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維新以前的日本人,沒有買房置產的觀念,比起房屋,真正重要的是隨身攜帶的家當。但在日本社會現代化後,建商利用各種的行銷話術,說服日本人花費大筆積蓄買房,並深信這是理所當然的事。許多人付了十幾年房貸才發現,當初建商描繪繁華便利的社區,變成滿是閒置空屋的郊區。

鎖定特殊居住需求的概念宅

最近,為了解決這個困境,日本出現「概念宅」的趨勢。事實上這不是新的創意,早在30年前就有類似的概念。在當時當紅日劇的推波助瀾下,市場上出現一波以清水模為建築材料的風潮。這種住宅風格使用水泥鑄模,與傳統的木造日本房屋形成鮮明對比。它有堅固、不易受損的特性,也不怕動物破壞牆面,因此清水模住宅受到「想在家裡養寵物」的消費者青睞。後來更出現開放飼養寵物的大型清水模公寓,被認為是「概念宅」的起源。

概念宅的出現,讓日本住宅市場迎來轉折,反映出當下民眾對居住空間的需求與期待。

在新冠疫情之後,概念宅再度興起,由於居家辦公成為常態,人們開始更要求住家環境能符合工作需求。像是音樂家或直播主,因為工作上會製造大音量的聲響,傳統住宅已不能符合他們的工作型態,不論是干擾到鄰居,或被鄰居干擾,找到一種可以安心工作的家,成為他們最急迫的需求。

現在日本流行的概念宅,不僅滿足住客的特定需求,還幫助房東提高租金收益和出租率。凡是具備特色的物件,即便租金比市場行情高出30%,仍有數千人願意排隊入住。

各式各樣的概念宅興起

除了加強隔音功能的概念宅外,還有其他創意設計。例如:針對葡萄酒愛好者設計的品酒概念宅,不僅配備酒窖,甚至還有地下的葡萄酒儲藏室,並聘請持有侍酒師執照的人擔任管理員。另外還有設計給漫畫家的住宅,或是注重飲食控制的女性公寓。

這種因應特定人群需求的「概念宅」,在市場上證明它的價值與吸引力,不僅滿足租客的居住需求,也降低人口減少而造成的空屋率。

位於千葉縣柏市的東武野田線豊四季站,距離車站13分鐘路程的出租公寓「ガルガンチュア」,這間公寓因為距離車站太遠,乏人問津。於是屋主將9間公寓全部改造成不同特色的概念宅,像是配有高爾夫模擬器、攀岩牆或陶藝空間,甚至是配有頂天書架的藏書房。

負責設計的奧山羊太社長說:「有些租客是從市中心搬到這裡來,因為他們幾乎都是從事IT產業的工作,因此只要有電腦,在任何地方都能工作。」

奧山社長說,即使距離車站有一段距離,租金卻能比行情高出10萬日圓。自從2020年完工後,這棟概念宅幾乎都是滿租的狀態。尤其是高爾夫房和車庫房大受歡迎。奧山社長計畫在2023年底,在柏市改造第二棟概念宅,他說:「這次要挑戰把劇院搬進屋內。」

概念宅抓準了現代人想面對面交流的內心需求

東京澀谷一家兼具室內設計與建設的公司Panoma,2022年起在東京都調布市開設一棟專為女性自行車友設計的概念宅。這棟概念宅鄰近多摩川的自行車道,入住條件必須是喜歡騎自行車或有鐵人三項經驗的女性,室內空間不僅提供自行車庫,還有保養維修工作室。租金價格大約從3萬8000日圓~4萬8000日圓之間,一棟7間房推出後,同樣是供不應求。

概念宅之所以能流行,主因是網路社群發達,人們很容易在社群上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與之交流。概念宅就是從虛擬網路中,把交流活動帶進現實世界。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