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最需要財務規劃?

什麼是財務規劃?簡單說,就是透過正確理財知識與未雨綢繆的危機意識,將本身擁有的資源有效率地分配在對的方向,而非漫無目的花用;考量符合自身現實的財務狀況,藉由規劃善加運用金錢,創造理想的生活品質。以下幾種人非常需要調整自己的財務規劃:

1.無計畫地花錢:看到喜歡的,全憑感覺就衝動購買,往往等收到帳單時,才發現無法全額繳清,需動用信用卡分期付款,甚至負擔高額循環利息,戶頭總是月底前就見底。

2.被帳單追著跑:失業時,發現自己頓失金錢依靠,於是只能將就打打零工,或是做不適合的工作,被錢逼著每天討生活。

3.沒有生病的權利:一旦生病或發生意外,將負擔不起龐大的醫藥費,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較差的醫療品質。

4.無法累積資產:想買房卻發現自己戶頭一點存款也沒有,只能摸摸鼻子羨慕朋友一個個買車買房、成家立業。即使存到自備款,卻發現貸款時仍然遇到困難。

5.投資股票,卻沒辦法安心睡好覺:因為股市的漲跌而感到沒有安全感。

6.購買自住屋後生活品質嚴重下降:經濟壓力甚至造成夫妻失和。

7.有了家庭孩子之後:不知道該怎麼分配金錢,經濟壓力變大卻不知道如何改善。

8.退休之後:發現要維持高品質的退休生活非常困難,坐吃山空讓自己非常有壓力。

設定財務目標

多數人在財務規劃過程中遇到的第一個問題,並不是如何存錢或分配預算,而是不清楚自己的財務目標是什麼。

許多人只是單純跟風,別人說存錢重要,就拚命研究存錢;看著新聞說股票大漲,就想著投資股票;甚者,聽見被動收入等於脫離工作,便開始打聽各種被動收入資訊。

出乎多數人意料,財務規劃的第一步,答案不在新聞裡、不在課程裡、不在名師嘴裡、也不在書中,而是應該先問問自己:「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為了幫助大家更快聚焦,我建議你先回答釐清財務目標的3個問題:

短期:想盡速解決的財務問題。

中期:3到5年內的財務目標。

長期:其他長期的人生目標規劃。

讓財務規劃行動更確實執行

清點完個人與家庭的資產負債現況,就會進入計畫執行階段,來聊聊我個人非常愛用的「PDCA管理流程」,這也是我在執行個人財務規劃的過程中經常使用的自我檢視方法。這個過程包含:設定目標→實際執行→檢視成果→改善行動→繼續往目標邁進。

計畫(Plan):如何設定有效的行動計畫?

當你對現況不滿時,最好的方式就是開始竭盡所能幻想自己理想的目標;接著從3年目標開始設定行動計畫,逐步拉出各年度目標,甚至是中長期的5年目標與行動計畫。例如:在3年內達成非工資收入,平均每月3萬以上。訂定這個目標後,行動計畫應該怎麼設計呢?

時間:回推目標並分年度拆解

3年要達成,是不是平均每年增加1萬/月,第一年1萬/月(12萬/年),第二年2萬/月(24萬/年),第三年3萬/月(36萬/年),這樣需要多少本金與報酬率呢?你就可以推估出來。

若算出來的本金與報酬率依現況是不可能實現的,就退而求其次將目標往下設定。從0到1的非工資收入總是最困難達成的,若第一年:1萬/月很難,那麼調整為第一年:5千/月或3千/月呢?

資源:盤點自己手頭的資源有哪些?

從你過往的學經歷、職業背景、人脈關係等,甚至是手頭現有的資產,都可能是可以為自己創富的重點資源。過去的學經歷背景,是否有其他變現的管道與機會?你的職業能否為你累積他人帶不走的可貴資源?

多和朋友交談,甚至和擁有財富的人交流想法,或許就能為自己帶來不同的啟發。

工具:適合創造財富的工具有哪幾種?

股票/基金/房地產/債券/保險/借貸平臺/自行創業—選定工具後展開行動,定期檢討,逐步完善。除了將心力都放在工作本業的傑出表現之外,也應該好好執行自己的人生專案,思考各種不同的可能性,這會為你帶來不可思議的超額報酬。

執行(Do):開始大量執行,思考每天要做的事

設定好明確目標,並且實際盤點現有資源後,下一步就是大量的執行了!許多人為什麼始終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原因就是經常忽略PDCA循環中執行(Do)這個步驟,有的人選擇拚命計畫(Plan),然後檢查計畫是否完美(Check),卻一直遲遲不肯執行。

因此,練習把大目標切割成小目標,把小目標切割成每天日常的行動。

檢核(Check):檢討計畫與成果,是否往正確的方向前進

執行計畫當中的檢核(Check)正好呼應著「目標設定SMART原則」中的可衡量(Measurable)原則,透過追蹤數據,確保自己一直往目標前進。在這個階段只需要定期追蹤即可。

多數人在財務諮詢的過程中,最常遇到的問題是「不敢面對現實」,於是對於自己的財務狀況充滿未知,事實上,想要成為金錢的主人,即使是一塊錢都可以練習掌握清楚。數字越明確,越可以讓人感到安心。只要開始學會面對自己真實的財務狀況,你就已經成功一半了。

改善行動(Action):針對目標落差原因修正與調整

在PDCA管理流程中,最後一個A是改善行動(Action),也就是針對每次執行的結果再做出修正,確保下一次執行能比這次做得更好。就是這麼一個微小有意識的改變,套一句《複利效應》所說的:「每天1%的成長,一年就能相差37倍。」

你不用想著「改善」是大幅度的改變,我們的大腦非常安於舒適圈,所以過大的變化都會造成嚴重的反彈,甚至讓人感到挫敗痛苦,因此每次改變一點點就好。

例如:想要改善理財習慣,可以先從錢包開始。一開始,只是先將不常用的信用卡移出錢包。過一陣子之後,每天晚上睡前把發票拿出來。再過一陣子,發票拿出來以後,看一下大約花了多少錢。這樣積少成多,自然而然就能培養出金錢管理的意識。

以此類推,在擬定財務行動計畫時,通常包含以下4個重點:

1.收支管理:常見的3信封理財法與6罐子理財法、記帳理財、存錢儲蓄、刷卡借貸、信用卡管理、帳單繳費等都屬於這個範圍。

2.投資管理:資產配置、投資房地產、基金股票、期貨選擇權、創業、甚至收藏品珠寶等都屬於投資管理範圍。

3.風險管理:保險規劃,舉凡勞工保險、國民年金、全民健保到商業保險,如何善用小錢來為自己轉嫁風險是重要的功夫。

4.稅務規劃:隨著收入來源多樣化,我們的財富可能會快速增加,做好妥當的稅務規劃可以為自己省下不少開支。

總結第一步到目前為止的重點,從了解金錢管理的重要性來學習設定財務目標,清點個人資產,我們可以知道財務規劃是一連串有邏輯的步驟,可以協助每個人朝著自己理想的生活邁進。

書籍簡介

小資族下班後翻倍賺:財富自由GET!3步驟月入六位數、30歲前晉升新富族

作者: 蕾咪Rami

出版社:方智

出版日期:2021/08/01

作者簡介

蕾咪Rami

  投資理財YouTuber。歐美旅遊時尚部落客。臺灣自媒體產業發展協會理事。

  來自臺東,卻不定期旅居歐洲的工程師女孩,畢業於臺大電子所,曾旅居義大利工作,並在美國知名企業擔任過研發工程師。

  身兼作家、部落客、創業家等多重身分,同時為《商周財富網》駐站名人,曾接受多家媒體採訪,如遠見、Money錢、大美人、非凡、TVBS、衛視中文、三立、民視、公視、東森綜合、LINE TODAY等雜誌與電視節目,並曾受邀在實踐大學、中山大學、新竹市文化局、國防醫學院等單位授課與演講。

  她在32歲之前就完整經歷了《富爸爸,窮爸爸》的ESBI過程:

  ‧員工(E):22歲月入2萬多,26歲進外商月薪翻3倍。
  ‧自僱者(S):27歲離職,在家接案,投資股票賺40%。
  ‧企業家(B):32歲創業開設數位行銷公司。
  ‧投資人(I):25歲靠工作與投資月入超過10萬,28歲每月被動收入10萬元,29歲被動收入更是超過30萬,30歲買下人生第一間房。

  走訪世界後,發現對臺灣有割捨不了的愛,透過經營自媒體內容以降低海內外資訊落差為目標,並分享投資理財相關知識,希望幫助更多讀者達成人生夢想。

  目前為東燁數位行銷創辦人,致力於自媒體工作者培訓、財務規劃諮詢、企業品牌規劃、網紅聯盟行銷等業務;同時也是臺灣自媒體產業發展協會理事,提供部落客教育培訓與廠商資源媒合等服務。

  ◎部落格:蕾咪哈哈
  ◎YouTube頻道:蕾咪 Rami
  ◎粉絲頁:蕾咪 – Rami's Love & Live


責任編輯:易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