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錄取之後,還有這麼多狀況?

如果您是企業的高階或是人資主管,即使調整了觀念開始進行面試,仍然發現面試進來的同仁有下列三種狀況,不妨看下去:

  1. 為什麼錄取的人進來後,表現的態度和面試時差那麼多?
  2. 為什麼面試者當初都說很認同這個工作,但是進來做沒多久就說要離職?
  3. 為什麼這個人在面試的時候表現得相當優秀,進來卻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我碰過太多企業主管問我為什麼?原因很簡單,過去僧多粥少,每個人進來公司都會好好把握。現在工作的可選擇性變多,主管必須拿出不同思考「我們的職缺對於面試者真的有很大的誘因嗎?」(現在年輕人的眼界早已不同)

踏進會議室面試前的3個準備

我曾經在文章中請大家下載「面試官思維」,但是面對「被錄取後的態度變化」,主管們不妨再多增加3個準備:

1了解公司在面試者心中的排名地位?

不妨問問面試者,本公司是不是你的唯一選擇?(例如:如果我們錄取你,你進來的意願1到10分當中有幾分?)

2先了解這個職缺所需的專業和態度,能不能在面試的時候問的出來?

好的面試官,會問出「履歷表沒有寫到的事情」。比如不妨問問面試者,是否清楚面試職位的職能需求(例如:我們需要「很細心」的人才,能不能舉個實際案例,說明您「覺得自己很細心的得意事情」?)

3、整個面試過程,記得親切微笑,做到「好聚好散」

以前我們覺得面試官擁有「掌握錄取與否」的生殺大權,但是如今根本不是這一回事,許多企業面臨「找不到人」的窘境,沒有人進來就算了,更糟糕的是,許多面試官在過程中的態度和表現,竟然在面試結束後,被面試者活生生地轉發在網路上,成為網路上討論的話題,反而造成公司傷害。

面試所需的資料是為了「專業」,那麼「態度」呢?

近幾年我到許多公司上課,都會有主管來問我:「老師,現在的年輕人到底要怎麼帶領?為什麼加薪也沒有用?」「老師,現在的年輕人態度為什麼都變這樣?要怎麼辦?」其實,企業要錄取一個人,最主要希望看出兩樣東西:一樣是「專業」,一樣是「態度」。

過去企業重視的會以「專業」為主,所以主管們一定知道,傳統的招募會請面試者提供兩樣東西:

  • 第一個是「身份證明」:包括履歷表、個人基本資料和簡單自傳。
  • 第二個是「能力證明」:包括畢業證書和相關證照。

但是「態度」要從哪裡看得出來?所謂的「態度」,指的是每個人進入公司後,對工作的看法、價值觀、自我考量、工作定位……等個人觀點,大多數的公司在面試的時候是無法看出「態度」的,可是也有主管以為在面試過程中可以看的出來,真的嗎?

如何在面試中觀察出「真實的態度」

有經驗的面試官,會運用「行為描述式面談法」就是「 STAR技巧」,但是仍然屬於「靜態面試」的範圍。

近年來我提供企業「動態面試」的做法,因為靜態過程說的再多都很難確認,只有動態的情境演練才能看出更多的小地方。所謂的「動態面試」,就是我研究出來的「SRI面試法」「Simulation情境+ Roleplay動態演練」。

「SRI面試法」(Simulation情境+ Roleplay動態演練)的做法有3個重點:

  1. 先列出這個職務需要的特質。
  2. 設計一個能看得出這些特質的小活動。
  3. 從活動中觀察面試者不自覺流露的行為。

舉個例子:某公司要找一個行政助理,需要的特質是「主動、耐心、細心、有笑容」,這時候可以設計一個「幫豆子找到家」的小活動。玩法是請3~5位的面試者,先徵求同意後,給一碗混合的五色豆(綠豆+黃豆+紅豆+黑豆+花豆),請面試者在5分鐘之內,把5種顏色的豆子分開。

接下來的活動過程中,就會看到這些原本互不認識的面試者,有的會主動分配工作、有的手指很靈巧、有的因為緊張一直犯錯、有的因為做錯就全場緊繃個臉、有的做到一半就放棄、有的做完自己的部分會協助他人……。

活動的過程中沒有對錯,即使犯錯也可能剛好是公司要的,但是因為活動的緊湊和臨時的壓力和狀況,反而更能看出這些面試者真實的程度和個性。不過也請注意,進行的過程中要尊重面試者的意願,願意配合當然最好,不願意也無須勉強。如何進行才不會引起不舒服,真的需要技巧。

未來公司不是缺人,而是缺「公司真的想要的人」,公司在挑人,人也在挑公司,「雙方平等面試」的時代已經來臨,就看企業如何更有智慧的面對這些狀態。

☛李河泉老師跨世代溝通線上課程,請點擊:https://bit.ly/3tlcbsM

責任編輯:易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