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提到,聲音沙啞、說話節奏單調等都是令人困擾的說話方式。而前5名又分別是哪些?第一名竟有高達9成的人都討厭?我一一來說明,也提供相應的改善方法。一起看下去。

第5名:說話聲音有氣無力

說話聲音有氣無力,容易讓人誤會說話者沒精神、身體虛弱、情緒低潮或運氣不好。說話時注意身體姿勢,抬頭挺胸,讓氣息穩定的輸出,說到重點處聲音稍微用力加重一下,聽起來就不會有氣無力了。

第4名:說話時音調過於平淡、不帶感情

說話時音調平淡,是指每句話的最低音和最高音相差不超過3個音階,而且音量一致、速度一致,這樣的聲音表達方式,聽起來很冷血,像個「人形AI」一樣,感受不到「人」的溫度,會讓人很想斷線。

我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將近80%的人不喜歡過於平淡的音調,大部分的人都期待具有生命力的交談以及帶有感情的回應,在討論工作任務時,適當的運用聲音傳遞正向情感,哪怕只是一句「謝謝大家的支持與配合,讓我們一起使命必達」, 或是「我相信你會做得很好,加油!」都會帶給別人力量。

第3名:聲音太尖、太細

聲音太尖、太細,會讓人聯想到指甲刮到黑板的感覺,下意識會想逃避。每個人音色雖然是天生的,但使用聲音的方式是可以學習、可以改變的。遇到聲音太尖、太細的學員,我會建議他們開發自己的其他聲線,去找到自己音階比較低、聽起來比較舒服的那條聲線,並且刻意練習用這條聲線說話,直到成為習慣,這也是體貼聽者的一種表現。

第2名:說話聲音糊在一起,很難聽清楚

「說話聲音糊成一團,很難聽清楚」表示說話者還沒有意識到說話方式需要「社會化」,仍然用小孩撒嬌或耍賴時的囁嚅方式來講話,話講在嘴巴裡,送出去的訊息是模糊的,必須很用力去聽才能聽得清楚,或是必須不斷要求說話者再講一次,才能完全理解說話內容,溝通起來很沒有效率。

改善的方式是在講話時提醒自己把嘴型做完全、把字音發完整、有意識地把聲音送出去,並且稍微放慢說話的速度,如此一來,聲音就不會糊成一團了。

第1名:官腔官調

在我的問卷調查中,有高達90%的人討厭官腔官調。典型的官腔官調有幾個特色:音階比較高(有故意唱高調的感覺)、語速比較慢,而且會用無意義的語尾助詞來斷句,例如:「這樣『啊』!怎麼會這樣『捏』?應該不會『吧』?」「這一次『哦』!在我們彼此會談的過程中『哦』!非常清楚地提到『哦』……」「那麼,是這樣『啦』!我們會盡快處理『啦』!」。

仔細分析根本沒有重點,或者缺乏解決問題的實質承諾。官腔官調不是聲音表達技巧的問題,而是「心態」的問題,也就是說話者打從心底就沒有想要跟人好好連線、好好溝通。使用更多聲音表達技巧,只會更令人反感,不如回頭想想,自己到底是哪裡不對勁,為什麼會用官腔官調跟別人說話。

以上,是我對「不討喜的聲音表現方式」所整理出來的改善指南,希望對想要提升自我「聽覺形象」的朋友有幫助。

(6-10名請見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易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