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53歲的印度稅務顧問拉姆在自己家發著高燒、難以呼吸地度過人生最後一段時間,也象徵印度中產階級的「疫情安全網」破了。

像拉姆一樣在近十年加入印度中產階級行列的人,有數百萬人,他們有較高的收入、較好的教育水準以及更強的消費力,是支撐整個印度經濟快速成長的骨幹。但現在,新一波激烈的疫情不僅傷害窮人,更觸及中高收入族群。印度過去期許自己成為世界第三強國,這個美夢,是否會因此破滅?

疫情癱瘓大城市醫院,中產階級無法倖免

印度新一波疫情大多在大城市蔓延,包括班加羅爾、孟買和德里。拉姆和家人之前搬進德里一間房子、買了車,並把女兒送進私立學校,希望她未來能成為會計師。

印度是世界最大的後勤和外包地,總共有400萬人替投行和風險基金提供從客服到研究的工作,許多中心座落在大城市。而現在因當地疫情激化,英國巴克萊(Barclays)、渣打(Standard Chartered)等銀行紛紛停工,把工作產能分散到其他地區。

公衛專家指出,印度這一波疫情跟去年不一樣,去年波及大量城市裡的貧窮人口,但這次影響最大的卻是「中產階級」。原因在於,疫情來得猝不及防,快速癱瘓大城市醫院,就連德里或班加羅爾最頂尖的私人醫院也不例外。

「你很富有,但你找不到床位;你很富有,卻拿不到氧氣」,投資管理公司Marcellus Investment Managers創辦人穆克吉亞(Saurabh Mukherjea)表示:「這讓人束手無策。」

經濟學家警告,這波疫情可能會長期影響印度中產階級。「歸根結底,印度是一個消費故事」,瑞銀集團(UBS)首席印度經濟學家賈因(Tanvee Gupta Jain)表示:「如果你還沒從2020年疫情恢復,就又進入2021年的疫情,那會是個問題。」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發現,2020年,總共有3千2百萬人掉出中產階層--計算方式是一天收入介於10到20美元區間的族群。減少的數量超過印度過去10年累積增加之中產階級人數的一半。

印度想成為世界第三強國,經濟動能恐因這波疫情減緩

2019年時,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Damodardas Modi)所在的人民黨宣稱2030年前要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2019年,印度已經超越英、法,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

印度的經濟自由化始於1990年代初期,包括放鬆工業管制、減少控制國際貿易與投資以及國營企業民營化,上述措施加快印度的經濟成長。

實際上,印度不只想成為全球前三大經濟體,更想成為全球前三強國。印度占據了南亞的主體位置,不管是國土面積,或是地理位置,印度的優勢都是該地區其他國家無法相比。因此,印度的確有理由把目標放在成為地區大國、甚至世界大國。但新一波疫情,卻可能破壞印度本該從疫情中站起的經濟復甦步伐,以及影響支撐印度經濟發展的國內消費者能量。

《彭博》報導,在德里,因封城之故,街上空無一人、店面都關閉,孟買也是,而孟買貢獻了6%的國家產出。印度的經濟指標在1、2月顯著改善,當時每日新增病例下降為1萬,但4月第一週商業活動又下降達12個月內最大幅度。《彭博》指出,這是印度經濟很大一個風險,因為其GDP有6成都來自消費,打擊尚未從去年疫情回復的消費者信心。

4月時,國際貨幣基金(IMF)提升了對印度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預測為12.5%,這個預測早於新一波疫情發生前。即便疫情失控的現在,IMF仍認為印度全年經濟成長會維持在雙位數成長,印度央行也堅持,本財年經濟成長率會維持在10%。

《彭博》表示,這些經濟學家不肯大幅下調經濟成長預測,因為他們篤定印度人將很快接種疫苗,但實際上,作為製藥和疫苗生產主要國家,印度的疫苗接種速度不快,甚至被新一波疫情拖慢。一些經濟學家承認,不確定性仍然存在。

風險在於,儘管印度政策制定者表示他們準備採取動作支持經濟增長,但目前他們還沒讓染疫曲線趨緩,帶來一種壓力,因為印度政府基本上已經用盡傳統的貨幣財政刺激手段。

在製造和勞動人力方面,經濟學家認為目前影響最大的產業停留在服務業,但印度政府若不能善加控制疫情,可能會進一步影響更多產業。以台商來說,一位業界人士稱,鴻海在泰米爾納德邦已經有100多名工人染疫,因此公司到5月底實施廠區管制禁令,只允許員工離開工廠,不能進入工廠,這造成超過50%的產能被削減。

從去年至今,許多外籍勞工疫情間受困於城市,備受艱辛,結束封城後紛紛離開孟買、德里回到鄉村,可能進一步抑制經濟活動。

「病例增加將對成長動能和經濟復甦造成負面影響」,印度顧問公司QuantEco Research創辦人Shubhada Rao表示,她認為這可能使經濟成長率下跌1個百分點,但實際會如何?她說:「仍可能會出現不同發展」。

參考來源:Financial TimesFinancial Times(2)Financial Times(3)Bloomberg中央社鉅亨網

核稿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