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我要的工作。」但你遲遲無法下決定離職。

你可能已有貸款在身,或者需要養育幼兒、照顧父母,背負著不只一人的生活;你可能已有一份穩定的薪水,滿足既有的生活水準,人生很安定。你有很多走不得的理由,或者說,也沒有非走不可的理由。

但有一天你發現,你正走在一個趨勢下降中的產業,薪水隱約摸到了頂,公司怎麼賺錢都輪不到你分紅。又或者,你在一個不錯的產業中,但感覺不到工作的拚勁與熱情,無法愛你所選,也無法付出更多,很想換個環境、踏出所謂的「舒適圈」。

然而,「選你所愛」這件事,在中年還來得及嗎?失去了時間與年輕的本錢,失去彷彿青年才有的「再拚一點」思維,中年轉職到底是不是個好選擇?

為什麼中年轉職沒有想像中難?

我們讀過很多故事,也看過很多提問。確實,中年轉職不像年輕變換職涯那麼輕鬆,除了徬徨、焦慮,更多的是自我懷疑與無所適從。

「現在轉行當工程師來得及嗎?」

「我厭倦百貨業生活了。想找工作,你覺得有什麼適合我?」

「我覺得寫code不難,但其實比較喜歡雜誌或書刊編輯。只是喜歡歸喜歡,完全沒有相關工作經驗,會有機會嗎?」

「我覺得現在瘋狂加班的生活好沒品質,真的很痛苦。」

其實,在學習資源大爆發的時代,條件、能力、資歷、作品,都是其次。要在短時間內練成一個行業的「入門」等級,取得基礎作品集,中年轉業並不難。

只要你能接受行業轉換的降薪風險(跳得好當然也有可能加薪),或者多花點業餘時間自我投資,入門哪裡難?最難的是,你該去哪裡找機會,而又該不該轉職?在你還有機會思考轉職時,都還不算晚。

我該把興趣當工作,還是應該換跑道試試看?

曾經有人問我,該選擇第二愛好當工作,還是把興趣當工作拚下去?答案沒有一定,但對於一直都以「喜好」做選擇的我來說,如果你需要錢、想要改變、有很多現實考量,那麼答案可能比較傾向前者:「選一個你還算喜歡,很適合你,但不是最愛的高價工作吧」。

在經過多次的職涯轉換後,我認為選「熱情」、「興趣」是一個假議題。事實上,熱情與興趣,是嘗試後才迸生的。電玩、漫畫、動畫、唱歌這些東西,進入的門檻低,得到的快樂高,很容易就被認同是「興趣」所在;而App Design、素描、競技運動、法律等各種專業技術,獲得的反饋慢、且未必正向,自然很難被迅速認可為志業(編按:某個人為了某種理想或興趣而獻身的工作或職業,為了從事這個工作,需要有特定的資格或是受到特殊的訓練。)

想想你在選擇科系時,如果扣掉選什麼系比較賺錢、填這個組/系可以進更好的學校這兩個原因,是不是更容易傾向選擇表現比較好、常受肯定的科目?我曾以為遊戲、電玩是我的終身志業,因此義無反顧投入遊戲業,試了3種不同的職位。到離開遊戲業後我才發現,如果我只是死死追著遊戲跑,錯以為這是我所有的選擇,就斷然不可能發現自己在其他領域、職位上的如魚得水,更難在這個年紀拿到我想要的待遇。

也許,興趣只是個讓你以為「你只適合這個方向」的假象。更多時候,除了朝專業職人看齊,「一生做好一件事」的熱情以外,我們也應該思考另一種可能:「積極投資未來的自己,給自己多元體驗,才有辦法在現實的限制中找到相對能發揮、又能破除壓力桎梏的機會。」

做得快又好的事情,不一定就是你的天命

最近,我重新回去學跳舞。某堂課上,老師說:「要放鬆要炫技要跳很快,其實很簡單,但有些動作,要自制、要慢,要雕要學,才能產生美。」這跟我的職涯經歷是一樣的。要做得快、做得爽、做得順,其實非常簡單;但要做得好、做出成就、突破挑戰,沒有一點壓力或自制、學習管理自己多餘的精力與時間,甚至繞多一點路學其他東西來輔助,就很難出類拔萃。你也許會問,如果我欠缺相關技能該怎麼辦?沒有經驗怎麼轉行?跨領域的人,該怎麼累積能力與作品?在此,我想分享自己在本土企業與外商面試人才的經驗談。

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用盡全力當內行人

前陣子,在面試「有經驗的App本土網路行銷人才」時,我發現一件很奇妙的事。來應徵的人不僅對App、網路行銷一概不通,且通常只專注在描述「他所認為的行銷是什麼」。你可以想像,許多專長在B2B行銷的人,建議我可以拿著產品去參展、找合作廠商,去LinkedIn或WeChat上投廣告,然後在實作練習時寫出超級長篇的臉書宣傳稿。

我的反應只有苦笑。身為前B2B商務專員,那些我都做過。但我們現在在談的是,B2C的網路行銷,且產品輪廓非常清楚。所以,最起碼,如果你想來我的團隊,擔任App行銷專員,你必須先搞懂以下幾件事情:

在台灣,我可以依靠哪些網路行銷管道觸及受眾?在我行銷App時,我該注意哪些驗收數據?檢視新進用戶的健康度哪些數據或工具可以幫助我找到更多客戶?我可以從哪邊看到數據?

你也許覺得這些很難,我又沒做過App行銷,只是愛用App、有在用社群而已,沒人帶我入門。但坦白說,如果你在面試前曾Google「App行銷」,並讀完前30篇文章,我相信任何人都能應付70%的題目。

縱然沒有相關操作經驗,可能會在實作題上扣點分數,但以GA為例,這是免費對外開放的平台,也有官方公開免費教材與證照可線上自行考取,打開來摸一遍並不難。更別說App研究,選定一個主題,自選3至15款App,細部比較功能、介面、設計理念與可能客群,就是一份有基本賣相的競品分析了。

如果怕被要求寫臉書或LINE@文案,那就花個3天研究自己社群中吸引你關注的貼文、訊息,做成分析簡報也好,或是看看別人怎麼寫,仿寫幾則試試。你甚至可以設計一個機器人流程,面試時表現肯定有模有樣。

說到底,為了轉換職涯,你願意付出多少?20多歲在加拿大時,為了得到第一份零售業工作,當時英文還很不熟練的我,面試前在百貨公司待了一整天。觀察店員的愛用句、招呼客人的方法跟行為、穿著,只為了面試時讓考官覺得「我就是這團隊的一份子」,我就是這個產業的人。然後我真的錄取了,我的面試官N跟另一間店的M告訴我,我的面試表現就像我已經在零售業工作很久了,她們不能不用我。從跟客人講話斷斷續續,到能自己一個人推銷兼站收銀後來還成為月度最佳銷售員。

回台灣後,我想成為對產品、行銷都有概念,能自由轉職不被條件限制的人,所以我花了很多時間讀ASO、SEO、UI設計流程、UX研究方式,去上App Coding課程,一有機會就在產品中驗證所學,想辦法取得成績或作品。我不是最認真的人,但我相信是這些累積、這些冒險前的準備,讓我有了自由跳槽、隨意選路的能力,而且不被懷疑:「你做得到嗎?你能做好嗎?」

不立刻離職也沒關係,先找方法累積跨領域的經驗

如果,你正苦於換工作,且能捨下現職用年資或能力堆起的不錯待遇,想清楚要放手一搏了,那麼趕快開始這趟旅程的準備工作吧。想當Web前端設計師但毫無經驗?打開教育平台速速試聽、選一堂最適合你程度又順眼順耳的課程修下去吧!想當工程師?找找免費資源或訓練營,資策會或民營單位都可以,時間丟進去就對了。總之你得先開始第一步。

也許你無法全職學習,只能每週抽幾小時練習、學習,但有開始總比沒開始好。如果你現在開始動,那最遲3年後你也具備Junior/Entry Level能力了。最怕你永遠無法下定決心踏出第一步,那不管過多久還是會保持現狀。不過,現狀也沒什麼不好。只要問你自己,「這是你要的嗎?」而你心甘情願繼續走下去,那就沒問題了。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職感|年過35想轉行該怎麼做?中年轉職或挑戰跨領域,來得及嗎?

責任編輯:鍾守沂

核稿編輯:易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