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次寫了一篇「多元興趣者」的文章後,收到不少讀者的私訊。看來這個話題,也是不少人心中的痛。雖然問題形形色色,但歸納起來,共通的困擾幾乎都是:太多興趣,不知如何取捨?現在不是很流行跨領域能力嗎,為什麼雇主不埋單?什麼都想做,如何專注?是不是脫離不了樣樣通、樣樣不精的宿命?

我想,有很多興趣的人,本質上都對世界充滿好奇、擁有熱情,不希望人生單一枯燥。這種希望人生豐富的DNA,本應是值得稱讚的事。但為什麼一用在職涯,對某些人來說,卻成了絆腳石呢?

自從開始經營自媒體,我更常閱讀、看文章、上課、聽講座,接觸不少KOL的成功之道、人生故事後,才發現很多目前知名的專家、部落客、公司創辦人,不乏生涯跨度超大、還橫跨好幾個不相關領域的人,你我並不特立獨行。縱然每人個性不同,但他們的共通點是:每一項專業(至少是端出檯面的幾項)都公認做得出色、有成績。

所以,重點其實不是多元興趣者好不好、對不對,而是你是否有辦法把不同的興趣,轉化為多元專業,或至少是一個核心專業,並用其他有利的能力鞏固,讓你和別人不一樣,成為自己獨特的價值。今天,就針對職涯選擇來做討論吧。

多元興趣vs.樣樣通樣樣不精

這2件事不應該畫上等號,但如果最終被畫上等號,當事人需要負更多責任。如果你真的興趣很多,面對工作的選擇,請你「選2項比較具工作價值、且擅長的興趣來做長遠發展」。

  • 為什麼選2項:既然是多元興趣,叫你只選1項,做得到嗎?若是3項以上,每項都要做好?別傻了。
  • 具工作價值:事實上,我們很難衡量興趣與價值的關係。這裡指的是,如果你已經或即將踏入職場,找出大致上符合你興趣的職務,就是你的目標。既然興趣很多,選出2樣相對擅長的且有確定職稱的工作,應該不難吧?

多元興趣如何做出價值?

「興趣」和「擅長」不一樣,但從興趣出發的事物,比較容易做到擅長。比起對很多事都沒興趣的人,我們已經足夠幸運,接下來該做的就是持續精進興趣,發展成擅長。選擇2項的同時,也要衡量自己的能力。負荷得來可以2樣同時發展,若有困難就先著重發展1樣,做到一定程度的專精再發展另一樣。行有餘力,再繼續疊加。

再者,更高級的方式是:你的2項興趣,不僅可以各自專精,最好還能整合、互相幫襯,這才是市場真正要的跨領域能力。若是發展一堆不相干的東西,到處沾邊、東一塊西一塊,當然會給人沒有結構、很鬆散的感覺。

發展多元興趣有很多做法,但風險最高的是直接辭掉工作,從頭學另一樣,考一堆證照再投入另一個領域。除非你有很好的理由,否則雇主其實不會欣賞。那怎麼辦?其實,你可以在工作任務中發展。試想,現在企業內有許多工作都要求多工,只要有心,我們其實有很多機會接觸別於目前職務的技能、職能。

假設你是業務,卻很想了解工程師寫程式的邏輯到底是什麼?他們怎麼進行產品研發?你可以在工作中想方設法接下相關任務,或申請參加他們會議,甚至跑進他們的教育訓練課程旁聽。

我很年輕時當業務組長就幹過這種事,一開始那群工程師都覺得我瘋了,這個文學院畢業的女生闖進我們程式課、會議幹嘛?她聽得懂嗎?當業務有那麼閒嗎?我才懶得理他們想什麼。認真的聽、作筆記,久了倒也聽出些似懂非懂的邏輯,至少知道些寫程式的原理。久而久之,專有名詞也認識的更多,和工程師同事溝通也更加順暢。

為何有些人淪為樣樣通,樣樣不精?

為什麼會樣樣通,樣樣不精?很多時候是學習的過程中,只享受初期探索帶來的快感,等到進入需要付出、比較辛苦的深入學習期,容易因為累了、懶了,學起來有點卡、有點難,就覺得這應該不是我的興趣吧,於是就轉到另一個領域。

這樣轉來轉去,當然什麼都不可能專精。我認為這不是多元興趣,而是逃避付出、逃避深入鑽研。不斷堆疊專業,成為某(些)領域的專精,不管時代如何改變,都是不變的的真理。

多元興趣者的優勢

多元興趣者的優勢,應該是我們可以領悟出跨領域的異同,加以整合或改變,融合成獨特的創造力或解決方式,這才是別於單一領域專注者真正的優勢。不只想要在單一領域裡卓越,想要跨域致勝,本來就得和時間做朋友,在自己的興趣中不斷加深。

也因為多元、因為想要豐富,我們自然得付出更多的心力和代價。怕累、淺嘗輒止、不停試水溫、說沒時間……都是藉口。別人不埋單,是因為你沒有把自己的多面向打磨成鑽石,只是把自己當成在每個不同池塘跳來跳去的青蛙。

*本文經「方格子直送計畫」合作轉載,原文:多元興趣者的職涯選擇題《二》如何避免樣樣通樣樣鬆?

責任編輯:易佳蓉
核稿編輯:李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