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升到了三級警戒之後,大大衝擊了上班族的生活,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感,讓大家焦慮不安,主管們一方面要讓團隊的業務照常運作,另一方面還要克服遠距溝通的各種麻煩、凝聚士氣,確實非常考驗領導者自我修養和管理能力。

這幾年「說話要有溫度」這個概念頗為流行,越來越多人意識到說話要能照顧到別人的感受,並且把這樣的能力視為個人修養的一部分。從聲音表達的角度來「聽」,「人聲」也是充滿了各種不同的溫度。

灼傷人心型的聲音

Amy是一家科技公司的人資專員,負責統籌規劃教育訓練事宜。她邀集了公司各個單位的主管,一起開視訊會議,討論下半年的訓練需求。業務部主管講沒幾句,竟然把矛頭指向Amy所屬的人資部門,用大砲一般的聲音轟炸Amy :「你們一定要在這麼兵荒馬亂的時候辦課程嗎?可以讓我們先專心顧好業績嗎?」還好行銷部主管趕緊出聲打圓場,提議先讓業務主管離線去處理事情,才讓視訊會議得以繼續。

破口大罵、咄咄逼人,這些帶著負面情緒、充滿殺傷力的高強度聲音,有著會灼傷別人內心的溫度。

凍傷人心型的聲音

有些主管的聲音剛好相反,不是會灼傷人心,而是會凍傷人心,在廣告公司擔任文案指導(Copy Director)的Kelly是個氣質美人,但是聲音裡卻透著犀利與冷冽,在訓練組內同仁的時候,特別喜歡使用問句,例如 :「寫這麼多,你到底想表達什麼?」、「在文案裡『埋關鍵字』這麼簡單的事,需要我教你嗎?」每每問得下屬心裡陣陣寒意、不知所措,內在能量彷彿被瞬間掏空。

讓人逐漸失溫的聲音

而另一家國際精品公司,因為疫情的關係,讓自家品牌的購物網站提前上線,這讓本來在百貨公司直接服務客人的專櫃同仁們惶惶不安,站在他們的角度,網店是來跟他們搶業績的。

櫃姐Lisa問櫃長 :「現在call客也沒用,客人都說等疫情緩解再來,萬一他們都跑去網店買,我們是不是就要失業了?」櫃長回答 :「唉,接下來應該會有一波『撤櫃潮』,希望公司不要太快拋棄我們……」聲音裡的消極、頹喪像一縷幽魂似的盤旋著,不但沒有安撫、鼓勵到Lisa,反而讓Lisa心裡更慌了。

讓你的聲音,為團隊帶來溫暖的力量

時局多變,職場亦然。身為領導者,在動盪時期,懂得運用聲音來為說話內容加溫,將更有利於安定團隊成員的心,幫助他們聚焦在真正重要的任務。如何讓聲音更有溫度呢?以下的建議提供給你參考:

一、說話有底氣

「底氣」不是聲音表達技巧,而是內在的自信狀態。說話有底氣,是氣息在身體裡得到足夠的蓄積以及順暢的輸送,讓聲音有一種加了bass的效果,聽起來有持盈保泰的厚實與沉穩。這會給同仁安全感。

如何知道自己說話有沒有底氣呢?可以用反向指標來檢查:說話急促、上氣不接下氣、畏畏縮縮、虛弱(洩氣)、聲音會抖、輕飄飄的等等,都不是有底氣的聲音。言為心聲,意識到自己說話沒底氣的時候,要做的是內在的功課,這個安定自己的能力,跟專業能力、職場經驗一樣有價值。

二、找出自己比較低沉的聲線

想要表達感同身受,或是拉近彼此距離的時候,請使用比較低的音階來說話,因為高音階會顯得事不關己,中音階則太像一般社交對話或例行公事。不過要注意的是,低沉的聲線並不是「壓著嗓子說話」,壓著嗓子說話反而會給人陰險的感覺。

三、加入氣音

我們說話的時候,是「聲」和「氣」一起輸出的,「聲」的比例大於「氣」,聽起來就沒有氣音,會像張大春老師那樣,鏗鏘有力。相反的,如果是「氣」的比例大於「聲」,聽起來就是有氣音,最極致的氣音就是說悄悄話,因為幾乎完全沒有「聲」的部分。若想聽聽經典的「氣音美聲」,台北愛樂電台主持人邢子青老師或是配音員葉玿伶是我很推薦的。

說話時氣音較多的人,通常會給人溫暖、親切的感覺;反之則是理性、嚴謹、驕傲。加入適當的氣音並不會讓你的專業感、權威感打折,而是會像冬日裡的暖陽,有助於讓同仁放下防衛、坦誠以對。

蔣勳老師有一段話,我特別喜歡。他說:「有時候我們聽到一個人的聲音覺得好美——不論是當面說話或講電話,或者自己的心情有一點低潮沮喪時,你聽到他的聲音就感覺得到很大的安慰,因為那個聲音本身從容不迫、不慌不忙;他可以利用身體發生的這個氣流,讓你感覺到一種安定,一種穩重。」

疫情肆虐,大部分的人都不好過,領導者這時候更需要穩住自己,帶著慈悲來說話,給正在焦慮的同仁、需要引導的部屬,帶來安定與希望,這也是領導能力的一部分,不容忽視。

責任編輯:易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