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佐證成本的預測能力

為了解多少比例的基金擁有高於類似投資內容的投資績效,晨星(MorningStar)針對2010年至2015年共同基金做了研究,將基金根據成本的高低分成5大族群,分別計算由低至高不同成本的基金群組,在不同的投資時間中的績效,並將計算出來的數字定義為總回報成功率。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成功率的計算包含另一個條件:計算時間內的基金必須要活著,這表示如果有基金被其他基金合併或遭受清算,就不會計算在內,這種計算方式將會排除此區間內較劣勢的基金,換言之,帳面上的數據對於基金來說會是美化過的。

而統計過後的結果如下圖所示:

(來源: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

在美國股票基金中,最便宜的總回報成功率達62%,次要便宜的為48%,而最昂貴成本的股票型基金的總回報酬成功率只剩下20%。

就算是不同的投資範疇,其結果也相去不遠。好比在國際股票基金中,最便宜的基金總回報成功率也有51%、股債平衡基金的總回報成功率是54%,而應稅債券基金則更高,來到59%,最便宜的市政債基金總回報成功率也有56%。所有不同類別中,最昂貴的基金群組所計算出來的總回報成功率最低,成本的高與低帶來的差異顯而易見。

而在股票基金的範疇中,你更可以發現:最便宜的基金群組,其總回報成功率竟然是最貴的3倍之多說明只要在基金選擇較便宜的成本,你就更有機會比別人擁有更好績效!整體而言,如果想要預測基金的相對表現,成本是一個不錯的預測因子。

不過不只如此,在Vanguard對共同基金的研究中,取樣時間在2005至2014年也發現類似的現象。

(來源:Vanguard)

圖中的數字顯示的是該群組的中位數年化報酬率,綠色表示最高成本的基金,紫色表示最低成本的基金,無論是股票或是債券,低成本的基金擁有比較好的績效。收費較少的基金,績效優於收費較高的基金。

晨星的另一份報告,則指出在10年投資時間下,主動式基金打敗指數的比例。高成本的基金,打敗指數的機率,比低成本的基金高很多。

(來源:MorningStar)

成本,擁有預測未來的能力

你可能會很疑惑,為什麼收費較高的基金,績效不佳的機率卻較高?

羊毛出在羊身上。假設現在有2家基金公司同時雇用同一位經理人,但是一家收費1%,另一家收費2%,不過投資者並不知道,於是小華與小明分別購入這兩家的基金,1年各自拿到的績效是9%與8%,儘管實質上他們背後所採用的經理人是一樣的,但收費比較高的基金公司所展示出來的績效自然也會比較差。
這意味著,投資人所能拿到的績效,是需要扣除收費成本的。

高成本費用的基金公司中,基金經理人除了必須擁有與他人相同的操盤能力之外,還要有額外的績效負擔這些高昂的收費,才能讓投資者獲取與其他人一樣,甚至更多的獲利。

只是就過去的統計結果,往往高成本的基金並非我們想像的如此神通廣大。對於收費越高的基金或是ETF,我們常常下意識認為,他們的產品會帶來比較好的績效報酬,主要是因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已經習慣了這種預期的因果關係譬如價格較高的沙發或是家具,整體而言比較耐用,品質也較好;譬如醫療效用較好的自費療材,通常費用都會較健保補助的比較高;還有米其林獲獎的餐廳,整體的用餐氛圍與餐點都有一定的水準之上。

我們很難不將生活中的經驗,連結到收費比較高、比較貴的服務或是商品,會帶來比較好的結果。因為相較於低收費,較高的收費通常被視為優秀的象徵。但就是唯獨這個例外:投資市場並不存在這種事情。在投資的世界裡,貴的不一定代表是好的,但便宜的卻是實實在在對投資人好的產品,因此,明智的投資人務必要選擇低成本的投資工具。

*本文獲「小資YP投資日記」授權轉載,原文:ETF的成本(三): 具有預測未來績效的能力

責任編輯:鍾守沂

核稿編輯:李頤欣