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進入網路產業已經5年多了,經歷了獨角獸、新創公司,以及老牌大廠。能體驗的都體驗了,迅猛的發展和成長,也經歷了安定性極低的環境。現在內心非常疲憊,對環境的熟悉、重覆的厭倦、未來的迷茫、想跳出圍牆。

對自己的決定已經沒自信了,嘗試過交叉轉職和轉行,每次表象而觀都達到目的、得到想要的改變,但是預期和想像都不同,現在真的很頹廢。不知道是應該再換公司,還是去考公職,還是做自由工作者,一切看似都是選擇,又都不明朗。我是否會喜歡到堅持?我到底是喜新厭舊,還是惰性和常規的疲勞?」

I only work for big names

看到這位讀者的來信,先讓我來講個故事。前不久,我去一個朋友的家慶祝她加入新的公司,一個世界500強公司。她舉著酒杯說:「I only work for big names.」當時,她不僅真的是用英文說這句話,而且她說的時候,真的是發自內心感到驕傲。
我當時第一個反應是:我也在500強工作,但我大多數時候,是被那種當作螺絲釘的卑微感打擊著。所以我一直不是很理解,那些在社交媒體上曬工作名牌的人,他們在高興什麽?

大公司「病」很多,最煩的就是各種「內宣」滿天飛。最近我去了一個部門的慶功會,一個500強網路科技公司,各種鑼鼓喧天。而且我還看到了我很久都沒看到過的東西:錦旗。就是那種絨面質地,燙金大字,鐵銹紅,帶有流蘇的錦旗。而且主辦方還懂事到不行,給集團財務、法務、人力、行政,都頒了獎。

我一度以為我進到了集團年會,趕緊打聽了一下這是在慶祝什麽,他們告訴我:用戶到達10萬。用戶10萬做成這樣,還不算上養了一大堆做用戶增長(User Growth)的人,單一個用戶成本就極高。用戶100萬你們怎麽辦?公司資深前輩告訴我:這是常態,小成功要群發告捷,大成功要上電梯廣告。在大公司,內宣比外宣重要。

大公司好在哪?

大城市的床還是小城市的房?大公司的鳳尾還是小公司的雞頭?這些爭論從來沒有停止過。看似有選擇的問題,其實我們在當下是沒得選的。

以我自己為例,30歲的時候,我決定從傳產轉行的時候,其實我只能進到小公司。所以我當時選擇了我喜歡的賽道,進入了一家B輪規模不到100人的新創公司。但是我沒有做滿1年就主動離職了。小公司管理層的單一和組織極度扁平,很容易一言堂。當時「CXO」的開除、晉升,幾乎僅憑親疏遠近和一己喜惡。絕對權利的濫用,讓很多員工如履薄冰。

這種情況在很多大公司從機制上就防範了,晉升要經過辯論、開會,管理決定要經過管委會;即使遭遇了不公待遇,還有申訴管道、內轉機會,以各種互評機制保障相對公平。而且大公司往往有更好的員工福利:員工餐、健身房、接駁巴士、醫療補助,舒適明亮的辦公環境。

我前幾天把一系列頂尖科技大廠總部的影片都看了一遍,這些公司不僅有桌遊、健身房、園區自行車、午休太空艙這些配置,甚至Google還為自己的餐廳建了菜園,園區裡還有一個的迷你遊泳池。
初次進入大公司,真的很值得開心。尤其對於年輕人,如果算上健身房、通勤、餐飲、娛樂這些服務,其實能省下很大一筆錢。

大公司的機會成本太高

但是這種「好」大概持續不到3年,就隨著我進入第二家網路頂尖公司終止了。我最絕望的一點,是這家公司的上層職位和資源,大部分都被老員工捏住不放,而且很多老員工的產出非常少。

這部分老員工,當然有一部分是打下江山的功臣,在最艱難的創業階段拿下了業務。你不可能要求人家奮鬥一輩子,公司上市後,是時候去收割紅利的時候。但也有一部分人的「忠誠」,完全是因為能力不足沒有選擇,被動留下。畢竟,有能力主動跳來跳去的人,還是相對有能力的一群人,因為他們有選擇。

公司管理層意識到公司的下一個發展商機需要新鮮血液,所以對於新人寄予厚望,把新人本來帶來的業務新思路,和老油條無作為的坑,讓新人全部填掉。但新人好不容易培育完成,進入到績效晉升季,發現一群無作為的老人屁股穩穩當當占滿坑位,需要PK掉太多人才能晉升,此境遇堪比聯考。

而這一屆的年輕人非常清醒,我發現周圍越來越多的小孩,不再沈迷於大城市的光環,也不再為大公司帶來的優越感買單。我最近最受用的一個觀點,是公司培訓的一個年輕人,他說:我即世界。我即世界的態度觀就是,你不要動不動反省,不要透過外在光環加持來襯托你,你自己快不快樂,有沒有成就感,是衡量一份工作值不值得最重要的維度。而大公司的螺絲釘化,其實是工作精分的必然結果。

選擇小而美的小公司

那你可能會說,你站著說話不腰疼,坐著大廠的工作,勸人去小公司。

我經常在網路上看到批評小公司的貼文。比如:在小公司,你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同事,學歷差、人品差、能力差;履歷有2年是在1家小公司,每次面試都沒有人問這段工作經歷;工作2年,發現小公司待遇不行,出來想找一家大公司,發現很難。

所以,我們對比的不是「差的小公司」和「好的大公司」,而是公司營運良好的前提下,有一些相對優勢(比如薪資,職位),去小公司好不好?我覺得答案是肯定的。

小而美的公司,往往在自己的領域能夠做到行業前列,他們是業內小巨人,往往活力十足,而且吃透行業,能在產品上達到極致。同時作為個人發展,有更多的機會被看見,晉升管道比大廠雲梯一樣的路徑要短很多。

日本職場劇《半澤直樹》,主角也是在東京中央銀行被下放到子公司中央證券之後,遠離了職場政治的干擾,努力工作,最後找到轉圜機會。

這樣的腳本在現實中,也只有在小公司才得以實現。你的努力,不需要特別花精力去展示、放大,且你被看到的機率是更大的。而大公司,往往是,始於從基層做起,終於一直在做基層。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七未里,獲LinkedIn授權轉載:原文

責任編輯:李頤欣

核稿編輯:鍾守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