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永遠不只一種

有些人可能覺得很納悶,明明自己根本沒有亂花錢,甚至還挺節省的,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存不了錢。會遇到這種情形,很有可能是因為沒有區分出「必要經費」、「更優經費」和「隱性浪費經費」。

舉例來說,在公司上班的丈夫和打零工的太太各自擁有一臺車。如果這對夫妻居住在地方城市(大都會圈以外的城市),車子是移動時所需的工具,所以家裡需要有兩臺車,亦即車子在此可視為「必要經費」。但由於這兩臺車並非都得是轎車(小客車)才行,所以組合上也可以是兩臺輕型車 ,或其中一臺是機車。

另外,像是加保小孩的學資保險(編按:學生教育費用) ,本來可以用儲蓄來取代,但因為你覺得加保更有利,所以這項支出該視為「更優經費」。然後像在盂蘭盆節時回老家,或是在黃金週時安排出遊等,都有可能得付出較高的金額,這些在沒有注意的情況下所支出的高成本,則為「隱性浪費經費」。

「大家都這麼做」、「反正就是這麼一回事」,因為我們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先入為主的觀念所影響進而採取行動,所以才會一不小心就把錢給花掉了。例如要從東京到大阪,可以有搭飛機、乘坐新幹線、自行開車或騎機車等移動方式。若選擇搭飛機,可以從羽田機場搭直飛大阪的飛機,也可以先飛到新潟,再從那轉機到大阪。或是先開車到福島,再從當地轉搭飛機前往大阪。每件事情,一定都有兩種以上的選擇。因此,下次要付錢時別急著掏錢,給自己片刻時間,思考一下「是否還有其他選項」。

別做無謂的節省,重點是「滿足」!

「存錢的能力」和「無謂(缺乏目的性)的節省」是不同的兩件事,「存錢的能力」追求的是「以低成本達成高滿足度的選項」。

「若能獲得同樣的滿足度和效果,那當然要選便宜的。」

「不是挑選想要的,而是挑選需要的東西。」

「支出的比重,要從『物』往『事』移動。」

如果能養成上述幾個習慣,就不會有自己是在「為省而省」的感覺了。我們要追求的,是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達到存錢這個目標。或許有人會問,這麼做和「節省」有什麼不一樣呢?兩者的差異在於,前者追求的不是去降低生活水準,而是以更高的滿足度和效果為優先,然後以低成本的方式來加以實現。因此,我不會去否定購買高價商品這種事,就算在別人的眼中,我所做的行為會被視為浪費,但只要對自己來說,這是屬於有投資效果的經費支出,我就會毫不猶豫地出手。簡言之,能獲得的利益-費用=滿足度。

要去做能讓滿足度極大化的選擇,並依此來採取行動。「費用」所指的不只是需要支付的錢,還包含時間和勞力在內。為了一顆便宜10日圓的雞蛋,花1個小時到隔壁鎮上購買,若不是時間多到不知道該怎麼用的人,應該怎麼算也不值得吧。

自己的「時薪」不可不知

前面提到了「值不值得」這件事,至於如何判斷,你可以用「自己的時薪」來做為衡量的基準。舉例來說,如果某人含稅在內的月收入為3萬新台幣,那麼把這筆收入除以一個月的工時(用20天乘以8小時計),也就是3萬除以160小時,就會得到187.5元新台幣這個數字。當然,實際上因為還有獎金和有薪假,所以嚴格來說,得到的數字會略有差異,但這裡不妨算個大概就好了 。

經過這一番計算後我們知道,如果花1個小時的時間,能得到降低187.5元以上成本的效果,那麼大體來說,這就是個有效的選擇。利用這種計算方法,我們還能為是否該自己動手(D I Y)做出判斷。

帳戶用途「系統化」,幫你存到頭期款

為了預防自己亂花錢,或希望能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能存點錢,有一種做法,是為自己準備不同目的的銀行帳戶。舉例來說,你可以分別有一個用來存錢和用來投資的帳戶,只要月薪一匯到薪水帳戶,就會有一定額度的錢自動轉到存錢和用來投資的帳戶中。這麼做之後,雖然只能靠剩下的薪水來過生活,但也自動幫自己存了錢。雖然有點麻煩,但這件事還需你到銀行辦理相關的手續後,才能使其「系統化」。花一次午休的時間來完成,絕對值回票價。筆者也是靠這個方法,存到了買房的頭期款。

打造低成本體質

體驗過極度貧困的生活,這個經歷對打造低成本體質是有幫助的。我在前面說過,缺乏目的性的節省只會招致貧窮,不是一個值得推薦的方法。但若是以「為了改善體質所做的訓練」為目的,在一段特定時間內過著拮据的生活,確實能帶來意外的效果。

我為了存下購買投資用不動產物件的頭期款,曾有一年的時間,都過著超級節約的生活,薪水的2/3都轉到另一個帳戶存起來,公司發的獎金也分毫未動。本來我有兩臺車,此時賣掉了其中一輛,留在身邊的那臺則透過比價網站,找到費用較便宜的汽車保險。信用卡換成不用繳年費的類型,午餐的平均花費更降至350日圓 。期間完全不購買新衣,衣服都穿既有的而已。

這一段生活經驗,讓我學習到以下幾件事:

● 過去我把錢花在了無關緊要的事情上。

● 就算是相同品質的商品或服務,只要肯花時間,就能找到許多便宜的選項。

● 有些東西就算減少了支付金額,也不影響滿意度。

● 許多東西即便不再擁有,自己也不會太在意。

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在高速公路上行駛一段時間後下到一般道路,覺得車子時速剩60公里,好像有點慢,可是駕駛起來卻挺輕鬆的。讓自己持續過上一段拮据的省錢生活,和上述的例子是相通的,這個經驗會像吃中藥一樣,慢慢發揮出效果。之後在普通生活中,我們會於無意識間分辨出哪些東西是必要的、哪些是無用的,進而鍛鍊出低成本體質。

從這層意義上來看,當孩子們上大學後僅提供他們最低限度的生活費,故意讓他們體驗拮据的生活,其實具有教育上的意義。這麼做能讓孩子了解沒有錢的不便之處,讓他們懂得感謝父母、對工作賺錢這件事充滿敬意、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以及規劃金錢的使用方式。

把固定費用化為變動費用

想要幫家庭的收支(以下稱家計)瘦身,首先要做的是將其「可視化」。簡言之就是,首先詳細列出我們到底在什麼事項上,花了多少錢。接著是排列出先後順序,區分出什麼是真正需要的,什麼是在此之外的。以上這兩點大概是最常聽到的做法。家計中的「變動費用」,亦即付款時間和頻率並不固定的支出,有許多只要忍耐一下就可以省下來的地方,例如外食和買衣服的花費等。比較棘手的是已經決定好的「固定費用」。最具代表性的固定費用有人壽保險費、教育費以及居住費。

舉例來說,就算是公司的經營者,如果有許多需要支付的固定費用(房貸、租賃費和員工薪水等)的話,在業績好的時候沒有問題,一旦業績變差了,負擔就會變得很重。因此想創業的話,我會建議先從固定費用支出較少的商業模式開始,在能獲得穩定的收益之前,最好都不要進行大規模的設備投資。

為了降低因公司收入的變動所造成的資金調控風險,可以透過挑選租金較便宜的辦公室、只聘請少數員工並盡量把工作外包,以及避免產生租賃費用和貸款等方式,來解決這樣的問題。

和家計一樣,我們可以努力削減固定費用,盡量不使其增加。

生活中的固定費用如果很多,會讓我們變得不容易去應付收入的變動,以及生活環境的變化。因此,若能壓縮固定費用或將其轉為變動費用的話,情況就能有所改善。

書籍簡介

金錢的才能:用20萬積蓄滾出8000萬身價!窮忙族變身億萬富豪的「加速創富」投資術

作者: 午堂登紀雄

譯者: 林巍翰

出版社:方舟文化

出版日期:2021/11/17

作者簡介

午堂登紀雄

  1971年生於日本岡山縣,日本中央大學經濟學系畢業,美國註冊會計師。

  曾於理特咨詢公司(Arthur D. Little)擔任經營顧問,幫助國內外公司,針對IT、資訊通信、流通、金融等經營上面臨的問題,提出解決和事業戰略的方案,經手過多起企業併購與再生的案件。公務之餘,也不斷磨練自已的投資理論,曾在一年之內將70萬日圓的積蓄,轉化為3億日圓的資產。

  2006年成立Premium Investment & Partners股份有限公司,從事不動產投資顧問工作。2011年後獨立營業,積極舉辦提升職場與商務技能的講座和演講。平日熱衷於企業研修和筆耕,也對許多事業領域進行投資。

  著有《打造有錢腦》、《沒錢更要買套好西裝》、《好習慣,害死你》、《可以善良,但你要有底線不當好人》等書。

  個人官網:www.drivin-yourlife.net/

譯者簡介

林巍翰

  畢業於清華大學和關西外國語專門學校。現為全職日文譯者。已出版譯作二十餘本,內容涵蓋歷史、政治、心理勵志、健康和科普等領域。期許自己的譯文能為華語讀者提供良好的閱讀體驗,且能透過翻譯達成自我的學習與成長。

責任編輯:鍾守沂
核稿編輯:易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