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問我為什麼都可以保持正向,我覺得關鍵是,我有一個處世原則,我會稱他為「假定善意推斷」,就是不管遇到什麼情況,先假設對方的出發點為善意,這也我在工作中學到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有這樣的心態,其實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甚至事先避免發生。人們遇到批評時,常常會直接在腦中默認成「對自己的攻擊」,大多數人為了避免自己的自我價值受到貶損,會進行防衛甚至反擊,來證明自己。

這個防衛可能的形式可能是「怪罪他人」,或者合理化自己行為,或者進行人身攻擊,比如「你也怎樣怎樣,沒資格批評我」。如此的溝通就會變成無效的溝通。甚至會因此害怕衝突,或害怕被指責,而隱瞞、不願把情況說出。

思考事情本質

這時候可以換個角度思考,問題被指出,真的是壞事情嗎?或許感覺自己做錯事很丟臉,但知道自己的狀況,其實本質上是好事情,這樣才知道調整的方向。

舉個例子,假設小朋友在練體育,教練指出姿勢不對,要求改正時,這時候這個小運動員應該覺得丟臉而不開心嗎?不,他應該要很高興,因為他知道教練的出發點是好的,是要讓自己知道原先沒意識到的問題,然後按照教練的建議立刻改進,調整後,他可以因此跑更快、跳更遠。

為什麼我們從這個例子來看,會覺得很正常,但是應用在日常生活與人相處,或者職場上向上或團隊協作中,卻很難有這樣想法呢?因為許多人會潛意識認為,稱讚才是好的,批評是負面的。被指出錯誤是丟臉的,所以指出自己錯誤的人出發點是壞的,腦中自動判別為壞人,因而進行反抗。

如果我們對於批評,都先假定對方為善意,事情就會是完全不同的走向。這樣的批評會轉換為自己可以成長的空間,也就是會認知到對方其實是「希望自己更好」,即便他的態度較兇,也可能是基於「對自己的期待」,所以有「恨鐵不成鋼」的情緒。

敢說你問題的都是貴人

任何會直接當面指出我們不足跟問題的人,都是「貴人」。華人其實還是比較鄉愿的,通常怕得罪人,為了維護關係,所以當面不敢講,私下亂傳。但我這個人就會反過來,如果我對誰有意見看法,我一定當面去找他講,因為這樣才對事情有幫助,依此類推,願意當面說出我問題的,也才是真正想解決問題的人,是能深交的人。

會有這樣的思維,一部分也是來自職場上的許多Mentor。人生第一個導師Vicky就是一個講話非常直接的人。每次都是一針見血毫不留情地指出我的問題。有次我在HR的全球大會報告我們內部人資系統的研發進度,結束時我還志得意滿。結果老闆直接跟我說:「Wenzel你講話太快了,根本沒有人聽得懂你在講什麼,這場簡報其實沒有很成功。」這種模式一開始我也無法接受,但後來想想,要是我不知道自己情況,我下一次怎樣調整改進呢?

一般的人都喜歡掌聲,給掌聲其實很容易,就拍拍手說你好棒誰都可以,但願意直面說出你問題,反而才需要更多勇氣。這時候我常常想到唐太宗跟魏徵的故事,如果我因為別人的當面批評指教而生氣,那跟歷史上諸多昏君有什麼不一樣呢?世界上沒有人是完人,大家都有不足,認知到自己不足才是好事。

自信來自於知道自己的不足

我的自信在於「跟自己比較」,我相信每一天我都能比過去更好。而自傲則是誤以為自己比別人更強,對他人鄙視貶低。

另一方面是,我相信我有不斷的成長空間,這些空間讓我感到興奮。如果已經頂天,那人生這場遊戲也等於全破了,這同時也是意識到自己是永遠「不足」的,然後因為這個不足的空間,相信自己能不斷往上跨越,成為更好更強的人。但面對這個不足,很多人是用「減法」在看,覺得自己離自己理想狀態有一定差距,所以是沒有價值的,感到失落跟懊惱,甚至會「遷怒」那些指出自己真實狀態的人。

相信世界的好

如果換種思維,那問題就會反轉成為助益,也就是因為我知道有不足,所以我也知道有成長空間,我相信自己能不斷成長,邁向自己希望的模式。而指出現狀跟不足的人,正在幫助我在這塊道路更加茁壯。他們的批評指教,都是在幫助我。你先假設所有人都對你是善意出發,把所有人都先當貴人,那自然你的世界中,就沒有小人了。

但這個善意假設推斷還是有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對方是跟你有強連結的人,他是認識你有密切接觸的人,他是跟你合作過的人。如果那些在不了解你情況下亂批評的,比如你們根本沒見過面或不熟,或者單純網路上胡亂批評,或者同行的競爭對手的抹黑,那千萬不要有自虐傾向的以為人家是對你好。

至於有沒有可能遇到一些真的要針對你的人?有可能,但真正要針對你的人,反而比較會是笑裡藏刀的笑面虎,表面和睦,私底下才桶人一刀。所以對我來說,願意直接講出對我真實看法的人,都是好人。被當面指出問題,也是好事情。如果用這樣「假定善意推斷」的處世原則,我覺得在跟人溝通跟互動之間,就會少很多不必要的誤會跟衝突,同時自己看待世界也會更加正向,也才更有機會不斷成長茁壯。

*本文獲「職涯實驗室」授權轉載,原文:面對職場上的批評,為什麼你應該開心?

責任編輯:鍾守沂
核稿編輯:易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