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東京奧運,日本刻意凸顯其「超智能社會(Society 5.0)」政策主軸,從翻譯、交通到導覽等皆以數位化呈現。但,從一件小事卻可看出這個科技大國的數位化程度。

今年2月,日本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一位在野黨女議員向厚生勞動省提問,如何統計全國確診人數?

肺炎確診數竟然「手動輸入」!
紙本作業文化,導致企業效率低落

厚生勞動省健康局長正林督章回答,每晚過12點,厚生勞動省的外包公司會從各地都道府縣官網,搜尋公布的疫情數據,用肉眼一一檢視確認,再手動輸入各地的病例數量,「用手計算」確診人數。

日本首相菅義偉也表示,日本疫情的統計一直都是用手計算,從確診、死亡、住院人數、檢測等訊息,都是手工作業。

這條新聞一出,日本網民譏評:「日本還在江戶時代嗎?」「要不要用算盤?」

事實上,日本政府部門的其他統計數據,至今也仍盛行手動計算,例如警察局發布的案件類型數目,表上列的「手集計」,就是用人工手動計算。首善之區東京都,蒐集疫情確診數據,靠的仍是傳真機。

今年3月《經濟學人》分析,疫情雖提升全球數位化程度,但在日本,這方面卻比其他主要經濟體落後甚多。該刊引述一位企業家的話:「日本在數位化方面還是開發中國家。」

原因之一是日本老闆非常重視員工出現在辦公桌前。和歐美相比,日企對數位投資較少,通常只是勉強用新技術來銷售產品。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表示,由於數位化程度偏低,「日本許多商業行為存在效率低下的情況。」在日本創業的美國人費雪(Jordan Fisher)說,日本「擁有世界上最好的一些服務,但它們效率極低。」

這源自日本社會強大的「反數位」氛圍。在日本企業界,印章與紙張仍很普遍,幾乎各種文件都要當事人蓋章。疫情期間,雖然有些日企容許員工在家上班,但各業務仍需要在紙質文件蓋個人章,所以員工們仍要冒著感染風險回公司去。

在日本,反對數位化最力的是中老年人。他們不太用電子郵件,只相信紙面訊息,因此傳真機是他們最快、最信任的溝通工具。行政改革擔當大臣河野太郎,今年6月趁著疫情期間遠距辦公,想推動一場「辦公室革命」—各部會停用傳真機,改用電子郵件。不料引起各部門反彈,最後不了了之。

不過隨著日本經濟疲軟,疫情短期難息,日企也逐漸改變心意。金融集團瑞穗已取消其分行的紙類文件;東日本鐵道公司希望將它的數位交通卡轉變為支付平台;富士通和日立已宣布,將永久推行靈活的工作時間表,日本最大經紀商野村證券也宣布,允許員工疫情時有6成時間可遠程工作。

數位化不及格!用網路傳文件的日本人不到10%
數位化不及格!用網路傳文件的日本人不到10%(圖表製作者:楊少強)

疫情加速數位進展,外商卡位
台廠避大咖競爭,可切入地方政府

政治大學教授李世暉觀察,過去日本數位化程度提高,都是企業帶動的。這次疫情是一次契機,為了居家辦公,「日本企業已發展出一套數位化流程。」當這些措施陸續落實,加上日本本身的技術底子,數位化將有不小發展潛力。

外資企業便看上這個機會。搜尋引擎龍頭Google,日前以200億日圓代價,收購東京一家無現金支付公司Pring。這家原本由瑞穗銀行持有的公司,與50家銀行及7-Eleven等便利商店有合作。《金融時報》評論此交易:「意味著未來市場有很大成長空間。」

官方也開始認真對待。日本內閣會議在今年6月,通過了首相菅義偉第一個經濟財政改革基本方針—骨太方針,重點之一就是數位化,並透過新成立的數位廳,提高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效率。

日本若要全力加速數位化,台灣商機「最有希望的應該是大數據,」李世暉表示,日本想提升數位化,就要整合全國大數據。例如,在台灣,戶政和健保系統資料是連結的,但在日本卻是各自為政。在中央政府部門,由於商機較大,或許會面臨IBM、甲骨文等國際大廠競爭;但在地方政府領域,台灣廠商仍有機會。台灣第一家赴日上市的獨角獸Appier,業務之一就是大數據。

不過日本數位化雖有商機,背後仍有社會、文化、經濟等各種阻力,並非短時間就能改變。若廠商有意布局,恐怕仍要抱持「放長線釣大魚」心態,而不是去爭那一朝一夕的獲利數字,才能制定出適合當地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