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庫裡堆滿庫存賣不出去,比COVID-19還可怕!」一位電子零組件廠董事長告訴我們,現在自己和下游廠商的倉庫存貨多到快滿出來,「就看誰能撐得久、存貨賣得快啦,可能要有一年、兩年長期抗戰的打算⋯⋯。」

他不是唯一一家為庫存煩惱的台廠老闆,從台灣IC設計大廠聯發科,到光學龍頭大立光,都為放在倉庫裡的庫存嚴陣以待,大立光董事長林恩平甚至示警:庫存風暴正在成形。

這不是只有企業的事,如果風暴擴大,你我不但薪資恐縮水,還可能失業!

升息、通膨、消費縮手⋯⋯製造業倉庫被塞爆!
(圖表製作者:馬自明)

疫情讓消費暴衝,存貨成黃金
翻轉!通膨惡化,金庫反變燙手山芋

庫存風暴怎麼來的?疫情這兩年,筆電等需求大暴衝,台灣廠商瘋狂拉貨,只要有貨就不怕賣不掉,倉庫就是「金庫」;但今年三月開始,美國聯準會升息,資金緊縮,加上通膨高漲,全球需求突然反轉,台廠滿手庫存瞬間變成燙手山芋。

數據會說話。先看全球經濟的火車頭美國,其庫存指數七月達到五七.三,創下三十八年來新高,這代表美國製造業倉庫裡已是滿坑滿谷的存貨。

台經院研究六所所長吳孟道指出,國際貨幣基金(IMF)已下修美國今年經濟成長率至二.三%,明年經濟成長率更只剩下一%,「過去廠商擔心庫存備得不夠,但今、明兩年,要擔心因需求萎縮,庫存過多。」

再看台灣,庫存狀況一樣嚴峻。台灣八月公布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七月跌破五十榮枯線,且創指數編制以來單月最大跌幅,顯示景氣不佳,而「客戶庫存高,新訂單少」就是指數大跌的主因。

「二○二四年上半年可能(庫存)去化才會結束,」KPMG顧問部執行副總經理劉彥伯指出,二○○○年網路泡沫、二○○八年金融海嘯後都曾發生過高庫存危機,都花了約一年多去化,「但這次高庫存還碰上高通膨,這讓消費開始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