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客Meg Loughney向《BBC》表示,雖然聽起來很可悲,但是她真的開始想念疫情爆發前的通勤時光了!

Meg Loughney每天需要花1小時以上的時間通勤,還得轉搭兩種運輸工具才會到達公司。疫情前,她直呼這真是糟透了!然而,居家辦公卻帶來意外的壓力,這讓她不禁懷念那段上下班的路程。「在家似乎不得鬆懈,需要一直工作。用餐期間、吃完飯後、小孩上床睡覺後...完全沒有區隔,但是通勤卻能給我心理上的切割效果。」Meg Loughney表示。

求職網站Indeed.com調查美國逾800位因疫情而在家遠距上班的民眾,多達半數表示他們確實想念通勤上班。「通勤」聽起來又麻煩又累,但是以下彙整四大好處,告訴你通勤其實在人類心理層面扮演重要角色。

一、過渡緩衝

哈佛商學院組織行為教授Jon Jachimowicz研究發現,通勤給予我們空間和時間,是釐清角色的重要機會。像是過渡緩衝一樣,是不同活動間的起始鍵、斷路器。我們能夠藉此轉移注意力、跳脫現在的角色,並為工作模式做好準備。

轉換角色是很困難的。如果帶著放假模式去上班,或是在休息時間仍開啟上班模式,身分便會產生矛盾。Jon Jachimowicz表示,如此衝突除了會消耗內在精力與時間,更會降低工作上的成就;接受研究的員工也顯示,若能切割模式、為工作角色做好釐清準備,能在工作上獲得較大的滿足感與績效。

二、無聊也能解決問題

覺得通勤很無聊又浪費生命了嗎?錯了,「無聊」反而會幫助你想到問題的答案。《越無聊,越開竅》一書作者瑪諾什.佐摩羅迪(Manoush Zomorodi)指出大腦的奧秘之一:你以為很無聊的事,卻能讓你產生更多創造力與生產力。

神經科學家證實,無所事事反而會驅動腦袋中的「思緒漫遊」模式,此時大腦開始全力運轉。想了一整天的解決辦法,可能就在下班通勤的途中靈光乍現,比方要如何讓開會更順暢、或是突然想起開會時講了不該說的話。

通勤也可以是思考與反省的好時機。今天要怎麼分配當天的工作、今晚要怎麼處理昨日剩菜...等,佐摩羅迪認為有限的時間與路途對反思是非常有效的。

三、專屬私人時間(Me Time)

心理學家Jennifer Wittert上班得經過加州405號州際高速公路,上班時間總是大塞車。她向《BBC》表示,通勤彷彿給了她庇護感,她懷念坐在車裡,邊吃早餐、邊聽有聲書的時光。

全球平均上下班通勤時間是38分鐘。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Meg Elkins和Robert Hoffmann則表示,通勤可以是有意義的「專屬私人時間」(Me Time)。

在通勤時候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聽音樂或podcast、看書、玩手遊、跟朋友聊天...等,這些活動看似平常,但Meg Elkins和Robert Hoffmann兩位教授指出,許多人回到家後其實不會繼續做。求職網站Indeed.com的調查中,有31%受試者實施遠距上班後,更少打電話給父母聊天。

四、心理復原力(Resilience)

紐約客Loughney這10幾年來,每天上班都需要對付公車和地鐵上的魚貫人潮。她表示:「紐約大眾運輸工具上,總是會有奇怪的事情發生。如果你沒有應對的能力,是沒辦法在這個城市生活15年的。」這項特殊技能讓她保持心理復原力(Resilience)。

一大早掙扎起床、尖峰時間擠上捷運、穿梭車水馬龍的車陣、處理路途突發狀況...等,通勤的種種艱辛都可以是逆境,激發並鍛鍊我們的「復原力」。

疫情迫使通勤消失,這才讓Loughney驚覺復原力的存在。「這些困難從不間斷,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Loughney承認惱人的通勤竟也存有這項優點。

參考來源:BBCIndeed.comCanadian Underwriter

核稿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