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走進日本的居酒屋坐下來,通常會先聽到一句話:「とりあえずビール」,意思是「先來杯啤酒」。這個現象讓不少外國遊客十分好奇:為什麼啤酒會成為到居酒屋用餐的第一杯飲料,而不是清酒或其他飲品?

東京神田車站附近,有一家1928年開業的老店「尾張家」。第三代老闆長江寬表示,這一習慣大概是從1960年至1970年之間流行起來的。

這種說法也得到麒麟啤酒公關山崎孝認同。「在日本經濟高度發展的60年代,麒麟啤酒的生產量在10年內成長逾5倍。」在經濟成長的年代,居酒屋提供的是桶裝啤酒,顧客只需輕輕一按,就能倒出滿是泡沫的清涼啤酒。對於當時的上班族而言,「先來杯啤酒」不僅是社交活動,也是一種放鬆心情的方式。

然而,這個習慣不僅是經濟和便利性的產物。它也反映啤酒在日本文化中的獨特地位。啤酒被視為可以帶來愉悅和互動的飲料,它的普及也與日本人對於食物飲料的獨特價值觀有關。

啤酒在日本的歷史不長,首次出現是在1613年,由英國貨輪帶進日本。經過200年左右,直到1812年,荷蘭人在長崎出島開設日本第一家啤酒釀造廠,這時的啤酒廠主要是歐洲人經營。直到1872年,在大阪創立的澀谷啤酒,才是首款由日本人生產、製造和銷售的啤酒。

啤酒業在日本逐漸興盛。到了1885年,麒麟啤酒的前身Japan Brewery Company成立。到了19世紀末,日本本土的啤酒釀造公司數量已超過100家。啤酒有著「口感滑順、清涼消暑」的特點,受到日本人喜愛。特別是在戰後的高度經濟發展期,啤酒被視為上班族最好的舒壓飲料。

「先來杯啤酒」是昭和大叔才在做的事? 

然而近年來,這個情況正在改變。新世代的年輕人對啤酒的熱情有所下降,對他們而言,「先來杯啤酒」是昭和時代大叔的象徵,不符合他們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

這個轉變,不只反映出年輕人飲酒習慣的變化,也提出一個重要問題:啤酒業應是否該因應這一變化,來維持其市場地位?

根據日本酒類電商網站KAKUYASU針對會員做的調查,「先來杯啤酒」這個傳統雖然仍獲得大眾支持,將近70%的會員表示,走進餐廳首選啤酒。若再加上「視情況而定」的消費者,比例將高達近90%。

但從年齡層來看,出現很大的差異:20歲~40歲的啤酒支持者不到6成,但在50歲~70歲以上的群體,比例上升到70%以上,尤其70歲以上族群,甚至高達79%。

而根據麒麟啤酒研究部門最近公佈的數據,選擇啤酒作為第一杯飲品的比例,從2015年的66%,下降到2019年的62%。這反映一個有趣的現象:雖然啤酒仍然是一種受歡迎的選擇,但消費者開始尋求多樣性,像是沙瓦等酒品。

這些數據提供啤酒業和餐飲業深刻的洞見:首先,「先來杯啤酒」的傳統,在日本社會仍有一定的影響力,尤其中老年族群堅守此傳統;但另一方面,新一代消費者正逐漸改變他們的偏好,這可能意味著啤酒和餐飲企業需要重新評估並調整他們的市場策略。

為了吸引年輕消費者,啤酒商可能要推出更符合其口味及生活方式的酒品,或透過社交媒體及其他行銷方式,與年輕消費者建立更緊密的連接。

為什麼「先來杯啤酒」成為用餐的起手式?

「先來杯啤酒吧」不僅只是日本人的飲食習慣,更是一種深刻的文化現象。從大學社團到職場聚會,這項傳統已經深入人心,成為日本人的文化基因。

根據一項調查,上班族去餐廳選擇啤酒當第一杯飲品,主要原因為「就是想喝」。有趣的是,將近2成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之所以選擇啤酒,是因為覺得「這就是約定俗成的習慣」或「大家都點啤酒,所以就喝啤酒」,這非常符合日本職場文化強調的「迎合」集體意識。

啤酒,已經成為重視從眾、和諧的日本文化象徵物。(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也由於啤酒酒精濃度相對較低,又有著親民的口感。儘管它在日本的歷史不如其他酒類來得長,卻因為易於入口、在哪喝都適合的特性,獲得廣泛支持。

目前而言,走進日本居酒屋,還是能大方的跟店員說「先來杯啤酒吧」,這不只是飲食選擇,更代表著日本文化的縮影。畢竟啤酒在日本是一個複雜的文化符號,反映出日本人重視傳統、和諧與集體意識。但隨著年輕人飲酒習慣改變,像是沙瓦這種新興酒品越來越受到歡迎,對於飲料商和餐飲業來說,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會。

資料來源:PRTIMESmaidonanews.jpweblio.jp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