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職場競爭力並持續成長,是每位職場人都必須面對的課題。本文分享3個看似老生常談,卻至關重要且實用的核心心態,幫助你在混亂的思緒中,抓住解決問題的本質邏輯。
1.自我認知與持續學習:職場競爭力的基石
在這個快速變動的職場中,最能帶來競爭力的,並不是你會多少技能,而是你對自己有多了解。你可能很擅長某些事情,但也一定有不擅長的地方。
假設你是一位設計師,創意方面可能很強,但和客戶的溝通卻常常讓你覺得有些吃力。這個時候,了解自己的突破空間在哪裡,並有意識的學習改進,才是職場成功的秘訣。
如果發現自己在某些領域有短板,最重要的是不要回避。報名參加相關課程,或是尋找導師向他們學習,不僅是為了提高專業,也能幫助你在職場中站穩腳跟。
2.情緒管理:職場表現的隱形力量
面對工作中的壓力與挑戰,冷靜處理情緒,比任何技巧都來得重要。
我自己也曾經遇過多次職場上的高壓情況,如果當時情緒失控,很可能會錯失機會。因此,學會如何在壓力下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讓情緒影響決策,對每一個職場人來說都是必要的能力。
我習慣在壓力來臨時,試著先為感受貼上「情緒標籤」。這麼做能讓我更好的釐清此刻究竟是什麼情緒再影響我的行為。另外,當壓力大到受不了時,試著給自己一點時間放空,短暫休息後,將會發現更多新的解決方案。
情緒標籤化是什麼?
腦科學的研究表示,「情緒標籤化」(Emotional Labeling)是一種透過命名情緒,來幫助我們冷靜和理解自己情緒狀態的技巧。試著為情緒貼上標籤,能幫助大腦分類情緒,有效降低焦慮或負面情緒的強度。
下次當你意識到自己的情緒狀態不佳,請先試著說出你感受到什麼情緒,例如「我感覺到焦慮」或「我現在有點沮喪」,這能減少情緒模糊性,讓情緒更具體、可控。
同樣的,當你注意到身邊的人情緒有些異樣時,也可透過「詢問」來幫助他們,例如:「我注意到你今天似乎有點心煩,發生什麼事了嗎?」透過簡單的關心與傾聽,對方會感到被理解,也能促進其情緒標籤化,達到穩定情緒的效果。
3.轉換失敗為動力:從錯誤中成長
職場上的失敗,無論多麼沉重,都是成功的踏腳石。每一次的失敗,都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機會。我有過很多失敗,當時的確很難過,但回過頭來看,正是那些經歷讓我變得更加堅強、更加智慧。在每次經歷中學到的新東西,都會讓下一次的挑戰變得更容易些。
我會在每次失敗後,花一些時間反思到底是什麼地方做得不夠好,以及試著找出可行的解決辦法,接著再嘗試。同時,也不忘記從中找到值得鼓勵自己的地方,以免過度掉入自我批判的漩渦。
時常有「我不夠好」的念頭怎麼辦?
自我批判很常發生在你我的生活中。然而,如果從大腦研究便能理解,很多時候的批判其實根本不是事實,原因出於大腦「天生喜歡關注自己的負面」本能所產生。「主動轉換心態」是一個關鍵的解決方案。
持續學習與調整,實現職場長期成功
職場上的成功,不是靠一時的運氣或技巧,而是長期的學習與調整。當你能夠在變動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並且保持對學習的熱情,無論面對什麼挑戰,都能輕鬆應對。
希望本文分享的「老生常談」內容,能幫助你在混亂的思緒中,抓住解決問題的本質邏輯,提升職場競爭力。別忘了,真正的競爭力來自於你對自己的理解,以及如何在每一次挑戰中成長,最終成為一位高價值職場人。
*本文獲「Wow這就是人生」授權轉載,原文:職場競爭力的老生常談:3個被忽略但關鍵的核心心態
核稿編輯:陳瑋鴻
責任編輯:湯明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