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澎湖青灣仙人掌公園開發營運權的亞果集團,計畫以「永續旅行與建築」為核心,將青灣打造成生態觀光基地,讓澎湖的文化、經濟與自然環境達到和諧與共生。
為了激發更多想像,亞果將舉辦一系列島嶼國際論壇,作為產官學界的交流平台,並邀請政府、建築與文化領域專家學者,針對「永續環境」、「循環建築」、「前進文化」三大主題進行對話。首場論壇訂於3月24日,主題即為「澎湖:永續循環之島」。
永續環境 擴大太陽能板的廣泛運用
即將擔任論壇引言人的內政部營建署署長吳欣修表示,提高再生與潔淨能源的發電量,是國家永續發展的目標之一,風能與太陽能發電是現階段主力。而澎湖擁有極佳的風場與太陽能,發電量充裕;再加上當地電網已和台灣電網串聯,因此不受季節或高峰用電的影響,可穩定供電,已達到低碳島的初級目標。
同時吳欣修也提到,太陽能板在澎湖的利用是超出想像的。「發電用的太陽能板,對大型建築物的降溫和減少水庫蒸發有一定效果,澎湖可以朝太陽能板的廣泛應用去發展。」接下來難度更高的是潮汐發電。吳欣修坦言,潮汐發電的穩定性是個挑戰,但他認為澎湖具備發展的能量。
循環建築 本地廢料製成耐用室外建材
而在循環建築方面,吳欣修表示,過去因營造成本不高,要推動建材重複使用並不容易。但隨著營造成本逐年高漲,業界開始重視這個議題並付諸行動,許多建物在設計之初便將循環使用納入考量,這可減少消耗地球資源。「在建材取得不易的澎湖,特別適合推動循環建築的慨念。」
但海島日照強烈,空氣中的鹽分濃、濕度高,許多建材包含不鏽鋼都難以承受日積月累的侵蝕。而這樣的營建難題,由台灣新創團隊「雄材大智」創辦人林正雄,在廢棄的不織布和回收舊衣中找到解方。
林正雄所研發的循環建材「衣纖木」,成分中有六成是不織布的裁邊料,材質為PET(聚酯塑料)和HDPE(高密度聚乙烯)。他先將PET和HDPE複合,獲得極佳的耐候性(材料對天候變化的耐受力),再以自行研發的特殊相容劑,融入回收舊衣的布料纖維,強化結構與質地。
融合廢棄塑料與棉料的「衣纖木」兼具剛性與韌性,亦能避免吸水腐爛的問題。在戶外的耐用程度,也已經由長期實用獲得國際連鎖傢俱品牌的肯定;對於作為澎湖的循環建材,林正雄充滿自信。
針對亞果與成大建築系教授劉舜仁合作,欲將長期困擾澎湖的廢料如牡蠣殼、砂砱,化為綠建材融入開發計畫,吳欣修表示肯定,並指出牡蠣殼可添加在表面的水泥材料,藉此取代裝飾磚類,突顯澎湖的建築特色。林正雄則提到砂砱是珊瑚礁的多孔性骨骼碎屑,很適合作為生活污水的濾材;將牡蠣殼做多孔隙的燒結也能用於淨化水質,對淡水短缺的澎湖也是不錯的發展方向。
「取之於當地、用之於當地」自然是極好的理念,但林正雄更期待亞果能善用企業的力量,發揮國際影響力。「地球的環境問題是全人類一起造成的,彼此息息相關。如果亞果能與更多國際團體合作,例如集合眾多不好處理的廢棄物,創造出全新的環境產物,那這議題就會跳出澎湖,成為生命共同體的議題。」也相信這會受到更多國際關注,讓合作的創新性與價值被彰顯出來。
文化前進 藉由深入調查開展特殊魅力
除了永續環境和綠能發展,一座島嶼若想更引人入勝,可借力文化的彰顯與藝術的創生。
南藝大專任陳泓易副教授,以近年來堪稱典範的日本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為例,說明原本因人口老化而逐漸失去活力的瀨戶內海諸島,如何透過解放藝術的手法帶動觀光人潮。
「主辦方一開始的策略就很有效,例如邀請只做平面藝術的草堅彌生設計戶外立體作品、由安藤忠雄設計建築大半埋於地面下的地中美術館。這些地標一出現,本身就極具話題性,再施以跳脫傳統的宣傳手法,為行將廢棄的島嶼引入百萬觀光客。」
陳泓易接著分享自己參與的案例。位於法國諾曼第的臨海城市狄耶普(Dieppe),隔著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對,兩地以相互串聯的方式共同舉辦藝術節。如兩地通航時間約2~3小時,為藝術節而創的樂曲長度便以此為基準,遊客往返時便可完整欣賞,也讓藝術在兩地之間流動。類似的做法很多,同時也串聯共有的文化遺產,在當地創造出更多藝術內容。
他也提到位在南歐的海洋度假中心,被許多歐美人士視為放鬆休憩或調養身心的最佳場域,並強調目前在台灣還沒有人做,而澎湖是很有潛力發展成海洋度假中心的島嶼。
關於亞果計畫將澎湖青灣打造成生態觀光基地的願景,陳泓易建議,可藉由深入調查澎湖的海洋、地理、地質、生態、植被等各方面,確實了解澎湖有何特殊、精彩之處後,再進行廣泛的討論與思考,藉此發展出值得讓人專程前往的文化內涵。
無論是綠能的佈建、循環建築的推動以及生態旅遊的優勢,三位專家都一致肯定澎湖的潛力。亞果也期待有更多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參與論壇,集思廣益為澎湖發聲,使其成為永續循環之島的模範。3月24日「澎湖:永續循環之島」島嶼國際論壇,報名資訊請洽「亞果遊艇會」臉書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