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經理剛剛做完和同仁小君的績效面談,他對小君的表現一直很滿意,卻沒曾想小君在面談後向他提離職。在他過去20年的主管生涯裡,對於主管給予的績效不如預期,萌生去意的例子並不少見。但是他從來沒碰過主管給的績效夠好,同仁仍然想離職的,讓他不禁想起了會議室當中和小君的一段對話:

古經理:「小君, 很感謝你對公司的貢獻,我非常器重你。所以如同以往,繼續給你公司最高的考核評等,今年一樣可以領到超過3個月的年終獎金。」

沒想到小君的回答是:「很感謝經理對我一直的肯定,做了這麼多年,我也都全力以赴,可是最近對於工作越來越失去動力和方向,我想休息一陣子……」

古經理楞住了,為什麼公司已經給到最好的績效肯定,同仁卻還是要離職?

形成背景

A、工作穩定不是新世代的首要考量

老一輩要的是「薪水穩定」的工作,新一代要的是「實現自我」的工作。早年的工作機會少,找到一份好工作,老一輩習慣忠於職責、盡好責任,維持穩定薪水來養家,是最重要的事情。

B、錢很重要,但不是所有年輕人的必要

對於年輕人來說,錢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新世代希望薪水能夠滿足每個月花用,但是更在乎他們對於工作的內容,是不是自己喜歡而且想要的。

C、年輕人更在意精神上的收穫

年輕人從小受到照顧,和豐富的物質相比,他們更在乎心靈上的肯定。大人對他們的讚美和尊重,幾乎都不絕於耳,無論在家庭和學校都是;相對於職場習慣的批評和要求,他們其實更渴望心靈的慰藉。

主管先不要

由於踏進職場前後的落差,大多數的年輕人還在逐漸習慣中,建議碰到類似狀況,主管要避免說出下列話語:

「年輕人怎麼這麼不知足?」

「公司這麼肯定你,你應該感恩才對啊!」

「自己回去想想,公司還有哪裡虧待你?」

「別說這麼多了,給你放幾天假吧,你一定是太累了!」

「公司和我一直給你機會,年輕人要懂得把握!」

解決手法

A、先確認同事所屬的類型

一般來說,同仁有2大類型,一種是物質型,一種是精神型。物質型重視的是金錢,包含薪水、獎金、升遷以及公司的福利;精神型在乎的是工作上的感受,包含表現是否被肯定、做的內容是否有成就、以及對於工作學習到的是不是自己要的。

在過去的時代,大部分員工大多數以物質為優先考量,但是這個世代由於前面所提到的背景不同,慢慢地更在乎自我成就的可能。

B、做出一份「個人發展盤點表」,並且「隨時找機會」進行關懷

每個公司都有所謂的財務和資產的盤點,但是如今的主管,也要學會針對部門同仁進行「個人發展盤點」。

我常常在上課的時候請教大家,主管和同仁每天的互動,應該是「先公後私」還是「先私後公」?答案是:不管選哪個都可以,唯獨要避免的就是「先公後公」!聽到這邊許多主管笑了,因為在忙碌的上班期間,絕大部分主管的確都是先公後公。

我能接受主管的理由是「平常上班哪有時間聊這些」,但是重大的後遺症也逐漸浮現。在沒有時間了解同仁真實想法的情況下,久久一次的績效面談才聊到同仁的未來,對於現在想法瞬息萬變的新世代根本無從了解,碰到他們決定離職的時候也絕對緩不濟急。

所以主管必須先認知「長痛不如短痛」,以及像上述的案例:碰到好的同仁突然想離開而不知如何安撫,不如平常就花點時間進行了解,並且做出「個人發展盤點表」。

「個人發展盤點表」要包含下列內容:

a、希望在公司學到的東西

b、對個人發展的期許與預設

c、個人對於公司能提供的貢獻

d、基於以上貢獻應具備的能力

至於該利用什麼時間完成?無論是利用平常的「閒話家常」,或是考核期間的「績效面談」,都是適當的時機,沒有絕對的合適與否。只要有機會,主管都可以抽空和同仁聊聊。

結語

有體制的公司,甚至可以考慮將「個人發展盤點表」列入同仁績效考核升遷的考量之一,因為勞工的個人意願,本來就是公司應該尊重並且重視的一塊。對於公司更有利的是,只要了解同仁的想法,再請同仁執行公司的指令,必定事半功倍。

如果能夠同時將「公司的期許」以及「同仁的意願」一併告知,絕對能讓同仁更有動力,心甘情願地全力以赴,也會讓勞資關係更融洽。

☛李河泉老師跨世代溝通線上課程,請點擊:https://bit.ly/3tlcbsM

核稿編輯:鍾守沂
責任編輯:易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