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華怒氣沖沖地回到了座位上,原因是昨天發生客訴的問題,今天上午就已經解決了,但是剛剛又被叫到王主任的辦公室,主任講了半天只有一句話:「你覺得發生這個問題的原因在哪裡?」小華不能理解的是,明明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了,重點是客戶也能夠接受,王主任不但沒有稱讚自己,反而還不停的追問,是不相信我解決的能力嗎?

另一邊,王主任也覺得頭痛:「我追問的目的很簡單,是希望他們能去思考為什麼會發生。只要找出問題的根源,就能杜絕後面更多的問題,這些年輕人難道想不到嗎?他們的想法怎麼這麼淺,不能去理解主管們的苦心嗎?而且這麼生氣是什麼意思,有必要態度這麼差嗎?」

為什麼年輕世代常常不求甚解,思考再深入一點不行嗎?

形成背景

A、不願意多想一下下

新世代不曾碰過太難的問題,因為比較困難的問題,都被父母出手協助解決。年輕人不是不願意多想,而是小時候不覺得有多想的必要。如果小孩的周遭只有「麻雀」,如何培養出對抗「老鷹」的策略?父母基於愛先把危險的「老鷹」隔絕,卻疏忽了小孩長大後,遲早仍然需要面對。

B、欠缺探索到底的企圖心

人會擁有向前衝刺的企圖心,一部分原因是擔心沒有退路,然而年輕人別的沒有,退路卻可能是史上最多,相較必須維持家計的老一輩,他們幾乎只要顧好自己就好,也造就了欠缺向前衝刺的意願。

主管先不要

我們都是過來人,能夠體會主管這樣做的用意,但是在年輕人不清楚的情況下,避免造成雙方衝突。主管要避免說:

「你們就不願意多想一點嗎?」

「你的頭腦只能想到這些嗎?」

「你為什麼不用用大腦去想為什麼我要這樣問?」

「你覺得這樣做後面就沒有問題了嗎?」

「為什麼不去想好,事先預防?」

解決手法

A、找出同仁的激勵點,讓同仁發現多想一下的好處,感受這樣做的意義:

提醒主管先不要生氣,因為在安穩環境下生長的小孩,要花點時間和引導,才能進入公司的戰鬥狀態。許多主管都會責怪現在的年輕人不願意多想一點,卻疏忽我們在家中帶小孩時,通常也讓他們衣食無虞卻欠缺思考。

客觀地分析,年輕同仁不是不願意多想,而是過去

  1. 根本沒有機會「讓他們覺得有需要多想得的必要性」
  2. 可以多想,但是覺得「想那麼多沒什麼好處」

如果是這樣,就開始必須製造情境讓他們多想,並且讓這些年輕人感受到「多想一下」的好處。聰明的主管開始學會找出同仁的「關鍵密碼」,所謂的「關鍵密碼」就是心理學上的「激勵因子」。

如果同仁屬於「成就需求」,希望贏得口碑或肯定,也喜歡被重視。此時主管不妨問「這次問題雖然解決了,但還是有些潛在的可能,我覺得你很細心,希望你幫助我一起找出來。」

如果同仁屬於「物質需求」,覺得事情做得差不多就好,我進來只是為了領一份還不錯但是穩定的薪水。此時主管不妨說「我們的薪資之所以高於業界,是因為產品和服務都優於同業,為了維持這樣的水準,希望你能多看出問題背後的問題,我們也需要這樣的戰將。」

如果同仁屬於「歸屬需求」,喜歡團隊的氛圍,和大家一起作戰的感覺。此時主管不妨說「我很以自己的團隊為驕傲,因為大家常常都會共同合作、良性競爭,尤其是加入你以後,我希望更能夠提升團隊的貢獻度,也希望你多看出一些問題,幫助我們也幫助團隊。」

如果同仁屬於「自主需求」,不喜歡被催或被釘,喜歡擁有自己的空間和決定權,自我意識比較強。此時主管不妨說「我很喜歡你有自己的想法,也感受到你的與眾不同,如果可以,未來的相關事件,我希望你能扮演我的左右手,在我沒注意的時候,幫我先發現「還有哪些可能存在的問題」,一發現就盡快告訴我,先謝謝你願意幫助我的地方。」

結語

當主管們責怪年輕世代不願意多想一點點的時候,不妨客觀地檢視「這群年輕人從小有沒有需要多思考一點點的機會?」別抱怨年輕人和我們當年不同,我們當年也不是自願的。既然發現問題也找出原因,接下來就是拿出方法,放下心情,動手去做的時間了。

☛李河泉老師跨世代溝通線上課程,請點擊:https://bit.ly/3tlcbsM

責任編輯:易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