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來訪者中,有一類來自體制內的「不安分者」。

他們身處學校、國有企業、機關和事業部門,就算進入這種穩定、龐大的體制內工作多年,但仍有各種「水土不服」。說自己不善交際、不會應酬;說自己庸庸碌碌、沒有成就。與此同時,他們總還覺得自己有尚未發揮的能力,以及尚未展示的才能,耿耿於懷,心有不甘。

他們總想追求更大的空間,在體制內不能獲得發展,就想跳出去另謀出路,可常常在此時會糾結:外界的種種精彩,往往也處處暗藏險惡。

不安於現狀,又不敢跳出去,該怎麼辦呢?

高飛,男,29歲,中國南方某大學的一名輔導員。為了做諮詢,專門乘飛機到北京。

諮詢室裡,剛坐下,高飛就說:「趙昂老師啊,你一定得救救我啊。我在學校太難受了,工作毫無價值。我知道你是這個領域的大師,你一定有辦法的。」

說起來,高飛也是一個人才,當年碩士一畢業就留在學校工作了。別看他現在後悔,當初他可沒這麼想。工作穩定、社會地位高、工作環境好,還有2段假期、繼續深造的機會,這些優點,讓早早確定工作的高飛成了同學羨慕的對象。

可2、3年過去了,這些優點又都變成了缺點:工作穩定變成了「一潭死水」,社會地位高變成了「徒有虛名」,工作環境好變成「加班多,繁瑣事情多,價值不被認可」,學習機會也變得沒意義了。

「原本我以為可以慢慢讀博士,再轉當專任教師,或許能得到主管的賞識。可是,現在呢?3年過去了,眼看著昔日的同學開始成為公司的骨幹了,收入也早就是我的2倍,我卻依然還在做著小輔導員。」高飛開始了抱怨,「我也不是沒有努力過。除了考博士,我還想過考公務員,想過創業,但是思來想去,總有擔心。趙老師,你看我的路該怎麼走呢?」

言談之中,煩躁、焦慮之情溢於言表。不過我聽得出來,這些焦慮還是源於「比較」:和同學比較,和同齡人比較。

「當初你想要的穩定還在、社會地位還在、環境還在,你現在又看重收入。你是知道的,大學的收入不見得比外面企業的高,但勝在比較穩定。」

「這正是我糾結的。我也知道在企業裡工作不容易,比如辛苦、有風險、不穩定。但是……」高飛訴說著自己的糾結。

「但是你還是很貪心,什麼都想要?」我正視著高飛。

一時間,慚愧、懊惱、憤怒,各種情緒集合在他的臉上。「這怎麼能算是貪心呢?我不過就是追求更好的發展嘛!」

「對你來說,如果留在大學,更好的發展是什麼?」我問。

「讀了博士,轉做專任教師,升上教授。」高飛說。

「這是你想要的嗎?」

「還可以吧,就是考博士太辛苦了。」

「喏,你看,任何一個選擇,都要考慮3件事:價值、成本、風險。從你所能看到的選項來看,如果你追求穩定價值,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提升學歷,去豐富經驗,按照符合體制內的晉升規則來發展,時間成本比較高,風險雖有,但是不大。如果你要追求經濟報酬,就需要快速提升職場技能,冒著各種不確定的風險,放棄對於穩定的追求。你會怎麼選呢?」

看來,高飛的癥結在於對風險的擔心。穩定的生活帶給他安全感,但同時也給他帶來枷鎖:束縛他不敢前行的枷鎖。這樣的枷鎖,已經不再是體制內發展的路徑,也不是各種選項風險,而是他內心那個「安全感」。

打開枷鎖的唯一鑰匙,就是「放下幻想」。

貪心不見得是壞事,提醒自己該行動了

「或許真的是我太貪心了呢。」高飛長吁了一口氣,「我應該老老實實的花功夫去準備考博士的事,雖然難,但這是我目前的最佳路徑吧。」

「可是趙老師,您說,為什麼人有時候會貪心呢?這件事能不能避免?」高飛提出了一個帶有哲學意味的問題。

「在我看來,貪心不見得是壞事,它只是一種提醒。貪心會讓人糾結、焦慮,一旦發現,我們就要知道,我們需要開始行動了。唯有行動,唯有提升自己,才能讓自己擁有更多資源,才能距離期待近一點。才能發現,原來我們的貪心都是因為在『不明事理』的情況下,做出的不能成立的假設。有了這樣的發現,及時調整就好了。」

一種職業的特點往往帶著不同的屬性。穩定有穩定的好,也有穩定的遺憾;發展快有發展快的好,也有發展快的風險。在選擇職業的時候,我們不僅要關注眼前、考慮當下,還要看得長遠一點,看到更長久的週期。

半年後,高飛告訴我,他已經報名博士班考試了。我回覆他:祝你成功。

學習重點

  • 選工作就像選伴侶:你選擇了最吸引人的一面,同時也要做好準備,接納最糟糕的一面。
  • 一份理想的職業是「經營」出來的,不是幻想出來的。你對一份職業足夠喜歡,就要專注;你對一份職業足夠討厭,就要立刻轉換。
  • 成本最高的就是左右搖擺。如果一個人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在糾結上,這一生只會一事無成。

書籍簡介


《每一次職涯瓶頸都是轉機:資深生涯諮詢師帶你跳脫外在困局,清除自我苛責,重寫人生劇本》

作者: 趙昂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23/05/30

作者簡介
趙昂

資深生涯諮詢師,並擔任生涯諮詢師的培訓老師及督導。中國著名的職業發展專家,職涯諮詢實戰經驗領域的指標人物。曾為清華大學、北師大等大專院校兼任講師,及企業、教育機構顧問。提出「全景生涯觀」及青少年生涯教育體系「夢想教育」,專精於個人優勢發展、願景建構、生涯領導力發展、職涯平衡建立、青少年生涯教育等領域。另著有《通往未來之路》、《培養有夢想的孩子》等書。


*本文摘自寶瓶文化《每一次職涯瓶頸都是轉機:資深生涯諮詢師帶你跳脫外在困局,清除自我苛責,重寫人生劇本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