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會被一些突如其來的意外殺個措手不及,那時,我們都會反射的馬上提出應對之道,但是我們也知道倉卒的決定,最後通常是亂了手腳,面對意外,我們應該要做什麼樣的反應呢?

商周個案:危機會讓人自我否定

2011年,吳億盼剛升遷為威盛嵌入式系統與物聯網事業處總經理,年僅34歲,她成為公司最年輕的事業處總經理,從30人團隊到管理上百人。她回憶,剛開始有點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勇氣,但是,半年之後,劇情急轉直下。

一個月以內,美國和中國市場大將接連離職,光是這兩大市場,就占了吳億盼所領導的事業處半數營收。第一時間,吳億盼腦袋一片空白。接著,焦慮席捲而來,她甚至自我懷疑「我真的可以(擔起這擔子)嗎?」

其實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看待這件事情:第一個方式就是面對意外我們應該如何反應.這是本質上的討論,第二個方式則是思考要是我們手下的大將突然離職,我們該如何反應,這是個案上的討論。

我很喜歡這一篇文章的原因是因為,文章中吳億盼對她的內心有個深刻又生動的描述,叫做「Deer in the headlights」。這俚語就是字面上的意義,當鹿在過馬路的時候,要是車子突然經過,他們會被車燈閃到整個僵在馬路上,整個呆掉。

我們在面對意外的時候不是往往也這樣嗎?強忍著心中的錯愕與不安,面無表情的說出一些場面話,其實這時候我們要想的不是應對之道,而是先安撫自己回到平常心,因為人沒有被意外打擊前,都不知道自己的情緒管控有多穩。

錯誤思維:「太自私了吧」被情緒主導的發言

說真的當我們的部屬突然提離職,你第一時間會告訴自己「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涯規劃。」還是會這樣想:「有沒有搞錯?離職也要挑個時間吧!?現在那些專案不是還在執行中,太不負責了吧?」

我相信大多數的人可能會走向後者,一個帶有情緒性的觀點就會變成最後彼此災難的開始,可想而知,要是你是帶著情緒與這位要離職的員工說話,會三不五時地流露出「你太自私了吧!只想到自己沒看到團隊現在的狀況嗎?」「喔,留個爛攤子自己往美好的前程奔去是吧?那我就看看你怎麼收尾。」

這樣不經意的帶有情緒地表示,又會如何影響員工呢?會不會對方其實也有評估過,或有簡單規劃別人如何承接,也許他也已經跟其他同事打點好了?我知道大家會覺得這樣的員工不多見,大多數是真的擺爛,但是你知道嗎?不管他是擺爛還是真正有準備交接計畫,都會因為你的表現而也開始有了「戒心」,你得不到最真實的交接計畫了。

大部分未受訓練的人負面情緒只會帶來負面循環。當一個人有戒心的時候,你覺得他的交接會不會有所隱藏?當然會,所以這步棋反而下死了,成為一個可能是雙輸的局面。

行動方案:當意外發生的4個處理步驟

這時候你應該:放下情緒、重新定義問題或目標、為目標做最好的規劃

1.放下情緒

用過去的經驗與未來的可能來安撫自己,這是我第一份工作嗎?我當初不是也離職過?一個員工本來就不屬於企業的更不會屬於我,那當初離職希望被如何對待呢?什麼樣的方式,才會讓彼此都可以好好渡過呢?他的離職難道我不用負一點責任嗎?我應該如何對員工呢?

接下來。你應該要重新定義局面

2.認清現況,重新定義問題或目標

我不是在處理這個員工的離職,處理的是如何讓部門受到的影響最小化。當我們重新定義了目標與問題,那行為方針是不是就會開始轉變了?從可能的敵意的表達,變成了「你要走可以,但是我希望你如何配合,讓這件事情可以順利降到最小困難的方向。」

這時候你就會知道,在這段時間內他依舊是可以幫你解決問題的資源。這時候要把他當成資源看,協助專案交接順利,而不是表達你的不滿讓對方起戒心。

3.為目標做最好的規劃

這時候你就知道這個最好的規劃裡,一定要有個對你充滿愧疚想要彌補的準離職員工,是不是可以請他盤點目前專案的可能風險,並提出建議解法,讓他成為協助你完成任務的角色。

而且當一個人遠離高壓時,他才敢講真話。長遠的看,你善待他的離開,在外面也只會幫你留下好口碑,這不是才好嗎?

最後,我們回歸到面對意外時,該如何面對?要是我們面對的是一些未知的意外,這三個步驟可能就少了一點,我們應該可以從原來的三步驟,變成四步驟來進行:

1. 放下情緒,盤點現況
2. 設想最壞情況:抑制惡化,確定影響範疇
3. 重新定義問題或目標
4. 為目標做最好的規劃

多一個應對之道,因為有些問題是會有擴散效益的,像是離職了一位員工,他的工作份量分攤出去後,既有員工的loading更重了,不滿意也提升了,最後可能有一連串的離職發生。這時候當你有設想到最壞狀況時,記得請用行動來抑制可能的惡化,像是讓大家聚餐、唱歌紓壓,再進行精神喊話,這時既是管理又是領導的問題。

當我們被意外殺個措手不及時,我會建議大家回想一下這篇文章的四個步驟,我們是否都做好了呢?別被意外殺個措手不及,也別被情緒帶到負向循環裡。讓我們一起有一套面對意外的能力與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