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詞中常說「消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但在現在這個物價不斷上漲的年代,如果還在為洋芋片、巧克力、毛小孩飼料等,這些生活物品沒有變貴而感到小確幸,那可能要換個角度想想了,因為一種「價格不變、份量減少」的縮水式通貨膨脹(Shrinkflation)策略已重出江湖。

空氣比洋芋片多

隨著全球物價不斷上漲,民眾的荷包也跟著日益縮水,但是縮水的不只是荷包,還有消費者採買的商品份量。打著價格不變的旗幟,大多數人光顧著享受「凍漲」的小確幸,但忽略了曾幾何時包裝袋裡的空氣比洋芋片多、同樣價格的衛生紙張數變少了。這種以「偷斤減兩」來變相漲價的方式,正是現今社會可見的縮水式通膨。

經濟學家表示,縮水式通貨膨脹通常出現於經濟下行期間,消費者這個時候對於花錢會更趨於謹慎。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行銷學教授顧維爾(John Gourville)說,在2008年經濟衰退期間,企業就曾使出這種掩飾漲價真相的障眼法,推出縮減份量的產品,走一種「縮小規模」(downsizing)的精簡路線。

縮水式通貨膨脹

經濟學家馬姆葛瑞恩(Philippa Malmgren)在10年前,將這種「縮小規模」現象重新命名為縮水式通膨,其實指的是同一件事:公司減少產品的尺寸或數量,同時收取相同甚至更高的價格。由於面臨短期壓力,像是成本上揚,品牌通常會減小包裝尺寸,但是一旦壓力減輕,卻很少會增加尺寸。美國全國公共電台(NPR)報導,消費者權益律師杜沃爾斯基(Edgar Dworsky)表示,這實際上是一種偷偷摸摸的漲價。消費者往往對價格很敏感,但他們不會去意識到產品的淨重。

根據維基百科對於縮水式通膨的定義是:商品每單位重量或體積的一般價格水平上升,這是由所出售商品的重量或尺寸減少所引起。消費者權益倡導人士對這種作法抱持批評態度,因為這具有「隱形」降低產品價值的效果,一般消費者難以立即發現,感覺上比光明正大的漲價更糟糕。Grocery Insight分析師德瑞瑟(Steve Dresser)說,儘管沒有支付更多費用,但客戶並未獲得相同的價值。「你的購物帳單可能沒增加,但你買的產品減少了20到30克」。

不漲價的權宜之計

但他也為企業說話,認為改變成分量較少的包裝,是廠商在工資調升、成本變貴的情況下,不想因漲價而嚇壞顧客的權宜之計。德瑞瑟說,沒有人想抬高價格,但如果看看未來的壓力,那就很難說了,因為這攸關許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像是油價飆漲、燃料供應、還有工資上漲,這些成本問題現在就已存在於供應鏈中了。

最近的1項調查顯示,9成的英國成年人對縮水式通膨的現象感到憤怒。但Shopfloor Insights零售分析師羅伯茲(Bryan Roberts)認為,和直接漲價相比,超市供應商通常認為,這是抵消高成本更簡單的方法。確實,比起直接看到商品價格往上衝,倒是很少有消費者因為產品分量縮水而「反抗」、或是因此呼籲抵制拒買哪家產品。

巴黎梭爾邦大學(Sorbonne University)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的行銷教授強頓(Pierre Chandon)就認為,起碼產品份量縮水有健康上的好處,畢竟份量越大吃得越多。而哈佛商學院的顧維爾教授也認為,多數民眾對商品重量沒有概念,大家平常並不會注意這些。

萬物縮水時代來臨

其實消費者沒注意到的還很多,因為縮水式通膨也出現在其他產業,從都市迷你公寓到飛機座椅之間的腿部空間等,比比皆是,只不過最引人注意的還是和日常生活攸關的產品包裝。不過,即使製造商和零售商可能有正當理由縮減產品尺寸,但仍需要儘可能和客戶溝通,以便讓人們就如何花錢做出明智的選擇,人們也才能真正當個「眼睛雪亮的消費者」。

*本文獲「中央廣播電台」授權轉載,原文:無痛漲價 你所不知道的縮水式通膨

延伸閱讀

氣候危機深化 核能真能扭轉局勢嗎?

物價高漲民眾荷包瘦了 通膨要來了嗎?

責任編輯:鍾守沂

核稿編輯:易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