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處長的部門有個進來不到半年的年輕人小楊,工作的相當有幹勁,表現也相當不錯,讓趙處長動了想快速栽培的念頭。過去在這家企業都需要論資排輩,趙處長想破例拉拔小楊上來,但是他興沖沖地把小楊找來,講出想讓他升遷的想法,小楊卻只淡淡地回了一句「好啊,我就試試看。」

趙處長並非不知道小楊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只是他想多讓年輕人多些機會,覺得反正升上來之後,假如小楊自己發現不足,就會努力補上。沒想到再過半年之後,小楊的表現遠遠不如預期,各項評比都是最後,不但不領情拔擢的美意,也不覺得自己有問題,甚至趙處長還受到了其他部門不公平的質疑……趙處長實在不能釋懷,為什麼這些年輕人不但不領情,升上來之後又表現這麼不如預期?

形成背景

1.升遷,是我也給公司一個機會

大多數的年輕人,總覺得自己欠缺一個表現的機會,卻沒有注意自己不夠的地方。所以當上頭給機會的時候,新世代就會覺得「這是應該的」,主管還算有智慧,終於看到我的表現,讓我有施展的空間。年輕人很少從「實在超感謝主管」的角度出發,他們更常認為是「自己也給公司一個機會」。

2.我願意幫助公司,主管也該覺得開心

這群新世代,從小平起平坐的環境,父母親和老師高度的尊重,讓他們覺得自己很不錯。在「從不缺乏機會的環境中成長,即使進入了社會,現在的公司也未必是唯一選擇。容易存有:「有機會就表現、沒機會就走人。我願意幫助公司,主管應該覺得開心啊」的想法。

3.新世代覺得「讓我升遷本來就是應該的」

在過去傳統的企業中,老一輩把拔擢當作是權力的給予和分封。所以如果有升遷的機會,當年的我們會覺得是無比的榮幸,因為在眾多同仁之中,上面挑選了我,是一種難得的賞識和肯定,很容易表現出感恩。

然而新一代卻認為是正常,因為年輕人覺得進入公司付出勞力,有表現被拔擢升遷,是很合理而且自然的事情。年輕人反而不太能理解,「又不是我去求主管要給我的」,主管自己要給我,為什麼要表現出「感激涕零」的樣子?

主管要避免以下的話

「你都已經升上來,為什麼不能表現認真一點?」

「為什麼年輕人都不會感恩?」

「明明給你機會,為什麼不把握?」

「為什麼讓你升遷,你卻不能更加努力一點?」

「機會只給你,你不覺得應該感謝公司嗎?」

解決方法

1.拔擢升遷之前,務必先賦予「主管決定選擇你」的意義

有以下用意:A.讓同仁知道不是理所當然。B.讓同仁知道自己勝出的原因。

對年輕同仁來講,總覺得自己做得好就該被肯定;可是對主管來說,肯定同仁和提拔同仁是兩件事情。「肯定同仁」是在於個人表現;「提拔同仁」是在於有助團隊。主管必須要讓當事人知道,不是「你有做事就該被升遷」。公司更在意「團隊表現中有功的同仁」,包括除了表現很棒,還能夠幫助公司「帶領同仁」或者「解決問題」的人。

因此,要明確讓當事人知道被提拔的原因,賦予同仁成就感。並且明確指出:是哪些潛力?有哪些資資?

2.藉機讓同仁也產生「想爭取的意願」

有太多的失敗案例,在於公司和主管選擇某位同仁之後,本來以為當事人會因為「感謝公司栽培和主管慧眼」而全力以赴,肝腦塗地,卻發現同仁覺得「這不是自己所要的」。表現興趣缺缺、上任後意興闌珊,不如公司預期,沒多久主動請辭或是被換掉。

所以,即使主管針對當事人說明了選擇你「並非理所當然」,也說明「勝出的原因」,仍然可以說:「升遷名單還在評估之中,我們考慮了幾個很棒的人選,當然也包括你在內,但是你接下來的表現,公司也希望感受到你真的想要爭取的個人意願。」

3.讓年輕同仁在升任前,先知道自己還欠缺哪些資格和必須強化的能力?

對於有高度意願的年輕同仁,在正式公布之前一定要記得先把他找來,告訴他想坐上這個位子,目前還欠缺的能力和不足的地方。包含「你還有哪些能力需要增加?」以及「目前還有哪些不足需要調整?」

和同仁達成協議,只要在某個期間之內,能夠補足上述的不足,就能正式升任。這樣才能激勵出同仁自發性的意願,以及協助補強該有的能力,升上這個位置之後,才能發揮公司期待的最大效果。

結語

公司和主管別認為升遷一定是有效地激勵,能不能達到激勵效果來自於「當事人的感覺」。只有公司給予機會,年輕同仁表達出「願意爭取的意願」,接下來在名單公布之後,年輕人才會心甘情願的全力以赴,並且甘願調整自己不足的地方。

☛李河泉老師跨世代溝通線上課程,請點擊:https://bit.ly/3tlcbsM

責任編輯:易佳蓉
核稿編輯:鍾守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