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服力最強的肢體語言:習慣動作會透露本意
人的表面舉止,永遠與內心想法存在差距。從頭到尾面帶微笑,好像很體貼的人,一到結論卻執意不退讓。
不管臉上的笑容有多燦爛,當做出以下動作,就是「拒絕」的徵兆:
- 雙手抱胸:基本上代表拒絕。這是不讓對方踏入自己領域的姿勢,但如果伴隨著點頭、微笑,則有可能表示接納、感興趣。
- 手指摸鼻子:手指摸著鼻翼,代表「懷疑」;頻繁搓鼻子,則代表「拒絕」。手指放在鼻子下方,大多意味著「不愉快」。
- 食指摸鼻子:表示感到煩惱、需要解說。
- 小指挑起耳朵邊頭髮:表示覺得懷疑。
- 抿嘴微笑:即使臉上帶著笑容,但多半代表拒絕。
開放與封閉姿勢
心理學家麥金萊曾針對說服的姿勢加以研究,他將說話姿勢概分為「開放姿勢」和「封閉姿勢」,並認為前者比較能說服他人。
- 開放姿勢是指臉朝正面,雙腳稍微打開,讓對方看見手掌的姿勢。
- 封閉姿勢則是雙手抱胸、翹腳的姿勢。
要是擺出封閉姿勢說服人,不管你給對方的好感有多強,他都很難答應!
鬆卸戒心的「輕接觸」
美國的選戰戰略3S,就是握手(Shakehands)、笑容(Smile)、簽名(Sign)。用握手來表達問候的做法,也就是輕度的身體接觸,就能卸下對方的警戒心,尤其平時沒有這種習慣的人,效果會更顯著。
實驗安排受試者以3個方法和某位人物見面:
- 矇著眼,不握手只交談。
- 不交談也不握手,看著對方。
- 矇著眼握手,不交談。
接著詢問受試者對這位人物的印象時,相較於1有距離感、很形式化,以及2很冷淡、很高傲等多數負面評價,3則是「充滿溫情」、「值得信賴」、「很成熟」等正面評價,而且將近半數的人都希望能和這號人物再次見面。
牢牢「握住」人心
你可別小看握手,這可是唯一能觸摸初次見面對象的方法。此外,握手時手部的狀態,也能清楚顯現對方的心理。
- 當對方的手心潮溼,顯然是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內心相當緊張。
- 用力回握的人,是代表積極且具行動力。
- 而回握力氣微弱的人,則代表個性內向。
- 握手時盯著對方眼睛,是試圖站在優勢立場的心理表現。
- 至於還沒經人介紹就想跟不認識的人握手,則是顯現出自我表現欲。
坐哪勝算差很大!會議座位安排很重要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曾提出會議座位安排的3項心理機制——
以前在會議上爭論過的對象在場,我們會傾向坐在這人的正對面;某人發言後,接著發言的多是持反對意見;議長的領導力較強時,與會者會想跟坐在對面的人說話;若議長的領導力較弱時,與會者就傾向跟坐在隔壁的人說話。
座位的安排會決定會議或談判的氣氛,也可以刻意營造出氣氛。
若是坐圓桌,談話氣氛會較和善,適合輕鬆提出意見的會議,反之若想趕快做出決定,最好避免使用圓桌。
想說服人時,這麼「坐」就對了
想說服對方時,可以坐在旁邊,或是連同己方同伴與對方形成L字型,效果會很顯著,尤其想要讓對方難以拒絕時,坐在隔壁非常有效。
在咖啡廳或餐廳裡,若是想讓對方冷靜下來的話,最好能找靠牆或角落的座位,不過我想每個人都會很自然的這麼做。
若辦公桌在窗戶旁邊時,你可背窗而坐,藉玻璃冰冷的質感來暗示你堅定的意志,因此高階主管的辦公室最好要有面玻璃窗。而且你只要把百葉窗拉下來,就能輕易轉換為想要放鬆談話的氛圍。
*本文摘自方言文化《暗黑心機操控心理學》
《暗黑心機操控心理學:識破61種騙術套路,懂惡卻不惡的聰明心計(暢銷新版)》
作者:樺旦純
出版社:方言文化
出版日期:2024/05/31
作者簡介
樺旦純
知名心理學家、評論家、作家。出生於岩手縣。現於產業能率短期大學產業教育研究所擔任所長,並從事人事勞務相關科系的教學工作,專職創造性開發、能力開發的研究與指導。目前於日本各地企業進行員工進修、能力開發,同時也舉辦講座及演講,廣受注目。著作包含《不懂暗示心理學,講到死也沒人聽》等。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