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三星、美國Nike、日本豐田,這些跨國企業有何共同點?答案:他們都是東南亞疫情爆發的受害者。

在越南,7月22日新增確診逾6千例,創疫情爆發以來新高。在印尼,7月13日新增確診數世界第一,首都雅加達病床使用率逼近9成。在泰國,7月中旬起連續9天確診數破萬;馬來西亞每日新增確診數也連續創歷史新高。

疫情爆發帶來兩衝擊
鞋、車、晶片受影響,韓企傷最重

東南亞疫情爆發,至少將帶來兩個衝擊,首先就是經濟成長預期下修。亞洲開發銀行 ( ADB ) 將東南亞今年整體經濟成長率,由原先4.4%降為4%。《經濟學人》認為這意味著「到2021年底,東南亞經濟無法回復到疫情爆發前水準。」

疫情肆虐,東南亞重點國今年GDP全下修

■菲律賓
GDP下修2.15個百分點
• 惠譽將其信用評等展望降為「負向」

■泰國
GDP下修1.75個百分點
• 泰銖成亞洲新興市場今年表現最差貨幣
• 外資設廠衝擊:豐田車廠減產

■馬來西亞
GDP下修1.6個百分點
• 財政已無空間,將提高舉債上限
• 外資設廠衝擊:日商佳美工、台商凱美被動元件停工

■越南
GDP下修1個百分點
• 上半年成長率不到6%,全年陷入「6%保衛戰」
• 外資設廠衝擊:Nike球鞋、三星手機停產

■印尼
GDP下修0.4個百分點
• 財政赤字擴大,標普稱將削弱其信用評等
• 外資設廠衝擊:本田車廠停工、豐田子公司大發車廠停工

註:GDP下修為2021/7與2020/12預測值比較
資料來源:Bloomberg 整理:楊少強

股市已在反映這種變化。越南股市原本是全球最火熱市場,如今從今年高點下跌逾12%,跌幅比亞洲同樣遭疫情衝擊的日股還大。據彭博新聞網統計,泰、菲、馬今年第二季股市資金外流27億美元,是自去年第3季以來最大「走資潮」。

世界銀行統計,疫情爆發前,東南亞是世界第5大經濟體,僅次於德國。如今東南亞慘況讓市場對全球經濟成長預期也跟著下修。美國銀行(BofA)全球基金經理人調查報告顯示,今年3月,有91%操盤者預期全球經濟將改善,但7月最新調查,這個比率已劇降至47%。

東南亞疫情爆發的第2個衝擊,是全球供應鏈中斷,這首先表現在鞋類、成衣、汽車等產業。

運動品牌龍頭Nike,將近一半鞋子在越南生產。因為當地疫情惡化,標普全球市場智庫今年7月警告:Nike運動鞋恐將斷貨。彭博新聞網引述胡志明市廠商拉斯考 (Michael Laskau)的話,在今年感恩節前,「百貨公司貨架上不會有鞋子、西裝、運動衣和各種衣服。」

它不是唯一受影響的品牌。從Adidas、Puma到Under Armour,「幾乎你知道的每個品牌都在那裡(設廠)。」《鞋類新聞》(FN)引述美國鞋類分銷與零售商協會執行長普里斯特(Matt Priest)的話說。

受衝擊的還有汽車。在泰國,據《日經中文網》報導,日本豐田汽車在當地3家工廠自7月20日起停工。在印尼,本田與鈴木等的當地工廠也停產。

科技業也未倖免。從美國英特爾、蘋果,韓國三星,中國小米、華為等,都在越南布局,尤其北江省和北寧省就有數百家全球供應鏈廠。疫情惡化使這兩個省已關閉部分工廠。

同時,東南亞還是全球主要半導體晶片封裝和測試中心,《金融時報》引述摩根大通統計,東南亞在被動元件——包括手機等產品的電阻器和電容器,扮演重要角色,占全球被動元件生產15%至20%。

疫情嚴峻破紀錄,重創了東南亞關鍵技術供應鏈,「可能使全球晶片短缺更惡化。」《金融時報》稱。英特爾執行長紀辛格(Pat Gelsinger)今年7月公布財報時表示,晶片短缺恐怕要持續到2023年,「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生產要素供應中斷,直接影響成品。三星約有一半手機在越南生產,如今它在胡志明市3家工廠被迫停工。事實上,東南亞疫情爆發,韓企是最大受害者之一。

韓國是越南最大外資來源國,越南官方還把韓語設為第一外語。大韓商工會議所今年6月中調查,進駐越南的韓企逾97%認為,疫情將對明年投資帶來負面影響。逾5成韓企預估,未來3個月若疫情持續,損失最高將達100萬美元。

經濟成長下修、供應鏈中斷,東南亞仍值得投資嗎?關鍵在是否有更好的替代選擇。

以越南來說,它是近年東南亞最火熱的市場,今年4月台灣推出首個越南ETF,引發爆買潮。疫情爆發後,該ETF已下跌逾10%。

但這並不意味著越南基本面惡化。傳染病屬外來衝擊,如今越南最大問題是疫苗覆蓋率低,該國也在自力救濟,7月15日國家主席阮春福與韓企座談時就表示,希望兩國展開疫苗技術合作。韓國SK集團也表示,明年第一季它設廠在越南生產的疫苗,願意優先供應當地。

在東南亞疫情最嚴重國家——印尼,也正加速疫苗接種,官方表示,首都雅加達的疫苗接種率已達8成。

中國接轉單,來得快、去得快!
製造、觀光衝擊,積極開放拚重啟

只是,在疫苗普及過程中,疫情不斷反覆,市場也將跟著震盪。對廠商來說,這或許會引發短期轉單效應,尤其是轉向中國製造。

據中國中信證券的研究報告,今年第2季東南亞疫情爆發,在紡織產品出口方面,「中國對東盟(東南亞)在短期內呈現出較強的替代效應。」但這些流向中國的訂單特色是「短、小、散」,證諸過往經驗,中信證券預估這些訂單「來得快,去得也快。」疫情平息後,這些訂單又會回流到東南亞。

這是因為中國已變身「世界工廠2.0」,很難再回頭去和東南亞搶那些1.0的低勞力成本工作。中國因為製造業基礎尚在,外資短期內會向中國工廠下單應急,但這不意味著兩地比較優勢已逆轉,外資未來把東南亞工廠再搬回中國的可能性並不高。

對東南亞來說,從越、泰到印尼,各國仍依賴觀光和製造出口,越南的貨物貿易占其GDP201%,僅次於香港和新加坡,居世界第3。遊客支出占泰國GDP的1/5。這些產業受疫情衝擊最大。因此只要病毒一日不平息,這些經濟體很難回復舊觀。

不過這些國家也在超前部署。今年7月起,泰國開放以色列、阿聯(UAE)、卡達、新加坡等國遊客,普吉島成為東南亞重新迎接觀光客的第一個旅遊景點。

泰國自7月起重新開放普吉島觀光,疫情打擊使東南亞提早重啟經濟,以求度過難關
泰國自7月起重新開放普吉島觀光,疫情打擊使東南亞提早重啟經濟,以求度過難關。(來源:達志影像)

在馬來西亞,7月也規畫逐步放寬縣內、跨縣、跨州到跨國遊客入境。7月15日,越南航空開通第一架使用國際航協旅行通行證(IATA Travel Pass)的航班,將外國旅客送到峴港機場。越通社表示越南應主動重啟經濟,「而不是等疫情結束才開始。」

這些開放是不得不然之舉。今年5月,泰國出現8年來最大經常帳赤字,因為擔心影響外資流入,該國幾乎沒有降息空間,只能先開放以度過難關。泰國總理巴育(Prayut Chan-o-cha)就將重啟經濟稱為「經過計算的風險」。

論基本面,不管製造或投資,東南亞仍很難被取代,疫情不會使它的優勢一夕消失。「若要人前顯貴,必先人後受罪。」對台商在內的各國企業來說,為享有布局東南亞的長期優勢,只能先忍受短期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