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中時很喜歡打排球,那時班上有位同學是排球校隊成員,每逢校際比賽,我和其他同學都會到場加油。一次次比賽中,我觀察到校隊很特別的文化——每逢球來,球員們要上前接球時,總會大喊「我來!」其他人聽到這個喊聲,就全然信賴隊友一定會把球接好,儘管視線仍盯著球,但除了喊出「我來」的人,其他隊員不用上前去搶球,可以提前卡位迎接下一個動作,為得分做好準備。整場比賽中,一聲聲響亮的「我來」,此起彼落地迴盪在球場中,總是讓我們感受到隊伍中緊密的默契、堅實的凝聚力,以及強大的氣勢。

校隊同學告訴我,在接球時大喊「我來」,是球隊傳統,也是教練再三強調的一件事。當隊友喊出「我來」,意味著他願意把這個挑戰接下,而其他人也知道可以放心把這球交付給他,球隊中人人互相支援,彼此承擔;相對於其他沒有這個文化的球隊,儘管接球、救球的動作並沒有少,但不僅氣勢差了一截,隊友之間的向心力也就顯得薄弱了一些。

後來,我們在班上練球時也試著使用「我來」,發現僅只是接球時喊出「我來」,那個當下就能感受到場上的氣氛一振,大家也愈來愈團結、愈來愈有默契。

喊出「我來」,立即擴散積極心態

我來,就是這麼一句魔法話語,能將積極主動的心態,快速感染到團隊成員身上,並喚起大家的責任感、凝聚力,讓夥伴們更加團結。

為什麼「我來」能夠引動如此巨大的能量?不僅是因為它意味著我有擔當、所有東西都交給我、把事情交在我身上,更因為它是一句中性的話語,其中不帶任何預設立場,沒有上對下、誰幫誰、誰欠誰的對價關係。

想像一下,當團隊遇到挑戰時,若夥伴說「我來幫你」,意味著他並未把這件事當成自己的事,只是額外伸出援手,是幫忙、是支援,是心血來潮、偶一為之;相對而言,若夥伴說「我來」,則代表他將此事視為團隊的事,身為團隊的一員,他願意將此事承接起來!於此同時,每當聽到有人喊出「我來」,也代表著其他成員可以全然信賴,不需要耗費心力去處理或擔憂此事,不僅避免了工作重疊、浪費人力的可能性,也讓其他人更願意主動去承擔別項挑戰。

相較之下,很多人平時很勇於接受挑戰、願意承擔責任,可是並未喊出「我來」,而只是默默去做,其實這很可惜。畢竟,「我來」是一種宣告,若少了宣告而直接把事情處理掉,可能導致別人並不知道你已經處理了,仍耗費心神在上頭,造成資源的浪費;此外,在你的默默耕耘中,無形中也失去了影響他人、讓其他人也變得和你一樣積極主動的機會。如果光靠你一個人的積極努力,可以讓團隊成長10%,那麼為什麼不把這份積極努力的心感染給其他同伴,讓這10%變成20%、30%,甚至100%呢?

僅僅只是說出「我來」,就能將積極主動的心態變成實際的影響力。如果你本來就很願意做事,請將默不作聲地「接球」,變成宣告「我來」;而如果你目前還不敢主動承接新的挑戰,不妨驅策自己開發這一面向的能力,練習從日常小事開始說「我來」,就是很好的磨練。

從日常小事鍛鍊「我來」思維

是的,「我來」可以發生在任何情境中。例如,當簡報時電腦出狀況,若有一位同事能說「我來」,上前排除,相信大家都會鬆一口氣(尤其是台上的簡報者)。又如開會時沒有人做會議記錄,若能有一位夥伴願意說「我來」,擔下這個任務,相信大家都會很感激。當你勇於說「我來」,說到做到把事情做好,讓別人看到你的承擔與負責,你可靠、值得信賴的優質印象,也就自然形成了。

你的團隊中,有勇於說「我來」的夥伴嗎?如果有,請你多多肯定他、鼓勵他,讓他知道自己的付出有被看見,並將「我來」的熱忱傳染給更多人,帶領大家將「我幫你」的思維,轉換為「我來」的思維。

而如果你的團隊中,還沒有一位擁有「我來」思維的人——那就從你自己開始吧!就像百事(Pepsi)首位亞裔女執行長努伊(Indra Nooyi)所說的,「如果你想改善一個組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自己先更好」,從自己開始改變,永遠是影響他人的第一步。

願「我來」文化能在愈來愈多企業中成長茁壯,造成正面影響。積極主動的思維模式,就從「我來」開始!

責任編輯:李頤欣
核稿編輯:鍾守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