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被鬧鐘吵醒。揭開一天序幕的,不是興奮和期待,而是「好不想上班!」的念頭。日復一日的煩悶,和逐漸消散的拚勁與動力,讓人走進辦公室有千百萬個不願意。

於是,想辭職的念頭油然而生,那股「我不做了!」的情緒,開始讓人找不到繼續工作的動力。也因為無法確定辭職是不是明智之舉,於是你每天在踏進辦公室前,都會問自己一次。

下面整理出4個常見的離職念頭,幫助你在做決定前,審慎思考,降低日後懊悔的可能性。

1.工作沒有突破,無望升職調薪⋯⋯

可以先問問:公司裡有其他你想挑戰的部門嗎?可以鼓起勇氣詢問主管是否有轉調的機會。

企業內部水平轉職

向內尋找「新工作」的方式,讓你在不同的部門培養新的專業能力。新環境、新職務的責任與挑戰,能緩解對原有的職業倦怠感;與新同事的磨合,亦是增加職場適應性的機會。

客觀來說,雖然薪資無法有顯著的增加,但它減少待業求職的壓力,是一個時間與壓力成本相對小的做法。卻能拓寬未來求職、換跑道的選擇。

內部轉調對公司的好處?

對公司而言,一個員工離開的人事成本不小,比起員工直接離職,多數主管相對希望員工提出工作上的困擾與想法,並協助解決問題。

找人不容易,找到合適的人才更難。如果我們可以幫助公司留住人才,又能替自己爭取到成長與挑戰的機會,這何嘗不是一個雙贏局面?

2.人力不夠,總是在加班⋯⋯

可以先想想:請求支援前,先重新審視工作順序與耗時。

馬克吐溫(Mark Twain)曾說:「假如你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生吃一隻青蛙,接下來的一天就會過得比較順利,因為你很清楚這可能是一天之中最糟糕的事。」

無論是同事離職、人力縮編或業務量增加,導致你必須常態性加班。在你決定遞出辭呈前,先試著評估有無轉圜餘地。

解決任何問題的不二法門,溝通

職場上遇到問題,「溝通」是解藥,為何我們卻總是默默隱忍,直到忍無可忍,才用離職解決問題?

如果你沒有試著向主管提出常態性加班的問題,他也不會知道你的難處,更別提他會不會質疑你工作效率太低。

與主管溝通談解套方法前,建議先做好3個準備:

1.分輕重緩急:依照每項任務的難易度與時效,找出最重要的工作,重新安排工作順序。

2.製作工作記錄:記錄每項任務的耗時,檢查是否在合理時間範圍內完成工作。

3.提出支援理由:記錄工作時間作為「我真的沒偷懶」的依據,也能加快主管判斷重新分配工作、提供支援的參考。

無論什麼產業、什麼職務,擁有「解決問題」的軟實力,都是搶手人才的標準。因此比起直接離職,建議你可以先嘗試規劃解套方案。

當你該做的都做了,狀況卻持續惡化,這時,離開也是個選擇。畢竟身體健康是資本,未來的路也還很長。

3️.後悔了!現在的工作和原先想的不一樣⋯⋯

可以先想想:辭職前,先「停、看、聽」。

如果在應徵工作前,功課做的不夠,考慮不夠周詳,新工作還在磨合階段,很容易產生「這真的是我要的工作嗎」的疑問。

硬留在不喜歡的崗位上,非常消耗心力,離開是個選擇。無論你想裸辭,或騎驢找馬,辭職前,事先做好「停、看、聽」,能有效減少日後後悔的可能性。

辭職的「停、看、聽」3步驟,幫自己擬定出下一份工作的方向:

步驟1:停下來思考想離職的原因,不讓情緒凌駕理智。列出你理想的工作模式、公司文化、產業特色性質、職務發展性。

步驟2:搜尋產業新聞、公司消息,嘗試搜尋感興趣的公司、職務等資訊。多一份瞭解,就少一份後悔。做好功課,未來不再後悔,也是為新工作的面試做準備。

步驟3:聽聽別人怎麼說。找個時間和該產業的朋友、前輩聊一聊,這種第一手消息,通常比網路消息更有用。

4.主管才是離職的主因

可以先試試:主動和主管溝通,不讓工作充滿負面情緒。

找到喜歡、有興趣的工作不容易,卻因為跟主管不合就離職,事後多少會有惋惜。先試著找出導致頭痛的原因,究竟是主管無故找碴,還是他承受的壓力太大,影響到你的工作情緒?

為什麼是我主動去改變?

你可以選擇什麼都不講,但消極面對問題的結果,是你對工作產生負面情緒,有些人甚至會擺爛,以表達對主管的不滿。

這不僅無法解決問題,還會讓你被貼上「工作態度不佳」的標籤。

無論主管讓你鬱悶的原因是什麼,都可以和主管約1:1,說出你的感受、遇到哪些困難。當你在心中堆積負面想法,不會有人能理解困擾你的原因是什麼。

沒有哪個選擇比較好的說法

如果留下來帶給你的是更多負面情緒,離開也是一個選擇。「千金難買早知道」雖然有些馬後炮,但我總是在遇到兩難情境時,用這句話提醒自己三思而行。

這是我累積諸多後悔經驗後學到的一課。雖然苦澀,但也帶有甜味。畢竟,人生怎可能沒有後悔。

*本文獲「老師救救我 Jou」授權轉載,原文:上班沒動力,辭職不確定,我有其他選擇嗎?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