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還是令人不安,致命熱浪席捲歐洲,刷新歷史最高氣溫紀錄,擾亂人們生活。

高溫警報、野火肆虐,歐洲熱炸了

19日,英國最高氣溫首次突破40°C,之前最高溫為2019年38.7°C。希斯洛機場是第一個突破 40°C大關的地方,19日中午測到40.2°C,之後林肯郡康寧斯比到40.3°C。從薩里到南約克郡,英格蘭東部大片地區溫度在39°C~40°C,至少有34個氣象站創紀錄。

英國政府首次公布「紅色極端高溫警告」,民眾18日~19日在家上班,僅必要時使用大眾交通工具,氣溫預計20日下降。這些數字對亞洲人或許不太意外,但英國是以頻繁陣雨、冷冽天氣聞名的國家,空調常是供暖而非製冷,對這種極端炎熱毫無準備。

高溫後,又有火災肆虐。倫敦東部郊區溫寧頓村黑煙滾滾,多棟房屋被毀,15輛消防車和約100名消防員前往救火;倫敦東部郊區達格納姆發生火災,2人吸入煙霧送往醫院治療;更北部的米爾頓凱恩斯鎮,一間托兒所陷入大火。因火災風險,政府提醒民眾不要燒烤、野泳,並小心火燭。

極端氣溫,同樣影響交通。18日下午,因高溫導致部分機場跑道出問題,英國盧頓機場一度停運;英國空軍也暫停最大基地飛機起降,因為「跑道可能融化」;由於鐵軌高溫時有彎曲風險,火車大部分路線限速。交通大臣Grant Shapps指出,英國鐵路無法應付極端高溫,需要「很多年」升級才能適應更熱的氣候。

大部分沒有空調設施的倫敦地鐵就像三溫暖,也暫停服務。英格蘭南部和東部水公司警告,需求增加導致家庭水壓降低,甚至供應中斷。Google雲端和甲骨文(Oracle)英國伺服器也遇到冷卻相關當機,2家公司都把意外關機歸咎於高溫。

英國之外,極端高溫也燒烤歐洲和北非大部分地區。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希臘、摩洛哥和克羅埃西亞爆發野火,Axios報導,10日至17日,西班牙最高溫39°C~45°C,有678人因高溫死亡;7日至18日,葡萄牙有1063人被熱浪帶走生命。巴黎一度升到41°C,人們在地鐵、公園樹下、噴泉四周避暑。由於森林大火,希臘當局指示雅典東部彭特利附近四地區居民撤離,雅典東部可看到濃煙和火焰。

熬過沒有冷氣的夏天

快步經過冷氣室外機噴出的熱氣,再進入建築物迎接涼風,沒什麼比這更能代表夏天到來。但對歐洲來說不是這樣,英國商業能源和工業戰略部2021年報告,不到5%家庭有冷氣,約一半冷氣需求來自辦公室,其次是商店和醫院。

主因當然是「CP值不高」,歐洲很多國家都位於北緯40度以上,即便夏天也很少超過30°C,有些地方每年會用到電風扇的時間最多2星期。法國南部如坎城,裝冷氣的房子較多。英國住宅設計甚至根本沒考慮如何應付夏天,倫敦大學學院教授Tadj Oreszczyn指出:「我們是供暖為主的國家,而不是製冷。」

較舊建築物穿過走廊的熱水管可能沒有隔熱,淋浴用熱水將熱力散佈到整個公寓,以度過寒冷的冬天,現在卻加劇熱浪威脅。但近年熱浪席捲歐洲,空調普及率仍低,因費用昂貴和安裝麻煩,想裝冷氣也有心無力。

某位學生在法國讀書想裝冷氣,一台室內機加室外機不只要花錢買機器,還只能請有專業空調安裝證書的公司買配件和安裝。機器價格、安裝費、調整費等加起來平均2500歐元(約合新台幣7萬6千元),法國最低薪資才1200歐元。更麻煩的是,如果住在公寓等有管委會的地方,安裝空調必須住戶投票,討論會不會吵到鄰居、影響美觀、傷害樓體等問題,半數以上同意才可安裝。

2019年夏天,法國巴詩威百貨電器專櫃僅賣出350多台冷氣,基本上都是移動式,因不需許可證,價格落在450至900歐元。不過羅浮宮、圖書館、超市和較大餐廳等公共場所當然有冷氣。

英國裝冷氣也有嚴格要求,不允許掛在建築牆面,所以冷氣必須裝在屋頂或地面,需加裝延長銅管,花費甚至超過冷氣機本身。德國1台普通冷氣價格700多歐元,安裝費1100歐元,電費更是巨大支出,1度約0.3歐元,普通人1個月收入也就平均2千多歐元。

當然,使用冷氣時氣候問題也需關注。國際能源署2018年報告,到2050年冷氣機用電的燃煤和天然氣發電廠排放溫室氣體將翻倍,繼續導致全球更暖,又進一步加劇人們對冷氣的需求。

英國政府也指出,氣候變化驅動的氣溫上升,可能會增加冷卻系統需求,而冷卻系統會消耗大量能源,並可能違背英國到2050年溫室氣體淨產量減至零的目標。但酷熱難耐,不用冷氣可能致命,有科學家認為,解決辦法不是說服各國不用冷氣,而是讓冷氣更節能,如制定能效標準、逐步淘汰劣質制冷劑等。

「史上最熱夏天」屢更新紀錄,這次熱浪又從何而來

氣候變化導致氣溫上升不令人意外,每年幾乎都在更新「史上最熱夏天」。科學家指出,歐洲熱浪頻率和強度增長速度,比地球「幾乎任何地方」都快。全球暖化眾所周知,排放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現在平均氣溫比19世紀後期高約1.1°C。

全球變暖不僅代表極端氣溫有更高「起點」,也影響大氣和洋流。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員Kai Kornhuber發現,歐洲熱浪過去40年頻率和強度都增加,與急流(jet stream)變化有關,許多熱浪發生在急流暫時一分為二,「兩個分支間留下弱風和高壓空氣區域,有利極端高溫積聚」。

世界主要洋流之一「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也在變化。2021年德國波茨坦氣候變遷衝擊研究所(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 Research,PIK)資深科學家Efi Rousi博士發現,隨著世界變暖,洋流減弱會導致大氣環流跟著變化,使歐洲夏季更乾燥。歐洲熱浪持久還可能與北極以更快速度變暖有關:北極與赤道溫差縮小,導致夏季風減少,使炎熱天氣系統持續更久。

最近專家研究,現在熱浪平均發生頻率是工業化前3倍,且溫度會高1.2°C。英國氣象局科技主管Stephen Belcher表示,如果繼續高排放,「我們可每3年看到一次熱浪」。現在「熱」是「年度」話題,似乎每年都能看到這種新聞:「有史以來最熱的夏天」、「破高溫紀錄」、「熱炸了」。

關於氣候變暖,人們常懷疑到底是人為,還是自然演變?

2021年8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氣候變化報告指出,氣候變暖約 95%~100%人類活動造成,約0~5%自然因素。如果升溫突破《巴黎協定》1.5°C「安全線」,對許多國家來說將是災難性,極端高溫事件將更頻繁、持續時間更久、強度更高。

18日彼得堡氣候對話,聯合國秘書長António Guterres明確表達對氣候危機的立場——各國必須立即採取行動:

一半人類處於洪水、乾旱、極端風暴和野火的危險地帶。沒有一國倖免。然而我們繼續滿足化石燃料的依賴。最讓我困擾的是,面對全球危機時,我們未能以多邊社群一員共同努力。

各位,這必須是決定性氣候行動的10年,代表信任、多邊主義和合作。我們有選擇,集體行動或集體自殺,都在我們手中。

*本文獲「愛範兒」授權轉載,原文:「史上最熱」夏天來襲!機場跑道熱到融化,為什麼歐洲人卻不裝冷氣?

責任編輯:易佳蓉
核稿編輯:李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