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詞,這幾年走到哪都能聽到:長期主義。

長期主義是什麼?是貝佐斯(Jeff Bezos)口中的「把戰略建立在不變的事物上」嗎?是巴菲特(Warren Buffett)口中的「慢慢變富」嗎?

這2句話,你可能都聽過了。但還有一句話值得注意:長期主義,是強者的勝利。為什麼長期主義是強者的勝利?還沒成為強者的人又要怎麼勝利呢?

長期主義的另一種解法:當下主義

很多和我聊長期主義的人,都會提到2個人:貝佐斯和巴菲特。我們不妨先聽聽看,這2位前世界首富,是怎麼聊長期主義。

1997年,亞馬遜上市,掌舵人貝索斯曾在股東信裡,寫了他對長期主義的決心:一切都將與「長期」有關(It’s all about the long term)。

用貝佐斯的話說,就是世界上有2種公司,一種是盡可能讓客戶為自己的高利潤買單,一種盡可能的把利潤留給消費者,亞馬遜要堅定的成為後者。

簡單的理解,就是亞馬遜「不要利潤,只要成長」。太狠了,而狠人還不止一個。

貝佐斯曾問巴菲特,你的投資理念不複雜,為什麼沒多少人直接複製你的做法呢?巴菲特的回答,被無數人講長期主義時引用:「因為沒人願意慢慢變富」。

巴菲特「變富」到底變得多慢?很多人都聽過,巴菲特90%以上的財富,是60歲後獲得的。於是,很多人在心裡默默劃線:好,要慢慢變富。但是,請等一下,我建議你,在劃重點之前先看完這件事。亞馬遜後來成為不要利潤、只要成長的公司了嗎?

如果你看過亞馬遜的年報,你會發現太離譜了。從1997年開始的近20年裡,亞馬遜幾乎都沒什麼盈利。營業收入有著近指數級的成長,但沒多少利潤。確實是不要利潤、只要成長,並且連續近20年。但有幾個CEO能抗住這種壓力,連續20年交出這樣的成績單?

再看看巴菲特。59歲的巴菲特,財富是38億美元,而近年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他59歲後增加的財富,超過90%。但其實30歲的巴菲特,就已經是百萬富翁。在「慢慢變富」之前,巴菲特已經很富有,而很多人在30歲時,房子頭期款還沒賺夠。

長期主義在很多時候,是適合強者的發展策略。沒那麼強的人怎麼辦?想發展,就不能用長期主義的方法了嗎?

當然不,長期主義除了高門檻的強者解法,還有另一種解法,不一定是「開個公司,連續20年不盈利」,或「慢慢變成世界首富」,而是「回歸當下」。

高瓴資本集團創始人張磊曾說過:「長期主義不僅僅是一種方法論,更是一種價值觀。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

對很多普通人來說,也許真正用好長期主義的方式,是先爭取「不絕」再爭取「滔滔」,最後再爭「先」。一步步來,每一步都算數。不浮於表面的模仿別人的「長期」,不盲目浮躁的一上來就賭上所有「做大做強」,而是回歸自己的「當下」。

這就是長期主義的另一種解法:當下主義。當下主義的打法,可以有哪些呢?和你分享3個。我們一個一個說。

當下主義案例1:有效聚焦

提問:你想不想做出一個,像可口可樂一樣,甚至更偉大的公司?可口可樂是成立超過130多年的世界500強,有教科書級的品牌壁壘,是真正的「基業長青」。

有多少企業家,捨得說不?

那麼,再提問:你打算怎麼做?如果今天就制定一個「50年超過可口可樂」的計劃,那在「今天的行動」一欄,應該填什麼?

是找投資嗎?建廠嗎?訂定品牌定位嗎?填什麼可能都很難。因為所有你想得到的事情,可口可樂很可能已經在過去130年做過了,並且做得更多、更好、更久。

那怎麼辦?一個更可靠的答案,也許是填:今天,先活下去。因為要在未來成為像可口可樂一樣的汪洋大海,首先要在當下成為不絕的流水。

舉個例子:開餐廳。典型長期主義的玩法,可能是認準一個賽道,鑽研菜色、供應鏈、精實管理幾十年,做出一個餐飲品牌。甚至融資發展成全國連鎖萬店的模式,等待未來哪一年開始盈利。

當下主義的玩法可能是找個大樓門口,湊十萬塊錢,開一間小麵店,把街坊鄰居們服務好。今天開店,今天就能賺錢。

在資本、經驗都還沒有很大優勢時,先把目光投向更有確定性的當下,把要做的事情聚焦到巨頭們看不上、看不見,或有壁壘的地方;把不多的資源,都用來澆灌它。可能有人會說:「你怎麼沒有遠大志向?」但我可以堂堂正正的回答:「我要爭取的是先活下來。」

這就是當下主義的第一個重要的策略:有效聚焦。這個策略,競爭策略之父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已經在他那本經典的《競爭策略》書中提過。書中寫到,能打勝仗的競爭策略有三種:「成本領先策略」、「差異化策略」、「專一化策略」

傳統長期主義的戰爭,通常都是哪種打法呢?

可口可樂就是典型的成本領先策略。先找到一個有長期潛力的賽道,然後長期投入,做大、做出規模,等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就能實現規模經濟、降低成本,獲得競爭優勢。

但是,總有人還沒找到好的賽道、沒有資源長期投入,那些暫時無法用這種玩法的人,怎麼打才能有優勢呢?

差異化策略,或專一化策略。差異化、專一化,無論哪種關鍵詞都是:聚焦。把你要做的領域,聚焦到一個更有優勢的地方,先為自己打出一個生存空間。

當流水得以不絕,你就可以求滔滔了,怎麼做?

當下主義案例2:最小迴圈

有個說法你可能聽過:把事業建立在生意的基礎之上。

什麼叫生意?你賣出東西立刻就能賺到錢,叫做生意。而你現在賣東西不考慮賺錢,只是為了佈更大的局、10年後再賺大錢,叫做事業。

換句話說,就是「既要、又要」,既要賺好眼前的錢,又要關注長期發展、鋪好未來的路。一開始就看著長期又要顧當下,這很長期主義,雖然很正確但很難。所以當下主義的打法就是反過來,從生意開始,再發展事業。

具體怎麼做?做最小迴圈的生意。有次出差,我凌晨起床、走出酒店的門,發現凌晨5點的街頭,已經有很多人開始工作了。像是賣早點的攤販,一個中老年男人,騎著一輛改裝過的三輪車,就撐起一個熱氣騰騰的早點小攤,炸油條、賣豆漿。

這種生意,不需要多少成本,但像他這樣的路邊攤,卻很可能已經在這附近開5年、8年了,甚至還很可能一直、一直做下去。

資金成本低,模式也早已得到驗證。既可持續,賺的還都是不拖不欠的現金流,早一個小時出攤,就多賺一個小時錢。無論科技革命了幾次,流動攤販這種古老的商業模式,到今天都依然存在。

這些小攤販,最後要不要再擴大店面、做大變成一個品牌,全都可以從確定性較高的起點開始發展。這就是當下主義的第二種打法:從小迴圈的生意做起。

低成本、高確定性,比誰都不起眼,但比誰都有韌性。在這樣的基礎上,流水不但不絕,還有機會在更高的確定性下,慢慢積累、匯聚成滔滔江水。流水從不絕走到滔滔之後呢?還有其他機會嗎?

當下主義案例3:順勢而為

任正非曾說過:房地產,我們不碰。

因為碰了房地產之後,賺錢太容易,組織可能會喪失遠大夢想的動力。這也是長期主義的動人之處,找到一件難而正確的事,然後堅持把資源都集中到那件事上。但請注意,長期主義反對的不是機會本身,而是機會主義,反對過度追逐機會、熱點和時勢。

所以,如果你看完這個故事,在心裡劃線的句子是:永遠不看趨勢和熱點,只埋頭做自己的事,那麼你可能會失去機會。不是說「不賺快錢」嗎?

對很多當下連創業資金沒有、連主賽道還沒確定的人來說,紅利、熱點、勢頭⋯⋯這些機會來臨時,如果因為錯誤理解「長期主義」,只一味埋頭、不看趨勢,很可能就因此錯過普通人一輩子也難有幾次的機會。

所以當下主義的第三個重點,是要正確理解長期主義,正確理解趨勢,該關注時關注、該抓住時抓住。當技術革新帶來機會、時代發展帶來紅利時,就是很多滔滔的流水有機會爭先,變成汪洋大海的時候。

最後的話

很多人理解的長期主義,是貝佐斯的20年不盈利、只要成長,是巴菲特的看準價值後投資、幾十年不動搖。

但是,長期主義的解法,不是只有一種。2023年,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和企業,要思考的核心問題是,要不要生存、先成為不絕的水流。

所以,長期主義的解法,除了世界首富、500強企業們的強者策略,還有更適用於普通人的「當下主義」。

無論是強者如資產幾千億的首富,還是普通人如攤販攤主,都在時代的池塘裡浮沉。有些人起點是一棵紅杉樹,在種子掉進土裡的第一天,就以這輩子長成參天大樹為目標,投身強者的游戲。

還有一些人,生而為堅韌的浮萍,一邊發展自己的根系、不斷獲得養分,一邊順勢而為、什麼環境都能生存。

而不管你是哪個物種,選擇的是強者遊戲還是當下主義,有一件事從不矛盾:腳踏實地,永遠好過眼高手低;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祝你眼裡有50年後的成長,腳下是凌晨5點的巷弄。

*本文獲「劉潤公眾號」授權轉載,原文:腳踏實地,永遠好過眼高手低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