時間,聊到專業問題的部份,靠的是過去經驗和臨場反應,這部份確實較難準備。但是自我介紹、過往經驗、向求才者提問這些部份,絕對可以預先演練。

在50場面試後,我的結論是,該把每一場面試都想像成一次演出,為這場演出做充足準備。我不建議在面試時講出任何不符事實的話,但我們必須真實地包裝自己。不這麼做會很吃虧,因為你的競爭者是這樣做的。

責任編輯:李頤欣
核稿編輯:鍾守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