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堂、區分事實與觀點

你能區分事實與觀點嗎?

事實是每個人都能觀察到的客觀現象,不會因人而異,例如「這家飲料店是年度票選冠軍」、「我妹妹是全班最高的人」。

觀點則是可能因而人異的主觀意見,每個人都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例如「這家飲料店很好喝」、「我妹妹很高」。

「這家飲料店是年度票選冠軍」,雖然是事實,但不一定每個人都認為「這家飲料店很好喝」。「我妹妹是全班最高的人」,但也有可能別班有更高的人,不認為她很高。

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可以自由表達不同的意見,但不同意見要建立在「事實基礎 」上,這樣才能創造更多理性溝通的可能性。

第二堂、找資料時,你該知道...

你都怎麼查證資訊呢?

對於大家最常使用的Google搜尋,查核中心曾經採訪專家,並幫大家整理了使用Google找資料的注意事項。

搜尋到的資訊有可能是錯的,須進一步檢視

Google只會幫我們把資訊收集起來,並不會幫我們過濾資訊,不應把Google到的東西照單全收。

找到的資訊可能是出自商業網站,或有其它目的

我們找到的資訊,其所屬平台可能是營利目的,或有特定立場;這並不是說它提供的資訊全面不可信,而是我們在做資訊判讀 時,應將這些目的與立場考量在內,以避免自己只看到單一面向的說法。

建議找到至少3種說法,交叉比對

交叉比對不同說法,能幫助我們獲得較為多元、全面、完整的資訊。

如果搜尋到的資料是類似的文字,甚至是同一段文字被移植到不同網站,這樣的訊息應視為同一個說法、同一個消息來源,應找更多資訊再判斷。

如果不斷搜尋都是一樣的內容,應持保留態度

如果不斷搜尋,找到的都是類似的說法,這就表示沒有其他人去查證這個內容,這時就應該對這則資訊表示存疑。

科學是長期辯證過程,單一研究為片段知識

專家提醒,科學議題會經過科學界的不斷辯證,一篇論文只是這個議題的一小片面,因此在理解科學研究、搜尋科學資訊時,除了確認學術研究所刊登的期刊是否有公信力 之外,也要比對多篇研究,避免輕易採信某一方的說法。

除了以上幾點,專家也提醒,名人不等於專家,專家也不一定瞭解民眾狀況。如果做了功課還是不瞭解,就建議抱持開放、存疑 的立場。

延伸閱讀:
【愛莉莎莎肝膽排石法爭議】用科學素養和媒體素養 正確判斷資 

第三堂、找到的資料可信嗎?4招助你過濾可疑資訊

我查到的資料可信嗎?這應該是很多人搜尋資料時的疑問。

查核中心幫大家整理了簡單4招,助你過濾可疑訊息!

✅此文有掛名記者,或公開透明的編輯團隊。

一個負責任的媒體,應該要讓閱聽眾知道自己的身份。如果找到的資訊,沒有揭露記者或編輯團隊的身份,建議先對此資訊的可信度 打折扣。

✅此平台有提供完整的聯絡方式。

我們不會購買包裝上未附上廠商聯絡方式的餅乾,以免發生問題時,沒有管道讓消費者反應;同理,可信的媒體會提供電郵、電話、地址等聯絡方式,讓閱聽眾有管道反應。

✅此資訊引述自具體的消息來源或參考資料 。

可信的資訊是有憑有據的,讓閱聽眾有管道進一步求證;反之,如果資訊引述自不具名的專家、來路不明的資訊,建議對它持保留態度。

✅有明確、合理的版權聲明或法律聲明。

可信的資訊平台,為了保護自己產製的內容,會附上明確、合理的版權聲明或法律聲明。但也有些可疑的平台,其附的是免責聲明 ,表示其不為內容負責,或是在「關於我」的頁面說自己發表的是諷刺、虛構內容,這樣的平台所提供的內容就不建議採信。

透過以上4招,也可以過濾掉內容農場哦!

*本文由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授權,原文

責任編輯:陳宣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