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世代的職涯和以往不一樣了。

當公司為了維持競爭力,面對變化快速的商業環境與競爭,採取各種淘汰機制,越來越少公司採取終生雇用制。在可以隨意裁員的年代,企業實際上是鼓勵員工視自己為自由工作者,積極尋找事業成長的最佳機會,一有更好的工作,便跳槽。

而《聯盟世代》談的「聯盟關係」也就是:員工努力幫助公司創造價值,公司也使員工變得更有價值、更搶手。這種彼此增值的交換,或許是一個好的雇主與員工的合作方向。

在跟同事共事的過程中,我有時會發現,每一位同事都懷有各自的夢想。有些人會想走我走過的路,嚮往有一天進入大型外商,擔任總經理,他們會問我,外商到底需要怎樣的人才?或者更直接地問,如果我想去外商當總經理,你覺得我應該再加強哪些能力?

團隊大將離職,最好的成功案例

有一位跟我工作3年的資深主管,在加入團隊前,他就已經是業界有知名度、口碑很好的行銷業務人才。可惜的是,他當時比較缺乏電商運營、新媒體經驗,在國際化工作的接觸也較少。這位主管加入團隊3年,把自己欠缺的能力全都學過了一輪,他輪流在公司內部承接不同任務,學習數據驅動的電商營運,從數據面找商機、用數位行銷的新媒體策略找流量,在國際市場推進的跨國運營合作。

最近,他順利拿到外商公司的台灣區主管工作。我記得他跟我開口提離職的那天,他說他一直對於我以前在外商當總經理的工作感到好奇,經過3年紮實的實務經驗,現在終於可以去接受外商公司在台灣市場的挑戰,完全實現了他人生的規劃。

我除了給予祝福,也想起團隊裡每一個充滿創業家精神與拚勁的同事。他們每天進辦公室,不只是來上班,而是試圖在這樣的團隊裡,把自己越練越強。

即便心中對於大將的離開有所不捨,但我知道,這才是最好的成功案例。有一天,我們可以細數自己的團隊帶出了多少在各市場領導團隊的新世代人才。團隊養出了A咖,才會吸引更多想讓自己成為A咖的人才,渴望加入我們。最近,這位加入外商的子弟兵,才為我們兩家公司找到了商業合作機會呢!

公司與員工的「聯盟關係」

有一些同事,未來想去創業,有些想做科技服務、跨國生意,所以加入我們這個跨國運營的旅遊平台;另一些同事,則是滿懷著理想,想存夠了錢,找一間鄉下老宅,開一個療癒選物店,賣自己設計的雜貨、手作品。

在共事的過程中,身為主管的我們,如果可以了解同仁對自己的人生規劃,彼此達成聯盟互利的共識,盡可能在工作任務中,分配給他們想要的學習機會、幫助他們締結人脈、認識他們想成為的Role Model,有取經的機會,也讓他們盡力完成主管交辦的任務,努力貢獻公司績效與成績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這樣的互利關係,能夠滿足雙邊需求,真的很有成果。我一路以來的職涯,很多子弟兵後來都成了總經理、副總、事業部主管、CMO等等,也有開啟創業路的夥伴。或許是3年、4年、6年,合作達成階段性任務後,同仁獲得了能力、資金預備,到離開的那一天,我們都是彼此祝福,雙邊的聯盟關係也能往更深化的程度邁進。

合作關係的雙贏,才能吸引A咖人才

過去穩定的舊經濟體制,企業重效率,員工有固定發展途徑,技能日益專精,但一旦市場改變,專精的技術反而從資產變成負債。《聯盟世代》便說,企業最需要的,是擁有創業思維、能付諸實踐的員工。這類員工,能讓公司適應環境、成長壯大,且有果斷的行動力,是企業成功關鍵。

就我自己的觀察,這樣優秀且具有創業家思維的人才,更不可能終身受雇於同一家公司。因此,能夠在在職時可以彼此溝通了解彼此,在合作關係裡雙贏,對企業、對人才都是好事。

傳統的管理方法,是在績效考核後給予加薪、升官,這曾是一種標準的遊戲規則。但對現在的世代來說,走在自己的人生規劃、完成自我夢想,才是人才渴求的。這有時是人脈締結、有時是更高的視野、有時是小老闆制度的磨練。身為主管的我們,如何在成就公司目標上,也為同仁的個人發展盡一份心,也就成了一門學問。

一個常被提及的用人哲學,A咖找A咖,而B咖找C咖,好好運用聯盟關係這個觀念,可以讓更多A咖加入團隊,尤其是帶有創業家思維的「優秀A咖」。

責任編輯:李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