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處長最近很傷腦筋,為了肯定第一季表現最好的同仁小豪,張處長決定自費掏腰包,請他去米其林一星的餐廳用餐。張處長原本以為,其他同仁知道後會覺得羨慕,出現正面仿效,沒想到消息傳出去之後,反而引起許多人的非議,認為小豪是因為懂得巴結處長,才得到這樣的獎品……

趕在上課前,張處長來求救:「老師,我想給同仁獎勵是一番好意,為什麼卻引起這麼大的非議?」究竟該怎麼給予同仁獎勵,才能給予驚喜而不是驚嚇?

一、形成背景

1.主管常常習慣給「自以為是」的獎賞

許多主管都覺得同仁表現得好,應該給予肯定。甚至覺得只要是上司給的獎勵,同仁都應該開心的接受。實際上,通常上面所給的,不等於下面想要的。

2.大家未必都會全心祝福別人得獎

要得到其他同仁「完全的祝福」有個前提,就是得獎的員工「非他不可」,必須有這個獎項的專屬性,比如說「終身成就獎」。假如同仁自己也有機會得獎,卻讓別人先獲得(自己甚至不清楚獎勵制度),此時的正面效應通常不大,反而會引起議論或是嫉妒言語,容易讓獎勵打折扣。

二、如何解決

1.獎勵要人人有機會

張處長想要獎勵同仁的出發點並沒有錯,比較可惜的是犯了兩個主管給驚喜常見的錯誤。

首先,所有部門內的獎賞,最重要的就是公平,讓每個同仁都有機會獲得,才能夠讓同仁「有願意追求的感覺」。主管避免自以為是公平,在同仁眼中變偏心的狀況。一旦讓同仁產生「只有別人可以,自己沒機會」的誤解,就很容易以訛傳訛,甚至出現陰謀論的謠言。

其次,主管想給的任何獎賞,除了公平,最好能夠事前宣布。有一定的遊戲規則、清楚的目標,才能引起同仁「願意奮戰」的心態。如果主管自己想製造懸疑,營造驚喜感,反而很容易造成誤會,變成更多同仁的驚嚇。

2.特權要公開

針對年輕員工的榮耀需求,主管不妨把一些公開的獎賞命名為「公開的特權」。先提醒一下,「特權」不是超出法令規範的例外獎賞,而是一種能夠激勵年輕同仁「享受榮耀」的趣味性名稱。

例如:公司有「每週輪值開關門」的規定,假如某同仁在部門內公開表現相對最優異,可以得到「1週不用輪班開關門」的殊榮。當同仁獲得這項獎勵時,在輪值順序中可以跳過該同仁一次,但是主管也必須注意,不要影響或侵犯到其他同仁的權益。

這種趣味性的「公開特權」有3個前提,首先這個特權是人人都有機會得到的。

為了激勵同仁而設置的公開特權,最好能夠做到「人人有機會,個個都知情」。讓部門內的每個人,都有機會因為優異表現而獲得,絕對不是只針對少數人或者特定人士,避免出現不公平的批評,而扭曲了這份獎賞的用意。

其次,這個特權必須有明確的規範,並且讓大家都知情。

雖然名稱是「特權」,但是絕非主管的私相授受,相反地,它必須由主管宣布讓每個同仁都知道,並且有一定程度的遊戲規則,並且讓大家都接受。在我過去的經驗中,這種讓大家「有感的特權」,不一定要由主管規定,甚至可以讓同仁進行腦力激盪、提出創意,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後,「特權」不能抵觸法令或公司的內部規定。

透過趣味性的稱呼,更容易贏得年輕人想要被鎂光燈照射的榮譽心和成就感。但最主要的目的是為激勵大家的追求感,以及表現優異時能獲得一些獎勵。所以塑造「特權」時,要留意相關獎勵的合法性避免衍伸其他問題。

結論

有效激勵年輕世代的方式不同以往,主管必須要提供更多有趣的手法,才能讓同仁有感。獎勵不一定非要是金錢不可,有趣的「精神特權」,也是許多年輕同仁喜歡的。但是別忘了文中的提醒,這類的獎賞一定要「人人有機會,大家都知情」,才能達成正面的漣漪效應。

☛李河泉老師跨世代溝通線上課程,請點擊:https://bit.ly/3tlcbsM

責任編輯:易佳蓉
核稿編輯:鍾守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