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知識內參,做你的線上MBA補給。

什麼是「卡貝定律」?(Cabe Law)

「卡貝定律」由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 Corporation)前總裁卡貝提出,他認為,放棄有時比爭取更有意義,甚至為走向創新的一把鑰匙。

「卡貝定律」給管理者的啟示

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會成功嗎?放棄,常常會被貼上一個「失敗」的標籤。

很多人都認為,放棄某種程度上就是失敗了,但其實,放棄有時候是一種策略。當我們放棄的時候,意味著我們可以將時間、資源轉移到其他事情上。

創新大師賽斯‧高汀(Seth Godin)曾在《低谷》一書中說道,我們每一個人在追尋成就的過程中,通常會碰到三種狀況:1.死胡同 2.低谷 3.懸崖

顧名思義,當你遇到懸崖或是死胡同時,最好立刻放棄,因為是死路一條,你不僅不會得到任何成就或報酬,甚至可能粉身碎骨。而如果你遇到的是低谷,那麼你就必須做出判斷,是不是該投入你所有的資源、人力或時間,全力衝刺,獲得最終成功。

事實上,企業也常常採取「放棄」的策略,被譽為「全球第一CEO」的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曾說:「如果我們的某個產品無法成為市場的老大或老二,我們就放棄該產品。」

因此,無論個人還是企業,都要學會放棄,放棄有時反而是一種智慧、一種膽略,如同瑞士軍事理論家菲米尼的一句名言:「一次良好的撤退,應與一次偉大的勝利一樣受到獎賞。」

「卡貝定律」有哪些實例?

1.來自東方的SEIKO,靠「放棄」擊垮瑞士手錶

日本百年鐘錶企業精工舍,也就是在台灣耳熟能詳的品牌——SEIKO,其手錶當年擊垮瑞士錶、1980年代銷量高踞世界第一,能取得這樣的成就,歸功於於其第三任總經理服部正次的「放棄戰略」。

1945年,二戰讓日本滿目瘡痍,這時,有「鐘錶王國」之稱的瑞士趁勢而起。由於沒有受到二戰破壞影響,瑞士鐘錶逐步壟斷全球市場。

從50年代開始,瑞士手錶出口量連續十幾年佔世界總量50%以上,且利潤率高達80~90%,讓SEIKO面臨生存危機。

「怎麼辦?是繼續追求品質上的突破,還是別走他徑?」當時的服部正次認為,想在品質上超過有有悠久製錶歷史的瑞士,簡直不可能。因此,他打算帶領SEIKO另尋他路,放棄在機械錶製造上和瑞士較勁,轉戰開發新產品。

1980年後,瑞士錶市占率竟一度跌到了10%,利潤率也僅剩20%,台灣自動化之父石滋宜指出,原因就在於SEIKO的絕地反攻。

1967年,瑞士的鐘錶研究所曾開發一款石英錶,但始終不被堅持傳統機械技術的鐘錶業者接受,因為他們認為:「石英錶絕對沒有取代機械錶的一天!」

後來,在某次鐘錶展示會場上,SEIKO相中石英錶,便買下了石英錶的技術專利,回國後用心經營、改良,在1969年推出世界第一只「石英電子錶」。與機械錶相比,石英錶最大的優勢就是走時準確:當時錶中之王勞力士的月誤差在100秒左右,而石英錶的誤差卻不超過15秒,立刻引起市場騷動。

結果在短短十年內,日本取代瑞士在鐘錶市場上的地位,1970年後,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鐘錶生產基地、手錶銷售量就躍居到了世界首位。

當年SEIKO的例子,正是透過放棄戰略,助攻品牌找到新的利基點、絕地反攻。

2.巴菲特如何決定,把寶貴的時間花在什麼事上?

《Inc.》報導,巴菲特這位億萬富翁有一個簡單的策略,讓他能在繁雜的事項中靈活取捨。這個方法,就藏在巴菲特和他私人飛行員邁克·弗林特 (Mike Flint)的一段對話中。

巴菲特的私人飛行員Mike Flint,曾為美國四任總統開過飛機,但他想在事業上做出更大的成就,他因此向巴菲特請教。

巴菲特讓他寫下想要達成的25個目標。寫完之後,巴菲特又讓他圈出其中最重要的5個。

巴菲特問:你現在知道該怎麼做了吧?

Flint說:知道了,我馬上開始著手於這5個目標,另外20個放在閒暇時間再做。

巴菲特搖搖頭:不,你錯了,那些你沒有圈出來的目標,正是你應該全力避免的事,不要花任何時間和精力在它們上面。

雖然弗林特詢問優先考慮哪些職業目標,但巴菲特的建議,也同樣適用於短期目標或重大選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