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檔儲蓄險,需繳費20年,假設每年須繳10萬元,20年後總保單價值為所繳保費的1.5倍,也就是300萬元,總獲利50%。

20年繳費期滿後,此後每年都可以領到20萬元的紅利年金,保單價值不變;如在20年間提前解約,只能拿回所繳保費的一半。如有此保險商品,請問你會有興趣買嗎? 為什麼?

建議你在往下看之前,先自己評估看看,你會不會買? 為什麼?再繼續看下去。

有些人會進一步詢問我這個題目的細節,譬如是幾歲的時候要投保、20萬紅利可以領多久、繳費期間的壽險保額是多少,有些人是看到儲蓄險就直接說他不考慮了。

有些人表示不會買的原因有幾點:提前解約要扣一半所繳保費;資金不能自由運用;有的覺得繳費時間過長,10年才會考慮;有的覺得投報率太低,考慮上通膨,這樣的投資並不划算。

也有人用投資股票來做比較,如果買0050,可以獲得年化7%報酬率;投入相同的資金,在20年後可以獲得更高的投資獲利,儲蓄險報酬太低,所以不買。

也有人會願意買,理由是多一筆保守資產,20年後可以保證年領20萬,當作資產配也沒有不好。繳費期間還有壽險保障,還有人認為比較適合幫小孩買;繳費20年後,小孩可能還不到30歲,領一輩子可能可以領50年,非常划算。

決定一檔金融商品值不值得,能思考的層面遠比你想得多

我們可以看到,不同人、不同年紀、不同生活背景、不同需求與不同價值觀,就有不同的思考角度,而每個角度都各自合理,但也無法滿足所有需求。

舉例來說,若將儲蓄險當作投資商品來看,繳費20年後可以得到總繳費金額的50%獲利。其內部報酬率(IRR)是3.73%,用投資0050可獲得年化報酬率7%來做比較,20年後可以累積近440萬的本金,相差了快140萬!確實是不划算,而且資金還被綁住。

但對於保守的人來說或是無法有紀律連續投資20年、都不拿來花用的人來說;甚至是本業收入很高,不追求高投資報酬率的人,將部分資產透過這樣的方式,準備20年後的現金流,是他可以接受的方式。

但光比較投資報酬率不夠,也要記得把儲蓄險提供的壽險價值計入。意思是,投資0050時,也要把每年投保相同理賠額度的保費扣掉,實際投入0050的金額不是每年10萬元,而是扣掉壽險保費後的金額。

繳完保費後,年領20萬元很吸引人?先算一下通膨

有人提到,繳費20年後可以獲得50%的獲利報酬,雖然年化報酬率看似不高,但之後每年都可以領到20萬元,相對於300萬的終值,等於是每年都穩定獲得6.67%的投資現金流入(相當於利息或配息)。

不過,這種在不同年份支出與收入的金額,我建議用折現現值來思考,會比較貼近現實。否則,你會看到20年繳費期滿後,每年都可領20萬;累積20年可以領到400萬,再加上期滿解約的300萬,被這700萬深深吸引。

價值折現是甚麼意思?就是讓你可以實際感受到,若干年後該筆金額的實際價值(消費力),會等於現在的多少錢。

折現現值我用平均通貨膨脹率3%來做計算,可以看圖表,譬如左邊黃底是15年後繳的10萬保費,其實可以視為現在繳了6.6萬感覺,右邊黃底是40年後領到的20萬,其實只有現在6.3萬的感覺。

儲蓄險繳20年後,每年能領20萬元的紅利,但計算通膨後,20年後的20萬其實沒有現在20萬的價值。(來源:雨果的理財生活觀)

我們看圖表左邊1~20年是繳費期間,每年要繳10萬元,但折現後的數字是逐年降低的;換算成目前的實際價值(消費力),20年的總繳金額價值,約是目前的153萬多,不要只是看帳面上的200萬。

而20年期繳費滿後的300萬,轉換成現值其實也只等於166萬而已。如果你把繳出去的錢,跟20年後可以拿回來的錢,以3%通膨率都換算成現值的話,其實只有賺到目前13萬左右的價值。

圖表右邊是不解約,繼續年領20萬的紅利年金。假設預計領20年後解約、拿回300萬,在計算成現值後你可以看到,20年實際領到的紅利、相當於目前的170萬左右,不是你帳面上看到的400萬。

最後解約才能拿到的300萬,是40年後的300萬,換算成現值約等於現在的92萬元左右。意思是,越晚解約、拿到的這300萬越沒價值。所以20年後解約,總共領到的700萬,其實只有現在約261萬的價值。

再想一下,繳費20年後,可多賺到現在的13萬;或是再多領20年的紅利年金後,總共領到的價值約是261萬。扣掉繳費金額價值,實質賺到的約是現在的108萬價值,加上這段期間的保險。是否值得用40年的時間換,可以自己評估。

不是儲蓄險就不好,重要的是你是否會計算、分析它好不好

最後,可以從大家的反應發現一個現象。相當大比例的人,看到儲蓄險3個字,可能數字細節都沒仔細看,就會直接否決。或許我應該把數字再誇大一下、讓投報率更高,看是否還是無法吸引這些人。

也有些人認為儲蓄險,不該拿來跟股票投資做比較,但儲蓄險其實被過度汙名化了。

不同背景,不同生活需求,從不同角度去看同一件事,大家在意的點都不太一樣。即使我上面用折現的方式算出這張儲蓄險的價值,我相信大家的認知與感受也會有所不同,也會有人願意花錢。

我提出這個問題,重點其實不是在問能不能買這個儲蓄險(數字都是我設定的),而是,當你看到一項投資機會或金融商品,你會如何計算、分析與評估,以判斷這個機會值不值得、適不適合,千萬別被過往的資訊與習慣僵化了。

*本文獲「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授權轉載,原文:如何評估一項金融商品是否值得投資?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