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6月連續2個季度陷入負增長的美國,是否已進入經濟衰退了呢?這個問題正在引發爭論。這是因為擔憂政策失敗烙印的美國拜登政府拼命加以否認。判斷經濟步入衰退所需的時間過去平均約為7個月。而11月將迎來中期選舉,討論日趨激烈。

從7月28日發佈的4~6月美國內生産總值(GDP)來看,實際增長率連續2個季度下滑。連續2個季度負增長在國際上被稱為技術性衰退,機械地被視為經濟衰退。1949年以後發生了10次,後來全部正式被認定為經濟衰退。如果成為例外,將是二戰結束後的1947年以來、時隔74年首次。未出現連續2個季度負增長的經濟衰退,只有1960年和2001年這2次。

「3個月裡就業人數增加了110萬」,「並非經濟學家等定義的經濟衰退」,在發佈GDP的28日下午,美國財政部部長葉倫在新聞發佈會上這樣強調。在野黨共和黨的參議院議員泰德·克魯茲(Ted Cruz)在推特上批評稱:「這是逃避責任的語言遊戲」。

在美國,負責判斷經濟擴張和衰退的轉捩點的,是民間團體的「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事後在各項經濟指標達到高水平、隨後下滑之際將頂峰的月份認定為經濟景氣的「波峰」,而在低迷的經濟指標持續復甦之際,將屬於大底的月份視為「波谷」。將從波峰到波谷的期間視為經濟活動萎縮的經濟衰退期。

8位知名學家作出判斷

具體來説,由(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8位知名學者構成的「經濟週期測定委員會」,經過磋商,判斷經濟景氣的峰谷。史丹佛大學的教授羅伯特·霍爾(Robert Hall)擔任委員長,委員包括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CEA)前委員長、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克里斯蒂娜·羅默(Christina Romer)等人。曾出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主席的柏南奇也曾擔任委員。

參考的是剔除物價變動影響的實際增速的個人收入和個人消費支出、非農業部門的就業人數、工礦業産值等。其中,尤其得到重視的是就業情況。葉倫的主張考慮到這一點。美國經濟受到以新冠疫情為背景的嬰兒潮一代提前退休等影響,勞動力短缺嚴重。在經濟週期之中如何對待供應制約帶來的歷史性低失業率,將成為關鍵。

「GDP是噪音很多的指標」,美國財政部甚至在公佈GDP之前的7月25日發佈了這樣的評論。與1~3月實現正增長的實際國內總收入(GDI)産生偏離,顯得不正常。得出結論稱GDP並未體現汽車零部件等「中間産品」的産值,這一點存在問題。

強勁就業與經濟衰退不相符

除了政府相關人士之外,也有很多觀點指出此次不屬於經濟衰退。「要問是否已步入蕭條,答案基本上是否定的」。PNC金融服務集團的Gus Faucher如此表示。最主要理由是就業持續擴大,認為「如果考慮到非常強勁的勞動力市場,年內陷入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很低」。此外,摩根大通的麥克·費羅利(Michael Feroli)也指出,「在NBER所關注的指標之中,就業的增長與經濟衰退(的判斷)最為格格不入」。

焦點是NBER得出結論的時間。新冠疫情之前的2020年2月屬於經濟景氣的「波峰」這一判斷用了4個月時間做出,但2007年12月至雷曼危機進入經濟衰退這一判斷則花費了12個月。1980年以後的6個「波峰」平均用7個月得出結論。

(來源:日經中文網)

如果2022年1~3月的某個時間成為「波峰」,那麼判斷有可能在11月的中期選舉前作出,對於聲稱「並非經濟衰退」的拜登政權將構成打擊。經濟衰退的認定將成為在野黨攻擊政府和執政黨的證據,容易變為政治問題,還容易招致市場情緒波動。NBER的委員為避免拙劣而迅速的判斷這一趨勢,此次的判斷有可能進一步推遲。沒有結論的爭論或將長期持續。

存在判定之前步入嚴重蕭條的可能性

浮出水面的是,在1~6月是否屬於經濟衰退的結論得出之前,美國經濟陷入嚴重蕭條這一前景。美國債券投資大型企業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的Tiffany Wilding關注的是連續2個季度陷入負增長的實際增長率的「質量」惡化。

與需求強勁帶來進口激增等特殊因素招致的1~3月負增長不同,「4~6月根本性的經濟勢頭明顯放緩」,舉例稱汽車等耐用品、設備投資和住宅投資等對利率上升敏感的領域聯袂下降,敲響警鐘稱「經濟衰退正在逼近」。

目前已進入與是否將現狀視為經濟衰退相比,更應討論如何應對通貨膨脹高漲的情況下到來的經濟減速這一時期。

(本文轉載自日經中文網,不代表本社立場)

【更多日經中文】
世界人口增長率破1%,「火車頭」將不再
美國4~6月GDP減0.9%,連續2個季度負增長

責任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