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副理坐在辦公桌前,想起上星期就指正了新進同仁小黃的工作錯誤,本來以為小黃會迅速去改正,沒想到過了2天沒有下文。去問小黃,他只回答「我還沒想好怎麼做,等我想清楚再說。」

于副理等了2天,又毫無音訊。雖然知道現在的年輕人自我意識強,可是也不能一直放著就無聲無息呀,不會又不趕快來問……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不能催,也聽不進勸?

一、形成背景

1.習慣被尊重後的自我主導意識

年輕人從小就受到雙親的尊重,能提出自己的想法;慢慢長大之後,許多父母將大多數事情的主導權都交由小孩自己,例如「什麼時候吃飯讓他決定」、「什麼時候睡覺讓他決定」、「什麼時候想做什麼也尊重他」,慢慢地讓年輕人擁有幾乎絕對的主導權。

父母認為「讓小孩決定」是尊重小孩,但也造成年輕人越來越不習慣「被別人制約」或「被別人催促」。等到進入職場碰到「主管行使權力」的各項要求,才突顯出「強大的不適應」,也造成比過去更嚴重的上下對立。

2.不習慣面對失敗的自尊心

在父母的過度關懷與呵護下長大的小孩,很容易營造好強或贏家的形象,也慢慢出現「不喜歡輸」的感覺。大人企圖營造出小孩的自信心,然而自信並非源自於「所有的事情都做得很棒」,真正的自信應該來自於「從做不好到慢慢做好,到做得更好」。

偏頗的自信培養,讓年輕人錯以為:如果不想失敗,最好的方法就是「逃避或延後可能造成失敗的各項工作或事物」。

二、主管先不要這樣說

「你們不能主動一點嗎?為什麼都要別人催?」

「自己做好就應該拿出來,一定要等我問嗎?」

「為什麼年輕人總是拖拖拉拉的?」

「你不知道大家都在等你嗎?為什麼可以拖這麼久?」

「真的不知道怎麼做就趕快問,為什麼講不聽?」

「不會做並不可恥,可恥的是你們都不問!」

三、解決手法

1.尊重年輕人的想法,但是先訂出雙方都接受的期限

當同仁說「先別催我,我要想清楚」的時候,主管千萬別立刻說「OK沒問題」,等到一段時間同仁沒有回報時,又開始進行催促。再次得到類似的答案後,就開始生氣或發脾氣,造成兩邊的誤會加深。

可以參考的方式是,主管回應:「好啊,可是我希望你先告訴我,你會想多久?如果是今天下班前或明天中午,講好時間我就尊重你。」大多數的情況下,同仁會在主管的問題中做出選擇,這時候雙方都得到緩衝,主管也訂出了期限,不會陷入「我問你遲遲不答」的循環中。

如果同仁的選擇是:「我明天中午前回覆」,也特別建議主管,不要等到明天中午才發現沒有答案才又暴怒。不妨在明天早上碰到同仁時,就以輕鬆的口吻提醒:「別忘了今天中午要回覆我,我很相信你,如果有我能幫忙的地方千萬別客氣。」

這樣的說法是一種提醒,也營造讓同仁的信賴,但是口吻輕鬆也避免壓力的形成。

2.讓年輕人知道自主的前提是自律

和過去的主管相比,因為知道現在進來的年輕人自我意識越來越強,所以現在的主管慢慢地會授權。和自我意識強的年輕人溝通,最好的方式就是「雙方先講好遊戲規則」。主管千萬別認為,尊重同仁的自主性或個人想法,就是開明的主管。

因為同仁狀況不同,有的能夠說到做到,就能和主管形成和諧的互動;然而也有不少只是為了避免面對失敗的心理因素,而拖延時間。與其主管「故作開明,後來勃然大怒」,還不如先把規則講清楚,雙方才不會觸碰到對方的地雷。

真正願意幫助年輕人的主管,必須要在團隊中營造「我絕對尊重大家的自主性,但是自主的前提絕對是自律」,營造雙方都能接受的遊戲規則,樹立團隊的紀律,也讓其他人看在眼裡覺得公平。

3.陪著他邊錯邊改,勝過看著他錯下去才罵

如同前面所說,年輕人碰到錯誤或挫折,很容易玻璃心或一蹶不振,過去的主管總認為「多做多錯,就會進步」,但是現在更常碰到的是「只要做錯,一旦被罵就會想走」。比較好的方法是,主管應該拿掉過去的觀念,別看著他錯下去,最好能夠做到「掌握年輕人的進度,但是不打草驚蛇」。

真的發現錯誤的跡象越來越明顯,主管也千萬不要猶豫或客氣,可以用輕鬆的諮商或聊天的方式去關懷年輕人的進度,並且用旁敲側擊的方式,讓年輕人發現目前的做法是錯誤的。

結語

許多主管很難釋懷的是,當初自己都是被罵大的,現在不但不能罵,還要「運用佛心」來對待年輕人。也請主管們多包容,換個角度想,我們在家裡的小孩,會不會也出現類似的情形?

「現在的年輕人,只是過去小孩長大之後的樣子。」主管更可以思考「我們要如何確認自己的小孩,長大後不會那個樣子?」這樣轉念一想,說不定您就會豁然開朗了。

☛李河泉老師跨世代溝通線上課程,請點擊:https://bit.ly/3tlcbsM

責任編輯:易佳蓉
核稿編輯:鍾守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