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總統馬英九4月1日率青年學生赴中國訪問,預計7日抵達北京,是否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馬習二會」受關注。熟悉兩岸的黨政人士分析,馬此行最壞情況就是被定位成「統戰工具」、助習鞏固權力,若能傳達「金玉良言」讓大陸轉變當前對台步步進逼做法、改善兩岸關係,才是馬「卸任後的偉大」。

黨政人士稱馬英九卸任後仍有心致力於兩岸和平是讓人肯定的,惟其卸任元首身分,不僅台灣社會,國際觀感也非常重要。

馬英九赴中行程。(來源:聯合報)

該人士坦言,最壞情況是馬英九被中共用來大外宣和大內宣,達到習近平鞏固權力目的,並把中華民國未來發展限縮在北京定義的「一個中國原則」,壓縮台灣主體性,但與2015年首次馬習會不同,除了兩岸關係已發生劇變,習近平在大陸已定於一尊,並在國際社會與民主陣營交鋒,習很難有「真心的朋友」,若馬能與習見面並進行關起門的交流,顯示習對馬有一定重視,是否有正面影響就很重要。

黨政人士說,近幾年經歷香港反送中、中共戰狼外交,台灣民間和國際都有擔憂,但「與其和國台辦說破嘴,不如跟習近平見一面」,若馬英九藉此機會扮演提供習「金玉良言」的朋友角色,傳達台灣民間社會的心聲,甚至推動兩岸關係往健康有序發展,讓陸生、陸客都能來台,轉變中共對台步步進逼做法,讓全世界看到大陸對台灣的好,不僅對兩岸,對緩和國際情勢都有正面意義,也能成就馬「卸任後的偉大」。

另有熟悉兩岸人士稱,若馬英九此行期間,陸方仍延續「和平統一」等兩會時的定調,應不致讓兩岸局勢出現結構性轉變,要關注的是習有無新表述、國共對「一中」詮釋有沒有交集,若雙方有意協助緩和兩岸緊張局勢,陸方接下來會有那些具體作為。

※本文由《聯合新聞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即時短評】兩岸和平需要前仆後繼的勇氣與決心

觀察站/馬能否闡述「各自表述」 將成關鍵

馬路線促和 賴路線引戰

520前台海議題升溫…馬英九今訪陸 羅森柏格昨先抵台

責任編輯:劉怡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