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台灣遽拉大的貧富差距,雖然蔡政府8年來改變馬英九政府時代的情況,持續拉高最低薪資,但中研院社會研究員林宗弘說,目前只不過是拉回「崩世代」應有的基準而已。 

平均薪資雖然在上升,但物價也上漲,實質所得反而萎縮。林宗弘指出2個值得注意的現象。 

1.固然有貧富差距拉大的現象,不能用一般的貧富兩端這種觀念來看。

林宗弘從財政部的「家庭收支調查」來分析,近年來,台灣只有頂端1%到0.1%的人口收入明顯增長,頂端5%到10%的人的收入增長率都不明顯。他們擁有的財富還不是不動產,而是金融資產。 

所以台灣貧富差距拉大,要用1%到0.1%極富有的尖端,和其他所有的人的對比來看。

2.從收入面來看GDP,有3大面向:薪資、產業主所得(利潤)、資本支出和地租。 

林宗弘看到,相對於名目工資所得稍有上漲,產業主的所得是停滯的。在GDP增長的結構裡,增加最多的是因資本支出而產生的資本折損。因此,GDP雖然有成長,但是實際上其中真正在成長的不是受薪者的工資,也不是產業主的利潤,而是資本支出的受益者。

因此,真正獲益的不只是高階工程師、經理人,或投資者,而是向電子業販售昂貴、資本密集設備的廠商,像是荷蘭提供晶片製造設備的艾司摩爾(ASML)。

也因此,林宗弘說,雖然台積電得到「護國神山」之名,但投資者有80%是來自國外,台灣本身卻要為台積電的用電用水付出偌大代價,連GDP的成長也有很大一塊是被台積電的供應鏈給吃掉。我們應該思考一件事情:「台灣電子業的利益是否等同於台灣人民的利益?台積電的利益是否等同於台灣人民的利益?」 

總之,台灣有些人可以歡慶人均GDP的超韓趕日,卻有更多的人無感於這種成長,不是沒有原因。然而,光是這種無感,應該不至於形成那麼多人想要民進黨下台。站在民進黨對面的人到底是什麼面貌? 

站在民進黨對立面的人有什麼訴求? 

我訪問了曾擔任民進黨副秘書長的林飛帆。 

林飛帆認為,和國民黨執政的時候相比,站在民進黨對立面的人很難講清楚。馬英九執政時候的國民黨政府,在各個軸線上都可以看出哪些人站在他們對立面上。

兩岸關係、世代議題、經貿政策、社會福利、環境政策、階級問題、性別議題,國民黨幾乎都是保守價值的代言者,給自己造成三合一的對立者。

但是在民進黨執政8年,林飛帆說沒有這些清晰的對立軸線。「民進黨做的你不滿意,但很難說他做的東西全都是站在你的對立面,是你的三合一敵人。」

林飛帆認為,可能原因是出於8年執政的疲乏感。反對的人就是覺得都給你執政8年了,何不試試政黨輪換。 

他相信大家並不是想讓國民黨再回來,對民眾黨也不確定。

「所以是有點混沌的狀態,可以感受到社會當中有一群人對民進黨執政有所不滿,但很難界定這個力量到底代表的是什麼。」他說。

如果說很難界定站在民進黨對立面的到底是哪些人,但歸納對民進黨這8年執政不滿的原因,則沒那麼難。 

因為在2016年蔡英文政府剛就任不久,他們就以一個案例,很具體的預告了他們接下來8年施政的特色,以及會引發批評的根源是什麼。 

那就是《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及《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以下簡稱《前瞻條例》、 《前瞻規劃》)。

民進黨政府在行政上的傲慢 

 民進黨政府引發不滿的根源是什麼?我認為的核心關鍵詞:「傲慢」。 

民進黨政府在2016年勝選前後,蔡英文有過「成為最會溝通的政府」、「謙卑謙卑再謙卑」、「你可以拍桌子」等聆聽民意的金句。但不到一年,2017年5月,她說:「我聽到了以後就不用再繼續那樣大聲了。」 

同一個5月,民進黨政府提出了8年8千億元預算的《前瞻計畫》。這雖然是個案,但可以具體的呈現,並預示民進黨政府執政8年相當共通的問題現象。

《前瞻計畫》有什麼問題?首先是草率:行政程序和內容的草率。

研究行政運作的法律學者黃丞儀指出:這麼大一個計畫,並不在蔡英文2016競選總統時的政見,也不在2012年時提出的十年政綱裡。一上任就提出這麼龐大的國家型計畫,究竟事前的評估和規劃是什麼?可行性分析幾乎是空的。 

我當年追蹤這件事情的時候也提出:如果這個重大計畫是蔡英文就任後才形成的,那麽如此重大的政府建設計畫,應該是國發會(過去的經建會)所負責的。 

然而《前瞻計畫》提到立法院的時候,從來沒有在國發會正式討論審議過,到行政院也是經行政院「會」而不是行政院「會議」通過。 

甚至,過去陳水扁政府、馬英九政府在此類擴大公共建設投資的特別條例中,都有追究官員疏忽的「究責條款」,這次在相關的《前瞻條例》中也消失了。

這樣的《前瞻計畫》是花了多少時間準備出來的?後來政府承認第一版《前瞻計畫》是花了3個月。而如果你覺得這很草率的話,等到新版4年4千億8大領域的《前瞻計畫》,在增加了少子化、食安、人才培育3大領域後,行政院更用了5個工作日就端了出來。 

也因為如此,計畫內容之不足與漏洞很多,就可以想像。 

至於內容的草率,有一個佐證。 

《前瞻計畫》剛提出不久,有一份報告針對11個問題列出提醒警語。提出報告的單位不是在野黨,不是民間,而是立法院的幕僚單位「預算中心」。

在2017年,我看民進黨政府不理會任何反對聲音,一心趕他們的進度,把《前瞻條例》和《前瞻計書》兩者在立法院都不做一個字修改就通過,這預示了他們日後在許多其他事情上的傲慢。 

民進黨政府承襲了國民黨的行政、司法一條鞭

從馬英九政府時代就暴露的行政崩壞問題,政黨輪換後,本該藉由立法院監督,大刀闊斧整頓,然而民進黨卻復刻了國民黨威權時代行政、立法一條鞭的思維。

立法院功能之受到破壞,本來是國民黨威權時代為了擴大行政權所致。民進黨好不容易首次在國會過半,選前也強調要回歸委員會中心主義,結果以《前瞻條例》和《前瞻計畫》為代表,反而更進一步惡化。 

惡化的原因是民進黨籍立法委員在國會過半數,而民進黨籍立委又在柯建銘黨鞭的揮舞下成了投票部隊,形同把立法院改變成行政院的立法局。

這件事情是國民黨政府從威權時代就有的發明,到馬英九政府時代還因為在《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以下簡稱《服貿協議》)上摔過跤。

民進黨完全執政,掌握了過半的國會後,又再度把立法院當成了給行政院圍事的小弟。民進黨立委在黨紀的壓力下,重新扮演國民黨時代被抨擊的投票部隊。少數民進黨立委有不同意見,就有黨鞭出來叱喝。

於是一手護航《前瞻條例》在立法院委員會完全沒審查,行政院長及相關部會首長不必報告一個字,沒經討論一個字就出了委員會,造成《前瞻條例》這個法源成了亂源,後面的《前瞻計畫》也是如此。 

還不止於此。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的叱喝,不光是對民進黨立委,不光是對立法院其他黨派的立委,甚至連社會上任何有不同意見的人士也是。

當經民連發現《前瞻條例》在倉促立法中少了落日條款,因此緊急呼籲柯建銘坦承疏漏,待下次臨時會趕緊修正補漏的時候,柯建銘不但不聆聽,更把批評者說是「新民粹,不懂政策內容就隨意批評」。 

柯建銘完全忘了2008年他主張了什麼。當年馬英九政府通過《振興經濟消費券發放特別條例草案》送立院審議的時候,柯建銘批評沒訂落日期限,「『是準備在未來選舉時再發一次』、『公然賄選』……立院已成『行政院的總務處』。」結果最後加上了落日條款。 

《前瞻計畫》強行通過的時候,也是蔡英文總統說是要重視法治社會,召開司法國是會議之際。所以我當時批評:「如果連立法過程出現如此重大瑕疵都不求彌補,任由民進黨的立法院黨鞭帶頭狡言強辯,這有什麼重視法治社會的誠意?」 

民進黨如此威風八面的主宰立法院,重演一些原本許多人以為早已應該隨國民黨下台而消失的戲碼。 

蔡英文政府不只忘記立法院對行政院該有的制衡與監督,讓行政機構因為立法院的護航而得到因循苟且的機會,也因為變本加厲的破壞立法程序,來為行政部門護航,使這種行為常態化,結果就是破壞我們立國與立身之地:國家法治基礎。

「全民討厭民進黨」成最大對手

 因為這些傲慢,後來民進黨執政這幾年繼續出現許多為人詬病的問題,不足為怪。

事實上,2018年的六都選舉,韓國瑜旋風出現,民進黨大敗,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所謂的「全民討厭民進黨」。 

只是因為敗得太慘,讓國民黨人人有取而代之的信心反而造成內鬨,加上韓國瑜結合中國送的「芒果乾」大禮,才使得蔡英文不但連任,還創了得票紀錄。

再度完全執政的民進黨政府忘記了之前的教訓,又持續其傲慢,在施政上繼續出現諸多問題,又讓在野有「全民下架民進黨」之說,到2022年六都選舉又遭遇大敗。

民進黨在第一次執政時,就因為陳水扁政府的貪腐而令人大失所望;第二次執政後,民進黨連續兩次在六都選舉,都因為施政傲慢而引發民意反彈,遭遇大敗的教訓,卻仍然不改的話,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只是因為權力的腐蝕?我自己認為還有一個更大的因素,有恃無恐,而且主要是國民黨提供給他們的。

(本文不代表本刊立場)

延伸閱讀:
郝明義:相信流量!柯文哲們和5種話術

書籍簡介


《臺灣的未來在海洋:探索新時代的挑戰與希望》

作者: 郝明義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出版日期:2023/10/06

作者簡介
郝明義(Rex How)

出生於韓國。臺大商學系國際貿易組畢業。
歷任長橋出版社、《2001月刊》、《生產力月刊》、《時報新聞周刊》之特約翻譯、編輯、主編、總編輯等職。
曾任時報出版公司總經理、臺灣商務印書館總經理兼總編輯。
現任大塊文化 與Net and Books董事長。

著作:
《工作DNA》(增訂三卷)、《故事》(大塊文化)
《那一百零八天》、《他們說》、《越讀者》、《一隻牡羊的金剛經筆記》(Net and Books)。

譯著:
《如何閱讀一本書》(臺灣商務)、《2001太空漫遊》(遠流)。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