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疫情年年末的緣故,王主任底下的員工最近很浮躁,原本表現最為穩定的得力部屬A、B、C,工作上都開始出現大大小小的紕漏。

而就在王主任忙著收包救火的時候,更糟的事發生了——可靠消息來源來報,A、B兩人都把履歷表送到外頭去了,好巧不巧,正好投到王主任前同事現在任職的公司。

王主任很焦慮,他不確定A、B兩人是不是約好了一起離開。他回想,這兩人都是團隊裡的大將,一直以來工作表現積極,他以為他們對目前的工作滿意,也自忖目前的工作對他們而言有挑戰性,他們也從未抱怨過加薪幅度、年終多寡⋯⋯「下一步必須做對,」王主任心想,再錯一步,他可能就會失去他們了。

領導,有捨才有得

在外面看到員工的求職履歷,對經理人的管理能力,無非是一大考驗。王主任的心慌可想而知。但退一步想,A、B兩位「曾經」的大將,現在三天一小錯、五天一大鍋,時不時捅簍子⋯⋯他們的離開,對團隊真的是壞事嗎?他們是因為無心於現職,所以才出錯頻頻嗎?身為帶人主管,王主任該如何評判他們的適任程度?

電通集團執行長唐心慧曾說,領導是一門「有捨才有得」的功課。老天是公平的,每個人1天都只有24小時,能投入工作的時間和精力有限,領導者需要判斷團隊的能力、態度、資質和企圖心,選擇留下對的人,再將人才安排在對的位置,給予相應的資源與任務。

表現未能符合期待的員工,可以歸類為4種狀況:

1.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的人(don’t know what to do)
2.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但還不會做的人(don’t know how to do)
3.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也知道怎麼做,卻不想做的人(attidtude)
4.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知道怎麼做,也願意嘗試,但就是做不到的人(personality)

前兩種員工,有機會透過溝通要求、專業訓練和主管協助,讓他們學會當責並改善表現,而後兩種,則是與員工的態度、性格有關,很挑戰主管的領導力,對主管和團隊都是相對困難的任務。在王主任的案例中,這套標準就能用來判別員工A、B、C的適任程度。

你可以這樣做

如果王主任判斷,A、B兩人仍有留任價值,可以參考以下3個溝通心法,鎮住員工的心:

1.安排充裕時間,進行一對一對談

王主任別無選擇,只能坦白、直接地跟員工一對一談話。安排一次面談,然後在開場白時,就先誠實地提出心中疑惑:我以為你對工作很滿意,也有挑戰性,怎麼會想離開?同時,明確強調,他有任何需求都可以提出,公司會盡力滿足。

2.刻意留下空檔,停止說話

這類型談話,最怕主管一人滔滔不絕,說了很多,卻沒打中員工心裡真正在意的事。在開場白說完之後,建議主管停止說話,認真傾聽。

要留意的是,員工大概沒想到主管會突然問這件事,被找來面談時,通常心情會比較緊張。員工不會突然就說出自己想換工作的真正原因,要耐住性子,給他時間理出頭緒。

3.換位思考,補救事件起因

投履歷的起因很多,有些人可能只是為了釐清自己的市場價值。務必確認員工在投履歷時的考量,以及他對工作的期望。

聽到員工的想法後,建議先跳脫「帶人主管」的角色,以一個同業前輩的角度,給予意見:在OO考量點上,是留在現職比較好?還是該往哪家公司嘗試更好?除了換工作,有沒有其他途徑能滿足此需求?

換位思考所提出建議,能讓員工感覺確實被關心,對主管的信任感也會因此提升。

*本文經整理參考自《人生有所謂,決斷無所畏》(聯經)、《OKR之父 葛洛夫給你的一對一指導》(遠流)

核稿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