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清早,Kelvin已經搭上高鐵,往中南部出發參加會議。

但前一天,他在安排這個臨時行程時,才被總經理質問:「為什麼中南區的主管沒辦法自己完成對客戶的簡報?非得要這麼急著把你請去見客戶?」Kelvin被問得有些愣住,只好回說:「因為客戶臨時說,有高層主管要親自參加會議,希望我們也能夠有高階主管出席。」

其實Kelvin心裡清楚,這樣的情況不是第一次了。他的下屬中,負責中南區的Mei最讓他頭痛與擔心,常常無預警地需要他出面救火。雖然已經有許多人建議Kelvin壯士斷腕,將Mei撤換下來,但礙於情面和多年同事的情感,Kelvin總是選擇再給一次機會,最終讓自己陷入了困局。

Kelvin在公司是有口皆碑的好好先生,有耐心、脾氣好、願意支持屬下,他帶的團隊工作氣氛一向很好,同事與主管之間的感情也很好。但,就在Kelvin得到公司重用、不斷向上晉升後,他的團隊逐步由一層領導,發展到兩層,甚至三層的分階層領導架構。Kelvin開始感覺自己越來越疲於奔命,總有些突發的狀況必須應付,總有下屬無法達到期望要求。

他有點懷疑自己的能力,為什麼自己帶團隊的成功經驗,無法複製到其他的主管身上呢?

人對了,就能事半功倍

組織運作的最基本原則:將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上,其中關鍵是如何找到「對的人」。

主管必須清楚:不同職務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什麼樣的人格特質?什麼樣的發展潛質?前兩項,確定他能夠將負責工作做好;最後一項,則是要能滿足組織持續發展的需求。

許多企業在任用主管時,會將年資和忠誠度當做第一優先考量。這樣容易造成組織的創新思維受限,降低了新思維導入組織的可能性。而在中階幹部的培育,最常發生的狀況是以特定單一的職能專業為優先,卻忽略了主管應該具備的跨部門協作觀念和態度。過度強調專業取向的用人方式,反而容易讓專職變成分工清楚卻對立嚴重的障礙。

一個組織能夠運作成功的核心,除了領導階層的策略思維與正確的方向,關鍵是落實策略執行、承上啟下的中堅核心幹部。唯有具備能夠相互合作、發揮效能,又能夠和高層領導有相同策略思維的中堅幹部,組織才能夠真正將想法落實,達成目標。

Kelvin作為組織的高階領導者,他的重要工作是:發掘並任用優秀的中階幹部,讓核心成員能夠源源不斷地加入組織,在組織中得到適切發揮的機會。

中階主管該有的認知與學習

那麼,一個真正適任的中階主管該有什麼樣的態度呢?雖然從基層到經營,主管的需求與學習面向各有不同,但作為公司的運作與執行的核心,中堅幹部應該認知下列幾點:

1.不畫地自限,勇於跨出舒適圈

企業的中階幹部,會影響組織的策略推動與執行是否能夠落實。

因此,理解策略的意義及有效率的執行非常重要。中間幹部不會永遠停留在既有的位置,只有拉高自己的視野、勇於接受新挑戰,組織才會有既了解組織運作、又能落實策略的人才。

2.積極面對問題,不要事事等待老闆決策

許多主管會因為自己做錯決定而被檢討,也有很多組織會因為老闆的作風強勢嚴厲,使得無論哪一層主管都不敢輕易做出重大決策,因此事事都要層層上報,等待老闆定奪,久而久之,許多中階主管就成了指令的的傳達者、執行過程的監督角色。

這不僅無助你的成長,更會使得組織運作的效能嚴重降低。因此,即使你不具備最終決策的權力,也應該試著做出決策建議,學習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即時反應你遭遇到的困難,尋求有效的解決建議

一位負責任的主管,不能剛愎自用,也不能礙於面子不願求助於他人,你可以透過團隊的討論或是尋求上層建議,尋找方法。最重要的是釐清問題,做最有效的溝通,獲得最適切的解決建議。

4.將跨部門全體視為一個團隊,不侷限於自己的小團體

中階主管最容易陷入本位主義的窠臼,在專業執掌與分工的限制之下,多數人會本能地以自己的專業、所負責部門的利益為優先考量。殊不知,正是因為這種各自保護利益的本能,使得企業與組織面臨資源分散、效能無法提升,最終導致分崩離析。

作為中間幹部,若不能打破固有的觀念,提升跨部門合作,促進組織協作的能力,將很難再有擴大視野、更上一層的機會。

責任編輯:李頤欣
核稿編輯:鍾守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