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有位優秀的主管問了我一個職場的千古難題:「老師,我們公司有許多年輕同事,可能剛從學校畢業,很多是用功認真的好學生。可是到了職場,卻認為把事情做完就已經很好,考績不好會覺得委屈甚至生氣,分不清功勞和苦勞,該怎麼辦?」

為什麼年輕人分不清功勞和苦勞?

1.年輕世代習慣比較「考試成績」,不習慣比較「工作成果」

年輕人從求學時期開始,一直都是考試的成績進行排名,學業排名或許不是他們最喜歡的方式,卻是他們能接受的方式。多年以來,年輕人已經習慣考試成績多來自於「個人的努力」,如果考不好,的確是自己該負責的,不能怪別人,但是也不會受到別人的牽連。

然而進入職場就不同了,年輕人從一進入社會開始,就開始被要求就進入比較「工作成果」的循環,因為絕大多數的公司由於績效管理衍生出績效考核,績效考核帶來績效排名,所有職場的成績,除了跟自己比,也開始必須和別人比較。

因此,年輕人進入職場才發現,不但自己表現要好,還要為團隊共好而和同事合作。這種成績不能只看自己,還要看團隊夥伴的表現,會讓他們覺得受別人牽制,讓許多年輕人不能接受。

2.成長環境中缺乏「團隊群育」觀念,很少遭遇「論功行賞」的經驗

受到少子化和科技化的影響,許多孩子的兄弟姐妹不多,玩的遊戲也因為科技進步,大多是一個人就能進行的電子遊戲。在進入學校,以分數為主「智育掛帥」的升學主義下,「團隊群育」常常被忽略或犧牲,這樣的後遺症在進入職場後顯現。

所謂的「團隊群育」,是團隊為了謀求共同目標,必須要合作前進;而達成目標時,為了獎勵大家,常常會「論功行賞」。問題是,年輕人從小幾乎沒有被論功行賞的經驗,許多大人認為,「人人有賞」可以幫助小孩自信心的建立。因此,在成長過程中,更多的是一人獨享或人人有賞,容易形成「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功勞平均分配」是應該的觀念。

主管先不要

許多主管對於這樣的情形非常不開心,他們認為年輕人沒有準備好就進入職場,要避免說出下面的話語:

「已經進入社會,不要再用過去學生的觀念好嗎?」

「公司就是看貢獻度,請拿出自己的表現,不要一直抱怨!」

「你先看看別人的成績,不要為自己做不好而辯解!」

「要批評別人之前請先反省自己!」

解決手法

1.培養「團隊群育」的貢獻度觀念

在前面說到,在年輕人成長過程中「一人獨享」或「大家有賞」,很容易造成「大家都應該平分」或是「只要有做就必須被獎賞」的觀念。

因此,在進入職場或公司初期,主管要協助這群年輕同仁培養「論功行賞」的觀念。「論功行賞」是根據每位同仁的貢獻度,決定功勞高低的表現,所謂的「功勞」,指的是在團隊中,對於團隊成功具有貢獻度的人。

2.換個說法,營造「做多少事,領多少錢」的新觀念

許多年輕人常常喜歡說「領多少錢,做多少事」,但是現在不妨換個角度思考「做多少事,領多少錢」。

「領多少錢,做多少事」容易畫地自限,侷限自我的成長,而且很容易讓年輕人塑造悲情的自己,覺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應該也要被肯定」。但是換個角度想,「做多少事,領多少錢」反而能夠鼓勵年輕人往前衝,既然覺得錢少,可以拿出自己的表現,爭取更多公司的肯定和獎勵。

3.建立「職場考卷」每題「分數有高低」、「難易有差異」的觀念

(本觀念用在不同的企業,會有不同的效果,僅供參考,請審慎使用。)

如果在學校拿到1份考卷,總共只有10題,滿分為10分,通常可能是1題10分。可是「職場考卷」就不一定,如果A部門共有甲乙丙丁戊5個人,完成某目標的滿分是100分,而過程中有10道難題,必須由大家共同完成,這時候的分數分配就不會是一題10分,而是會出現一題30分的,也會有一題15分的,甚至也會有一題2分的。

請試著回答一下:如果完成這100分後要論功行賞,5個人的功勞如何判斷?是(A)10題當中完成題目最多的?還是(B)完成題目總得分最高的?依照「A觀念」的考量:如果甲完成4個題目,乙完成3個題目,丙丁戊各完成1個題目。此時,甲一定是功勞最大的嗎?

如果得分如下,或許更多主管會選「B觀念」:

甲:4題,每題5分,共20分。

乙:3題,每題8分,共24分。

丙:1題,每題40分,共40分。

丁:1題,每題10分,共10分。

戊:1題,每題6分,共6分。

這時依照「貢獻度」的功勞排名是:丙>乙>甲>丁>戊(以上為單純考量,先不考慮暫不確定的變數)。

在現實的職場當中,許多企業仍然維持傳統「A觀念」的績效評估,純粹只看「事情的多寡」,而不考慮「貢獻的高低」,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也是每次在績效考核過後,就會有同仁因為不滿意而離職的原因之一。然而「B觀念」的想法,或許會讓更多同仁能夠服氣,就是有2個難題同時必須克服:

1.主管們必須要能夠先接受這樣的想法,並且依照企業文化的不同,設法落實這個觀念,變成大家都能接受的制度。

2.在年輕同仁剛進公司的時候,就必須將這樣的考核文化或想法,在一開始的時候就還向同仁說明,並且讓他們願意接受。

結語

由於環境使然,許多年輕人沒有準備好的地方,請主管們先不要責怪他們,要了解形成原因。

年輕人不了解職場的地方真的很多,過去的老一輩會堅持「丟進水裡就會游泳」,現在一定要「教好換氣和呼吸,再讓他進入泳池」,才不會變成「隨便丟進泳池的人很多,沉下去的卻更多。」

☛李河泉老師跨世代溝通線上課程,請點擊:https://bit.ly/3tlcbsM

核稿編輯:鍾守沂
責任編輯:易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