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要懂得辨識公司裡的「垃圾車」 ,及時清除他們,避免負能量擴散。

1.激烈爭論

有學生問我說,在公司的管理例會上,總是遇見這樣的場景:

公司某個產品的銷量近期出現大幅下滑,大家開會討論。我和一位員工談他負責的專案,該如何追趕季度銷售目標的差額。我憂心忡忡,絞盡腦汁想要幫助他,誰知他卻不停抱怨:「目標沒有達成,是市場環境不好。目標沒完成,是資源不夠,是客戶難搞,是今年難度和去年不一樣。 」

當你跟他說,其實公司已經給了很多資源,新管道、人力支持等等。他又開始喋喋不休,講到景氣不好、行業不好、客戶不好、團隊不好……總之什麼都不行。你和他談獎金制度,他和你說這是畫大餅。會議室裡,團隊成員聽著你們的交談,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緊接著,就聽到會議室裡七嘴八舌開始激烈爭辯。研發(產品部門)說:「是業務不行,管道不夠好。」業務說:「是市場不行,行銷不夠好。」行銷說:「是研發不行,產品不夠好。」另外一個專案團隊正充滿鬥志、準備全力以赴攻克大客戶,見到這種情況,熱情瞬間消失,開始搖頭嘆息。

這位學生嘆了一口氣說:「我其實很看好負責這個案子的員工。但同時,我也感到非常痛苦無力、非常心累。想幫助,卻又感到無從下手。像一拳打在棉花上的無力感。潤總,我該怎麼辦?」

我說,如果團隊裡有這樣的員工,你要立刻在腦中拉警報了。他,可能無意間觸發了公司的「垃圾車法則」(The Law of the Garbage Truck)。這個概念是美國心理學家大衛.波萊(David J. Pollay)提出來的,也叫「垃圾人定律」。

這個世界上,有些人就像一輛垃圾車,他們身上充滿了負面垃圾,抱怨、責怪、困難合理化、自私、憤怒、貪心、傲慢……。隨著垃圾越堆越高,他們就需要找地方傾倒。如果你給他們機會,他們就會把垃圾一股腦兒傾倒在你身上,這就是垃圾車法則。遇見壓力,聽不進任何道理。也總是感到不滿,一言不合就翻臉,特別容易情緒化。甚至做事沒有底線,沒有原則。

作為管理者,我們首先要懂得如何識別這些垃圾車,然後在企業裡裝一個垃圾分類「中央處理器」,堅決的過濾掉這些垃圾。具體怎麼做?

2.及時遠離

首先,只招「成年人」。小孩子才發脾氣,成年人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自己動手解決問題。成年人就是那些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麼,並且願意為之付出努力的人。他們有很強的自我驅動力,善於解決問題,而不是提出問題,表達情緒。

成年人渴望和優秀的人一起做有挑戰的事,並且清楚自己和公司是平等的契約關係。抱怨、責怪、習慣性依賴,把自身的不如意歸結為外界原因,這就是巨嬰的表現。

其次,要學會識別3種人微軟前亞太研發集團主席、百度前總裁張亞勤在一次演講時說過,有3種人進入公司,要盡快過濾掉。他們分別是:負能量的人,雙面人,玩世不恭的人。

第一種:負能量的人。眼裡沒光,只有消極的情緒。每天都覺得自己在迫不得已做事情,說不出「為什麼而做、要做什麼」,而且沒有方向感,對事情沒有負責的態度。當遇見問題時只知道抱怨、發洩情緒,甚至會覺得自己委屈。

第二種:雙面人。即媚上欺下,對上級阿諛奉承,對下級聲色俱厲。這也是公司最大的內耗:「套娃現象」。

據說著名的奧美廣告公司創辦人大衛・奧格威(David Ogilvy),在一次董事會的時候,送每位與會者一套俄羅斯娃娃。一個大的空心木娃娃,打開後,裡面還套著一個小的空心木娃娃,再打開,裡面還有一個更小的,一層層套下去,通常有5~7個。

董事會成員打開木娃娃到最後一層,發現有一張字條:「你要是永遠都只任用比自己水準差的人,那麼我們公司就會淪為侏儒。你要是敢任用比自己水準高的人,我們就會成長為巨人。」這就是套娃現象。

為什麼會出現套娃現象?一方面,很多管理者有不安全感,擔心招募比自己更優秀的人,有一天會取代自己。為了更有效控制團隊,為了滿足自己的權力動機,甚至為了享受自己永遠正確的地位,刻意招募不如自己的人。另一方面,水準差的人更容易溝通,非常聽話,說1做1,永遠做不到1.5,更安全,也更容易控制。

因為下屬不如他,所以無論對錯,總是讚同他,堅定執行他的決定。最終企業越來越臃腫,效率越來越低,這就是公司最大的內耗。對於媚上欺下的人,管理者要堅決清除,以免優秀員工因灰心、失望離開公司。

第三種:玩世不恭的人。員工大致可以分為3種:自燃型、可燃型、阻燃型。自燃型員工自我驅動,事到手上,就想做到最好。可燃型員工需要他人驅動,適當激勵,助推也可點燃。阻燃型員工無法驅動,軟硬不吃,完全無法激勵。

不要對著石頭澆水,1萬年也不會發芽。所謂的玩世不恭,即無法激勵、無法改變、無法驅動。這樣的員工,應該及時清理和限制使用,他和公司目標不一致,行為極其不確定,特別容易在關鍵時刻出問題。

3.共同進退

如何快速分辨公司裡的垃圾車?眼中只有自己的目標,用一切自己的、別人的資源,達成目標。如果別人同時受益,樂見其成。如果別人因此損失,也管不著。自己成功是唯一目標,其他順其自然。這樣的人,就是公司裡的垃圾車。

不同層次的人,思考的問題不同,做事情的方式也不同。願意做事的人總體分為3種狀態:對任務負責的人,說一不做二,敢於揭露,敢於扛事。對目標負責的人,秋收按時交數,為了完成目標,知道怎麼列計劃,給資源,做溝通,看結果。對夢想負責的人,從不找藉口,不去埋怨,不玻璃心。

內心驅動行為,充滿激情,認為工作是為了自己,積極利他,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知行合一,制定嚴密計劃,快速靠近目標。把所有人的成功作為共進退的唯一目標,才可如魚得水、戰無不勝。職場、商場、情場皆如此。應對變化,扛下目標,透過他人取得成果時的層級狀態,決定了最終結局。

最後的話

你只能領導你喜歡的人。愛一個人,才願意看到他的優點和長處,才願意花更多時間幫助成長,才相信他一定行,才願意給更多的資源、授權、空間。不愛一個人,你看到的都是問題、確認偏見、缺點、不斷否定,自然也就談不上激發潛力。

欣賞、喜歡、認同,信任,才能激發員工的鬥志。否定、打壓、質疑,不信任,只會摧毀員工信心。看誰都順眼,和什麼樣的人都能相處,心懷悲憫,才是一位優秀管理者應該具備的素質。但前提,人是對的。

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在哪裡?在於是站在1樓,還是10樓,還是100樓看事物。站在1樓看外面都是細節,自己附近的那點東西,市井吵架、違章停車。站在10樓看外面能看到局部,細節慢慢消失,輪廓關聯顯現。站在百樓看外面就是看全局,你會體會到自然資源的分佈,城市設計的氣魄。大老闆的辦公室在100樓,老闆在10樓,你在1樓,你看到的要細,他們看到的要遠。

你是否願意主動地跑到5樓、8樓,甚至10樓看看,再到1樓執行,會比較能夠理解老闆的考慮,並且不會遺忘細節。這就是戰略和執行的區別。戰略的失敗通常是因為站得還不夠高,而執行的失敗通常是因為下得還不夠低。你在幾樓思考,又在幾樓做事?

公司需要的,是成年人。人對了,事就成了。

*本文獲「劉潤公眾號」授權轉載,原文:人對了,事就成了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易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