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好奇自己為什麼曾經相信,限制才是正確答案。——Caroline Dooner

正式踏上轉職之旅前,我常常會有一些自我貶低、設限的想法,而這些想法逐漸化作言語,慢慢腐蝕我的思想,趕走我對於未來的希望。

那是一個下午,我與朋友J如往常進行著讀書會。

「Vivian,其實妳可以直接學學看程式啊,一直看理論沒辦法讓你做出網頁來。」朋友J一面敲著鍵盤,一面語重心長的對我說著,那是我開始自學網頁設計的第一個月。

聽到這樣尖銳,但又點出我目前遇到的窘境的話,讓我下意識就用嘴回擊:「沒辦法啊,我只能先把設計的美感培養出來,畢竟我不是一個本科生,比不上你。」

J覺得我的話很荒謬:「沒差吧?很多工程師都不會設計畫面啊?」

「但是我覺得自己應該要照著順序學習,跳過基本設計的部分我可能看不懂程式。」那時候的我根本沒發覺我根本滿嘴理由,簡直是一個理由伯。

「蛤?哪有差⋯⋯妳現在趕快學一學吧,不是說明年想轉職嗎?」

「吼,等一下啦!等我把設計概念補起來。」

「現在就開始學啦!又不衝突!」朋友J的臉臭到不可思議,於是我向權威屈服、弱弱地答應:「喔,好吧。」

於是我開始找線上課程上,在沒多久後,我很感謝當初有聽朋友J的話,直接越過自己的內心障礙,買了課程把頭給洗了下去,對於程式開發的理解大大進步。

幸運的是,在檢討過去的自己時發現,原來很多「自我設限」的想法早就被自己掛在嘴邊,甚至讓自己的學習狀況每況愈下。

這些口頭禪限制了你的選擇嗎?

在與朋友J相處時,我逐漸發現自己有許多口頭禪一不小心就限制了自己的選擇,我把這些口頭禪大致分成以下種類:

  1. 預設立場強的這些字眼
  2. 自我限制的字眼
  3. 自我貶低的話語
  4. 慣性拖延的理由藉口

一、預設立場強的這些字眼:

仔細思考,在我接觸心理學前,我倒是滿常說一些:「應該」、「你一定、我一定」等充滿預設立場意味的話,特別是在我轉職前的那段期間,有很高的頻率我會把這些話掛在嘴邊:「我應該沒辦法做這些事,因為我不聰明。」又或著是:「我一定會失敗,所以我不想去冒險做這件事。」

現在回頭一看,認真覺得正是這些預設型的字眼,讓我不斷強化「自己做不到」這樣的認知,即便我本來是做得到的,也會被自己預設立場成「我做不到」。

信念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現在當遇到挑戰時我反而鼓勵自己可以說:「也許我可以試試看,不做誰也不知道結果。」

二、自我限制的字眼

如果想要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另外一種字眼也盡量避免,就是「好麻煩」。

當然限制型的字眼可不止這一種,在「去他的飲食」創辦人的書中多次被提到,只要是任何會把自己的思想給侷限住的意念,像是上述含有預設立場意味的「應該」也被歸納到此類。

還記得小時候我因為父母的關係,其實非常少參加活動或是跟其他朋友出去玩,就算是放假了,也都是自己待在家。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每當有任何的活動我想要參與,通常我都會聽到父母說:「好麻煩,一定要參加嗎?」「妳應該不一定要參加吧?」

到了二十出頭歲,自己開始需要教導別人、為自己人生負責時,我才發現這樣「好麻煩啊⋯⋯」的想法究竟幫自己限制了多少機會及學習新事物的機會。如果覺得運動很麻煩,那就不想出門運動了。如果覺得工作很麻煩,那在自己的崗位上就很保持著愉快的心情做出成績了。覺得人生很麻煩的話,究竟要怎麼快樂過下去?

三、自我貶低的話語

我是一個冒牌者症候群有點嚴重的社群創作者兼軟體工程師,以往創作出一個新的作品,我大概只有作品產生的當下會有「啊!好棒啊!」這樣的想法。

等到東西、文章要準備發布的時候,我的腦袋都會有一股聲音止不住的懷疑自己,甚至會開始批評自己:「怎麼做的這麼差啊?」

然而醫學、心理學領域皆贊成「認知會影響行為」的理論,意思是:當你覺得這世界很好,那你的視野便會充滿了美麗風景;如果認為這世界老是虧待自己,那這個人看出去的世界便是人間煉獄。也就是說,當你覺得自己很差勁時,自然而然自己都只能做出一些差勁的作品了。

《習慣致富》的作者甚至提到,「信念」至關重要,如果覺得自己是一個窮人的話,那可能永遠都不可變成一個有錢人了。減少自我貶低的話語對我的生活受益良多,最大的改變大概是當我看著自己裸體的樣子不再嫌它醜,看到自己的文章點閱率很低時,不再嫌棄自己,而是去想辦法充實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內容的人。

四、慣性拖延的理由藉口

另外一個該戒掉的口頭禪絕對是「等一下」,在我自己的經驗裡,一旦說出這個字串,就代表著我將要開啟拖延症的節奏了。

市面上不乏有各式各樣的書教大家如何克服拖延症,我建議大家在買這些書來閱讀前,可以思考看看自己有沒有任何會造成自己拖延的「理由藉口」?

除了「等一下」會造成我個人的慣性拖延之外,我還發現自己會找各式各樣的藉口不去運動、學習,像是「啊⋯⋯我今天頭痛誒⋯⋯」或是「我生理期來耶⋯⋯」。

我相信許多人在拖延的當下是沒有任何意識的,但是透過觀察自己的口頭禪,可以慢慢觀察出自己是不是有「慣性拖延」的口頭習慣。

在《原子習慣》中,作者把這個東西稱作「習慣的提示」,說了某句話,或是做了某件事作為開啟某個好習慣或是壞習慣的提示,也就是說:很有可能在你說了「等一下喔」就開啟了慣性拖延的行為模式,久而久之,你就會發現自己越來越比不上別人,也越來越沒有力量追求自己的目標。

其實真的要說自己為什麼沒辦法跟別人做出一樣的成績,那很有可能就是自己比較「懶」吧。發現自己有這樣慣性拖延的口頭禪後,我發明了一個作為取代的口頭禪叫做「三二一Go!」,每當倒數完喊出「GO!」的那一刻,就代表我該要去內心那件我很抗拒、覺得很麻煩的事了。

事後我曾經與朋友J分享這幾個我認為「不能常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分類,他竟然回答我說:「蛤?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相信遠方正在閱讀文章的讀者大概會覺得:「哇!朋友 J也太天資聰穎了吧。」沒有錯,我也覺得好羨慕⋯⋯

我是Vivian,我們下次見。

*本文獲「V編日常」授權轉載,原文:【自我成長】不想要自我設限嗎?這幾個口頭禪別常常掛在嘴邊

責任編輯:易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