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部屬不是你的部屬。」前幾天在朋友的書上看到這句話,很有感觸。連孩子都會反抗父母指令了,主管怎麼能想著用權威施壓,讓團隊成員買單?只是因著職權下達指令,不僅得不到想要的結果,還會造成績效不佳、人才流失⋯過程衝突可想而知。

「我外面仗都打不完了,合作案一直掉,回來還要看部屬臉色,我看算了,全部砍掉重找好了!」一位擔任業務部門主管的好友氣呼呼抱怨著。這句話我常聽他講,聽到我都會背了。

「你不是才剛剛換掉一批?這些人不是你新找的嗎?」看到好友那麼生氣,我委婉提醒她。這麼多年來劇本一再搬演,身為朋友,我忍不住提出疑問。

「哪知道現在的年輕人是怎麼回事啊?執行面做不好,意見又一大堆,自己做不出成績,只好靠我去外面拿案子回來給他們做。即便如此,他們還會掉球!不然就是週末、晚上找不到人,得罪客人還要我擦屁股,氣都氣死了。」部屬一批換過一批,每次碰面,這位好友都會再抱怨一次。這些對話,職場主管們是不是都似曾相識呢?我的身邊,除了這位好友,其他身為主管的朋友也常分享類似場景。

主管與部屬之間的溝通不良、關係不佳,往往造成團隊績效不佳、部屬紛紛想逃,找到機會就要吿狀主管。主管帶不動團隊,只能自己拼命,或是仰賴少數幾個叫得動的人手。其副作用是,少數出力做事的人,會疲於應付任務目標。乖乖牌很快會累死離職,而叫不動的那些部屬,則永遠都在找尋新的工作機會,不會為了工作投注全部心思。

團隊帶不動,往往是溝通出了問題

很多時候,這類情況更常發生在能力超乎水準,甚至是市場佼佼者的主管或部屬身上。只是上下搭配起來,就是無法發揮人效。其中問題,大多是出在溝通過程:打從一開始,部屬就沒有買單主管的指令與方向,主管也沒用開放的心胸保持雙向溝通。最終結果,就只能靠著主管一肩扛起團隊目標,白白浪費了一群來來去去的人力。

很多人會說,組織管理,不能只是埋頭執行,要花更多時間想策略、規劃未來。但身為主管,其實還有一步更重要:保持上下溝通順暢。主管必須花更多時間傾聽第一線執行的困難、彼此對焦,而不是靠著自己過去的經驗與有限資訊判斷。

如果沒辦法花時間溝通,就要試著授權。讓團隊在錯誤中快速學習承擔責任,也是一個好辦法。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權威式管理時代,已經過去了。擁有一個乖乖牌團隊與溝通不佳的主管,績效不佳是可預見的。

「非」權威管理的5個特徵

試著改變自己與團隊成員的溝通方式,會不會好一點?或許會,至少就我的觀察,團隊穩定、績效穩定的管理者,一般都有良好溝通模式。這些主管自身的業務能力、專業能力,甚至經驗,都可能及不上部屬,但卻能因著良好的溝通相處模式,達到組織作戰的最好績效。我試著將我對他們的觀察紀錄下來,分享給大家。

1.尊重信任部屬的專業

「相信他會做出最好的判斷。」這一點,資深主管很難做到。要相信一個比自己小20歲的年輕人,會懂得比你更多、能做出更正確判斷,這本身就是一件困難的事。但事實證明,我的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主管。當你足夠信任專業,所用人才就會更加專業。

每一個用心培養自身專業的工作者,都是對自己抱有期待的人。首先,他的作品絕不會太差,再來,他會希望自己的作品和表現具備專業,而不是被資深主管以非專業領導專業。

一次數位轉型課程上,一個社群小編跟我說:「老師,你會審稿嗎?我的主管都會叫我把貼文印出來給他,他會逐字改,怎麼辦?常常一個好創意都變成尷尬稿。」瞧,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主管如果不信任部屬的專業,那就只能用乖乖牌了,因為一個夠專業的社群經理,怎麼會容許自己管理的社群出現如此長輩款的糗貼文?

2.鼓勵部屬提出相反意見

會議後,主管問:「那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出來。」環視四周沒人敢發言,是真的沒問題嗎?還是不想被老闆當眾洗臉?

每一次的互動與溝通,都會產生一些化學效應,主管與部屬的互動關係如何?去參與一次會就知道了,若沒人敢問問題,沒人敢持反對意見,這樣的組織或許並不鼓勵部屬提出不同意見,也不接納多元觀點。

3.不打斷、不武斷批評部屬的看法

傾聽不打斷,說起來很簡單,但要落實真的有夠難。像我也是心急的人,總要練習很久才能慢慢學會,但這是對於每個人發言時的尊重,十分重要。

4.允許部屬有說「不」的權利

當部屬說:「我手上的其他案子更有成效,我不想做這個。」身為主管的人,可以接受嗎?如果他願意承擔成敗,有何不可?

5.支持部屬的戰略,全力提供協助

當我那些單身同事說想做「親子旅遊」主題時,我看著整個團隊,從主管到成員,幾乎沒有一個是媽媽,但他們要做親子旅遊?好吧!身為媽媽的我,只能幫忙提供建議、談異業合作、找供應商等等。

當你的團隊有了新戰略,你會全力提供協助、補強弱項,做一個補位者嗎?後來「親子旅遊」主題成了公司裡名列前茅的商品,至今這個團隊裡還是有許多年輕未婚的同事。

主管與部屬的良性溝通,絕對是一個團隊能否發揮最大人效的關鍵因素。否則戰略再正確、資源再多,都只能發揮一小部分。本文整理了5個促進溝通相處的方法,希望有助於權威式的管理邁出第一步,促成良性的溝通循環,減少離職率、提升團隊績效。

責任編輯:李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